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瑞春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wù)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包括使用工具書、勤于動手、邊讀邊思、摘抄積累、遷移運用等。這些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養(yǎng)成,將對學生閱讀能力、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大有裨益。因此,教師要重視結(jié)合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F(xiàn)以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我們的民族小學》為例展開說明。
課堂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范讀激趣
1.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飾,更有不同的風俗。“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蓖ㄟ^收集資料,你了解哪些少數(shù)民族的情況呢?(學生展示介紹,教師提示學生著重介紹少數(shù)民族的服飾特征、生活習俗。)
2.視學生介紹情況,教師補充介紹課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數(shù)民族的情況。
3.在我國西南邊疆地區(qū),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孩子們在一所學校共同學習,和睦相處。今天,老師將帶大家去參觀這樣一所民族小學。(板書課題:我們的民族小學。學生齊讀課題。)
4.教師配樂范讀。(配樂:月光下的鳳尾竹。)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這所民族小學美不美?大家肯定想親自去看一看。請你試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圈出來,借助拼音或字典多拼讀幾次;讀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畫下來。(學生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和工具書自主識字。)
2.學習生字、新詞:坪壩、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摔跤。(指名讀,正音,開火車讀,齊讀。)
3.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最后講了什么。(教會學生默讀課文,交流主要內(nèi)容,教師順勢板書寫作順序:上學路上、上課、下課、贊美學校。)
三、理解內(nèi)容,讀中悟情
(一)學習第一部分
1.指導(dǎo)學生想象畫面,朗讀第一自然段,讀出歡快之情。
2.出示課文第一句:“早晨,從山坡上,……還有漢族的。”(引導(dǎo)學生觀察句子的特點,是采用了排比句式“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板書句式,仿照句式說話。)
3.那鮮艷的民族服裝,把學校打扮得更加絢麗多彩。(結(jié)合圖片理解“絢麗多彩”,讀句子。)
4.出示句子:同學們向在校園里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師:同學們會跟小鳥說什么?跟老師說些什么呢?會怎樣向國旗敬禮?(想象說話。)
5.“是??!開學了,又可以見到朝夕相處的老師、同學,又可以在美麗的學校學習新本領(lǐng),是多么激動高興事啊!”大家能用這樣的心情讀讀這段話嗎?
(二)學習第二部分
1.“當,當當!當,當當!”大青樹上的鐘聲敲響了,民族學校的學生開始上課了。請大家輕聲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學的孩子是怎樣上課學習的,說說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各自讀課文,然后交流。教師引導(dǎo)學生結(jié)合自己認真上課的情況想象補充。)
2.現(xiàn)在你就是窗外的那只小鳥、蝴蝶或者猴子,看到小朋友們學習這么認真,課文朗讀得這么動聽,你會怎么做?(引導(dǎo)學生轉(zhuǎn)換角色,體悟窗外的安靜,正因為同學們讀書的聲音非常好聽,所以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不飛了,猴兒也來了。)生比賽讀好這幾句話。
3.讀得真好,為了鼓勵大家,老師讓大家一起和民族小學的小朋友一起游戲,你想玩什么?(想象描述,品讀有關(guān)句子。)
四、讀中悟法,寫法遷移
1.你喜歡這所民族小學嗎?(討論交流,引導(dǎo)學生說出喜歡的理由,如:上課時民族小學的學生讀課文非常好聽,下課時他們盡情嬉戲,非??鞓返?。)
2.課文圍繞我們的民族小學寫了三個不同的場景:生機勃勃的上學場景、安靜的上課場景和熱鬧的下課場景。民族小學的學生也很想了解我們學校的生活,請小朋友們?nèi)芜x一個場景,寫一寫告訴他們我們快樂的學習生活好嗎?(學生練筆、交流、評價。)
3.我們參觀了這所民族小學,了解了他們上學、上課學習、下課活動的情景,多么美麗的民族小學,多么可愛的學生!參觀結(jié)束了,讓我們說上幾句道別的話。
五、摘錄積累,背誦課文
1.把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抄在作業(yè)本上。
2.課文寫得很美,你喜歡哪一部分?請把你喜歡的部分背下來,看誰先背出來。
教學反思
教學在學生朗朗的背誦聲中結(jié)束了,回顧這篇文章的教學,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勤于動手
不動筆墨不讀書。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把生字、新詞圈出來,通過工具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學習;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文章的寫作順序,理順課文內(nèi)容;標出排比句式,進行說話練習;把精彩的句、段摘抄在筆記本上,既加強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又能積累起來為己所用,養(yǎng)成圈、點、畫、批的習慣。
二、有序閱讀
學習本課,學生經(jīng)過了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理解課文、讀中悟情、讀中悟法、寫法遷移等幾個環(huán)節(jié),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從初讀到遷移運用的過程,反映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斷提高。
三、善于想象
本課的教學中,筆者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讓學生在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境中去想象那優(yōu)美的意境。想象讓學生入情入境,讀起書來有滋有味,既發(fā)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又培養(yǎng)了他們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
四、遷移運用
呂叔湘曾指出:“語文的使用是一種技能,一種習慣,只有通過正確的模仿和反復(fù)的實踐才能養(yǎng)成?!睂W習了課文三個不同的場景后,筆者設(shè)計了一個小練筆,讓學生模仿課文的寫法,也寫寫自己學校生活的一個片段,鼓勵學生把課內(nèi)學到的方法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養(yǎng)成遷移運用知識、技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