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安靜、有專注力,但孩子的天性讓他們需要運動,需要去“受累”。只有通過運動消耗掉身上的“能量塊”,孩子們才能靜下心來,否則,無處消耗的旺盛精力會讓他們坐立不安。
孩子好動,不是缺點
小秧上過一個只有四個孩子的小興趣班,課程內(nèi)容主要是游戲。班里有個“問題小男孩”,其他三個孩子都能坐下來配合老師,他卻永遠無法安靜下來,不停找借口跑出教室,即便勉強留在教室里也會不停動來動去。每次小男孩搗亂,老師都會對他說:“如果你不能夠守秩序,就請出去?!毙∧泻⒕腿缭敢詢?shù)爻鋈チ?,但他媽媽會很有耐心地勸他回到教室,而孩子依然不能靜下來,于是,搗亂—出教室—回教室—搗亂的輪回就不停上演著。
這個小男孩的媽媽對我說:“看你們孩子多乖,我家孩子就是坐不住。為了讓他學會坐得住,我給他報了好多修身養(yǎng)性的課,如畫畫、國學……可都沒用。”
我問她:“既然他這么喜歡運動,要不要試試給他報跆拳道或運動類的課程呢?”
那個媽媽連連搖頭說:“那怎么行!現(xiàn)在他就天天跟小朋友打鬧,再去練武更會惹麻煩了!運動太容易受傷了,我不放心?!?/p>
其實,除了“問題小男孩”和我女兒,興趣班里另外一男一女兩個小朋友,也都是院子里出名的好動寶寶。那小女孩爬高上低,比很多小男孩運動能力還強;而小男孩更是從早到晚在院子里玩得滿身泥土。但是,這兩個孩子都能安靜專注地坐在課堂上。
這其中的奧妙何在呢?就在于三位家長對孩子天性所持態(tài)度的不同。
“問題小男孩”的媽媽發(fā)現(xiàn)兒子好動,認為這是缺點,急切地想要矯正。孩子每天都想活動,可媽媽每天都在勸他安靜一點。她給孩子報了大量需要坐下來的安靜課程,并不斷勸兒子放棄想要運動的欲望。所以,這個孩子不僅從來得不到運動的滿足,還積累了一肚子的負面情緒。
另外兩位好動寶寶的家長則將孩子好動視為特點,給予充分的滿足。只要是沒有課的時候,他們的媽媽就任由他們在院子里“瘋玩傻鬧”。他們運動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滿足后,安靜地坐40分鐘配合老師,就不再是負擔。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一個被戲稱“勁量寶寶”的小朋友精力無窮,從小就比別的孩子力氣大、耐力好。于是,她的父母每天盡可能讓她在院子里玩,周末還帶她去郊區(qū)運動?!皠帕繉殞殹钡陌职指嬖V我:“我發(fā)現(xiàn)小孩子身上有能量塊,不耗光了,她就不消停。如果能量塊耗光了,她就吃得下睡得著,心情也很好。” 于是,勁量寶寶從來沒有“靜不下來”的問題。
很多家長可能又會問:“我家孩子并不好動,可是也靜不下來。做什么事情都不專心。這又是怎么回事呢?”這樣的孩子現(xiàn)在也為數(shù)不少——看起來并不特別愛運動,但也無法安靜地做任何事。其實,原因依舊是孩子的運動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我女兒小秧屬于常被夸獎“坐得住”的孩子,但她也并非總能專注做事,也有靜不下來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周末時只要我們安排了很多活動,一大早就出門并車馬勞頓大半天,回家后小秧多半會在游戲區(qū)搭建、畫畫、看書,安靜地玩一小時以上。而且常是頭天運動量越大,好像筋疲力盡了,第二天孩子反而情緒越好。但如果某天無所事事在家待著,小秧就會顯得很浮躁,愛發(fā)脾氣。我常想,即便是小秧這樣不算好動的小女孩,都需要這么多運動后才能坐得住,可想而知小男孩需要多少運動量。
陪著孩子去運動
有句話每個人都知道:生命在于運動。但在生活中,我們中國人卻很少把運動當做重要的事情來做。一說到給孩子培養(yǎng)好習慣,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想到的都是“飲食習慣”“衛(wèi)生習慣”“學習習慣”,卻很少想到“運動習慣”。其實,運動習慣才是上述好習慣的堅實基礎(chǔ)。
運動的孩子總是大汗淋漓,胃口好,吃得下睡得著,因而身體素質(zhì),甚至身高都更具優(yōu)勢?,F(xiàn)代醫(yī)學表明,運動能改善血液循環(huán),保證腦部供血,對孩子的智力發(fā)育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運動過程中,人體會分泌“內(nèi)啡肽”,使人處于愉悅的感覺中,從而遠離憂郁。而團隊型運動更會讓孩子在不斷變化的動態(tài)中增加情商,釋放人類天生的攻擊性,塑造良好的人格。
毫不夸張地說,運動在孩子人格的培養(yǎng)方面簡直是萬能的。作為家長,應該將為孩子培養(yǎng)運動習慣作為第一重要的家庭教育內(nèi)容。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運動習慣呢?
首先,運動需要場地和時間
很多父母總覺得出門麻煩,希望孩子乖乖地待在家里,最好哪兒都不要去。但即便是對嬰兒來說,家里也不是一個足夠大和有趣的爬行場所,更何況那些能走會跑的幼兒呢。
所以,我們應該拿出足夠多的時間,帶孩子到寬闊而安全的運動場所,為孩子安排足夠多的運動方式。跳舞、爬山、遠足、騎車、踢球、游泳……在運動方面,可以嘗試的種類最豐富不過了,而且真正是豐儉由人,即便是一分錢不花,也可以獲得運動的快樂。
其次,運動需要放手
我生活的區(qū)域有很多外國人。早春,我們的孩子還穿著厚大衣時,外國小孩就穿著短短的春裝,光胳膊露腿地在地上翻滾奔跑了。游戲場里,我們的孩子由家長前呼后擁,推著玩秋千,扶著上臺階時,外國家長只是在一邊坐著,任由孩子自己看似危險地自己爬上秋千,滾下臺階。
其實,對于小孩子來說,磕碰幾下,摔痛了,哭幾聲,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孩子是茁壯的小苗,越是風吹雨打,就越是結(jié)實強壯。過分的呵護,不僅會讓孩子變得孱弱,還會讓孩子的活動過程被一次次地干涉與打斷,從而破壞了孩子寶貴的專注力。
最后,運動需要參與
很多家長不愿意陪孩子運動,是因為他們自己就不愛運動。他們特別希望孩子能整天在家里待著,這樣他們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坐在沙發(fā)上看電視。
但是,我們?yōu)槭裁床缓秃⒆右黄疬\動呢?為什么不和孩子一起奔跑、跳躍、打球、游泳?幾年前,我是個標準宅人。但有了孩子后,我再次意識到運動的力量,將去健身房定為重要任務之一,優(yōu)先級超過了工作。在堅持運動數(shù)月之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精力更加旺盛,情緒更加穩(wěn)定,有效工作時間比以前長了很多。更重要的是,女兒崇拜的目光讓我獲得了巨大的快樂。
孩子的問題常常會折射出大人的問題。你覺得孩子專注力不夠嗎?再想想,你自己最近是否也精力不足呢?是的,我們都需要靜下心來做事,需要毅力、控制力、專注力以及穩(wěn)定的情緒。孩子和我們一樣,都需要安靜的力量,但這種力量,卻要從運動中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