2013年6月2日,北京青少年科技俱樂部“科學大家與青少年面對面談科學”活動在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舉辦。中國爆炸力學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著名力學家、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2012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鄭哲敏與北京青少年科技俱樂部會員校的30多名師生歡聚一堂,共議科學,共議科學人生。
鄭哲敏院士是最早參與北京青少年科技俱樂部學術指導工作的院士之一,他對青少年科普教育事業(yè)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和支持,為青少年參與科研實踐活動付出了大量心血。每年青少年科技俱樂部課題評議活動,鄭院士都不顧年事已高、工作繁忙,總是擠出時間參加。
6月2日早上9點,90歲高齡的鄭哲敏院士邁著穩(wěn)健的步子來到力學所大廳,與師生們熱情打招呼。活動開始后,師生們首先在報告廳觀看了介紹鄭哲敏院士科研成就的展板,之后與鄭院士一起在會議室進行交流。鄭院士從自己少年時代的求學經歷講起,與師生們交流了自己對科學的認識,對科學興趣培養(yǎng)的看法,以及如何進行科學研究等內容。
“興趣,有的是天生有的,當然也是可以培養(yǎng)的。一個事情你熟悉了,你就喜歡它了,所以不要把它純粹看成是天生的,不是那么簡單的,興趣有個培養(yǎng)過程、培育過程?!薄白隹茖W總得有興趣。興趣在背后作為一種力推動著你。要是你完全沒有興趣,就會感覺自己內部沒有動力,很難有所作為。當然只靠動力還不行,還要有毅力,你的教育是社會給你的,你應該回報社會?!?/p>
在談到進行科學研究、解決科學問題的方法時,鄭院士說: “我喜歡從實際問題里面提煉一些東西,把實際問題提升為科學問題,用科學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再把解決問題的方法用到實際問題里去,把它當成一個循環(huán)……解決科學問題就要有好的基礎,數(shù)學要學好,物理要學好,化學要學好,這些基礎都要學好。因為它們是理解問題的基礎,也是解決問題的手段。如果你沒有很好的物理基礎,看待自然現(xiàn)象則只能停留在表面?!?/p>
“科學研究也是挺枯燥的,也挺苦的,你不知道從哪兒著手,怎么辦?總會有一些摸索的過程,有一些比較痛苦的經歷,也許會讓你睡不著覺,但你熬過這一段,就突然豁然開朗了。當然,這個過程是挺惱人的,也挺痛苦的,但后來也是很高興的事。我想科學研究的樂趣也許就在這種剎那之間,不要把它想得樣樣都是美好的,天天都有刨新那是不可能的事!”
在交流中有學生問鄭院士如何看待科學研究與榮譽的問題,鄭院士嚴肅地說:“我覺得榮譽不應該是科學研究的目標,為諾貝爾獎去做研究這是錯誤的。專門為了榮譽的話,反而會把你的視野放得很小,會限制你,結果也就會做得更差一些。榮譽,絕對不能作為你生活、工作的一個目標?!贝送?,在談及合作精神時,鄭院士說:“科研也好,做別的事情也好,做人是第一的。做人的品質,沒有一定的作風和品質要做成功也是很難的。沒有合作精神,不愿意跟人討論,生怕成果被人拿走了,這種人不會有進步,他的發(fā)展很有限。這些部很簡單,你要學會尊重別人,因為每個人都有他特長的地方,這要靠合作?!?/p>
2個小時的親近平和的交流不知不覺接近了尾聲,師生們都仍意猶未盡,紛紛表示這么好的交流活動今后應該多多舉行,讓學有余力、熱愛科學的中學生多與科學大師近距離溝通交流,感受科學,感悟科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