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覺得能陪孩子的時間實在太少。然而,只要有心,零碎時間也可以很好地利用起來。比如帶孩子出門時,無論是去醫(yī)院、銀行還是超市、餐廳,都免不了或長或短的等待時間,這不正是陪伴孩子的好時機嗎?利用這些“無聊時間”的最好辦法,就是成為孩子的伙伴,和他一起玩——這樣,你們不僅收獲了高質(zhì)量的陪伴時間,也能給孩子做出積極的榜樣:只要有心,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啟動“快樂模式”。
越無聊,越需要發(fā)揮玩的精神
我們總怕孩子沒耐心等待,其實孩子的不耐煩都是被大人感染的。在家親切的媽媽忽然變了一副面孔,不耐煩地牽著他,而他眼睛里看到的都是大人的屁股……在大多數(shù)幼兒眼里,世界上任何環(huán)境都很新奇。別以為孩子只有進了游樂場才開心,對他們來講,馬路邊、銀行等候廳,甚至堵車時的車廂都很新鮮有趣。孩子們后來是根據(jù)大人的態(tài)度才開始區(qū)別對待這些環(huán)境的。
把環(huán)境介紹給孩子,也是大人的職責(zé)之一。我們有時候錯覺孩子身上有個開關(guān),等的時候請老實耐心;然后進門以后,開關(guān)一開,開始玩吧!這其實是將日常生活跟玩耍割裂了開來??梢栽囋嚀Q種方式,用好奇、好玩的心情來面對世界上的一切。越無聊的時候,越需要發(fā)揮玩的精神。
我常年在國內(nèi)做親子類的演出,有時在演出現(xiàn)場觀察不同的家庭。同樣是排隊等候現(xiàn)場彩繪服務(wù),有的孩子等十五分鐘一點都不無聊,他會觀察別的孩子、向陌生孩子微笑遞眼神,跟自己的媽媽閑聊。這樣孩子的家長一般也都面帶微笑,還有許多聰明媽媽不時從包里摸出小玩具,或者張羅周圍的孩子聊天,使等候時間不那么單調(diào)。相反,如果家長神色凝重(倒未必是對孩子不耐煩,而是習(xí)慣性沉悶),身邊的孩子一般要么略微木訥,老實到讓人心疼,要么易受挫折,家長沒答應(yīng)他們什么事情就鬧脾氣。
對小朋友來說,他們接觸世界,都是通過自己的家長。家長的態(tài)度就好像網(wǎng)站加的水印,你家寶貝眼中的世界,回避不掉你加上的印記。
開動身心:變成“會跟孩子玩的人”
“去玩吧!”很多家長會這樣跟孩子說。但對有些孩子來說,家長讓他們自己去玩,他接收到的意思就是:“你現(xiàn)在不想理我?!睂嶋H上,如果兩三歲的孩子從來沒有成年人帶領(lǐng)陪伴,一直是“自己玩”,那么孩子以后專注的能力、探索的能力、跟人協(xié)調(diào)的能力以及適應(yīng)集體規(guī)范的能力,都會有所欠缺?!胺硼B(yǎng)”固然比“高壓”好,但假如變成“忽視”和“懶惰”的粉飾與借口,同樣過猶不及。
對于孩子來說,最好玩的玩具是什么?當(dāng)然是人!人的參與能讓游戲變得樂趣非凡,通過人跟人的游戲,孩子可以體會到規(guī)則與突破規(guī)則的邊界,理解人的多樣性,在反饋交流中體驗到多種可能性。而家長,正是孩子的最初、最重要的玩伴。
我一直建議家長放松身心,跟孩子一起玩。不是勉為其難地“陪孩子玩”;也不是跟上帝似的指揮孩子玩,而是跟孩子一起玩,先讓自己也開心起來!
為人父母多么辛苦,這點玩的樂趣,就是命運分配的福利——你真要放棄嗎?其實從幼兒的成長規(guī)律來講,孩子真正喜歡跟家長一起玩的時間非常短,到了七歲以后,他們的社交性會迅猛發(fā)展,更看重同齡朋友。曾有西方人統(tǒng)計調(diào)查醫(yī)院臨終病人最后悔的事情,排名第一的遺憾就是:孩子小的時候陪他們太少了。我們現(xiàn)在就知道了這件事,不是很幸運嗎?活在此刻,玩在當(dāng)下,每一分鐘陪伴,將來都會是孩子心中安全感幸福感的奠基。
適合等待時間的小游戲
以下推薦的幾個小游戲,是從我的新作《玩是最好的教養(yǎng)》中特別挑出來,隨時隨地可以和孩子玩起來的。
看誰找得多?
與孩子一起坐車的時候,約定從窗外尋找不同目標,比如找小狗,找孩子,找穿紅衣服的人,找商店招牌上的“中”字……看誰能先找出十個。這個游戲會讓孩子盡量把視線投向車窗外,調(diào)節(jié)眼睛周圍的肌肉,鍛煉觀察能力,還能練習(xí)基本的數(shù)數(shù)。
猜中指
很傳統(tǒng)的中國游戲,將五個手指頭攢起來,捏在另一個手的當(dāng)中,只露出手指頭尖,讓對方猜,哪個是中指?
I SPY
傳統(tǒng)英文游戲,英語的開頭是這樣說的:“I spy with my little eyes, something ……”然后用語言形容出正在看的那個東西的樣子,請對方猜說的是什么。當(dāng)然我們可以用中文說:“我正在看一個東西……”
無論坐車還是排隊,可看的素材都很多呢,也能幫助寶貝練習(xí)觀察和表達。小一點的寶貝可以從形容顏色開始,比如:“我看見一種東西,綠色的,有很多,小小的?!薄鸢甘锹愤厴渖系娜~子!
這個游戲可以從3歲玩到6、7歲,早期簡單地形容一樣?xùn)|西,隨著孩子長大,可以鼓勵他除了顏色,還說出那個東西的形狀、特點、分布位置等更多元素。后期如果有三個以上會玩的孩子參與,比試的就是用語言制造似是而非的煙幕彈,如何不讓對方猜出來。當(dāng)參與游戲的幾個孩子都很熟悉規(guī)則的時候,甚至可以拋開環(huán)境,形容腦子里想象的物件,可以說是變化無窮的好游戲。
家長要注意,小寶寶玩的時候很“傻”,他們的目光會直直地盯著自己說的東西,家長鼓勵為主,假裝難猜就好了,千萬不能取笑寶寶,到了6、7歲,他們自然就學(xué)會“忽悠”啦。
翻繩
小時候在上海,大人常說,玩“挑幫幫”的話,天要下雨的!北京人管這個游戲叫“翻繩”。查了英語資料,才知道這個經(jīng)典游戲的英語名字是cat cradle。原來東西方人都玩這個!
你需要一根60厘米左右長度的線繩,略有彈性最好,但彈性太大的皮筋會把寶貝的手弄疼,最好不用。兩人互相用各種技巧,將對方手上的線繩繞到自己手中來,注意要左右手對稱的繞法,誰繞空了就輸了。也有不少單人的翻繩花樣可供琢磨。
把話說長
這是很好玩的游戲,從兩個人到五六個人都可以玩,規(guī)則很簡單,下一個說話人要把上個句子說得更長,但不能丟了前面人說過的所有內(nèi)容,一個接一個,誰說錯了就輸了。比如第一個人說:“我在森林里看見一條鱷魚?!钡诙€人說:“我在森林里看見一條鱷魚,一只鸚鵡?!钡谌齻€人說:“我在森林里看見一條鱷魚,一只鸚鵡,他們想打架?!奔议L們可以試試,你還真未必能每次都贏過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