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杜立燁
2月18日,阿富汗總統(tǒng)卡爾扎伊正式簽署禁令,要求阿富汗國家安全部隊停止向北約空軍尋求打擊援助。他表示,為2014年年底北約軍隊將撤離阿富汗而感到“高興”,他還說,“從今年春天開始,阿富汗部隊將承擔起為阿富汗人民提供安全和保護的責任”。
卡爾扎伊簽署這一禁令的直接原因是2月13日北約駐阿富汗部隊在庫納爾省發(fā)動空襲,造成了包括五名兒童、四名婦女在內的十名平民死亡,當阿富汗政府為此事質詢駐阿聯(lián)軍時,卻被告知是因為阿富汗安全部隊主動呼叫北約空中支援。這項禁令一方面表明,阿富汗政府終于再也無法忍受此類誤炸一再破壞為實現(xiàn)該國穩(wěn)定所做出的政治努力,尤其是在駐阿聯(lián)軍加速向阿富汗本土部隊移交防務的背景之下;另一方面也暗示阿富汗與美國在撤軍、駐軍問題上的角力;同時它還正式拉開了北約聯(lián)軍加速撤離阿富汗的大幕,阿富汗政府將不得不走上艱難自立之路。
層出不窮的“誤炸”
自阿富汗戰(zhàn)爭開始以來,北約部隊的軍事行動造成了大量阿富汗平民傷亡。比如,2001年12月21日,美軍“誤炸”了一隊趕往喀布爾參加阿富汗臨時政府成立典禮的車隊,導致包括部族長老在內的65人喪生。幾天之后,92名平民包括一些外國人喪命于美軍在帕克蒂亞省尼亞濟村莊進行的轟炸行動。2010年6月,為盡快清剿一個“塔利班”武器庫目標,美軍甚至使用了20噸航空彈藥炸平了阿富汗東南部一個名為卡拉奇的村莊……
在卡爾扎伊簽署禁令的第二天,即2月19日,聯(lián)合國駐阿富汗特使團六年來首次公布了阿富汗戰(zhàn)爭中平民的傷亡人數:2012年有2754名平民喪生,4805人受傷。這一數字從奧巴馬政府上臺開始大規(guī)模使用無人機定點清除戰(zhàn)術后逐年上升,2011年平民死亡人數達到創(chuàng)記錄的3070余人。盡管特使團表示塔利班等抵抗武裝要對81%的死傷負責,而北約部隊和阿富汗安全力量造成的死傷人數僅占總數的8%。但北約軍隊為了標榜所謂反恐戰(zhàn)果而不擇手段、不論黑白的襲擊,往往產生轟動的負面效應,這不僅大大削弱了北約在阿富汗軍事行動的道義基礎,也不斷侵蝕卡爾扎伊政權的合法性,消磨阿富汗政府與聯(lián)軍之間的信任和耐心。
2010年9月,十名為阿富汗大選工作的政府人員在北部塔哈爾省遭到北約戰(zhàn)機“誤炸”身亡,卡爾扎伊對此進行了強烈譴責。2011年3月,北約武裝直升機在北部庫納爾省山區(qū)一次行動中打死九名阿富汗兒童,事后時任駐阿聯(lián)軍最高指揮官彼得雷烏斯向卡爾扎伊道歉,遭到后者拒絕??栐赁k公室發(fā)表一份聲明說:“(北約)軍事行動導致平民傷亡,僅僅道歉是不夠的……道歉和譴責無法愈合阿富汗人民的創(chuàng)傷?!彪S后美防長羅伯特·蓋茨突訪阿富汗并就此事公開道歉,對阿富汗政府進行了安撫。但是“誤炸”事件并未就此停歇,由此引發(fā)的民眾抗議浪潮也不斷對阿政府施加壓力。2012年5月,卡爾扎伊再度召喚時任駐阿聯(lián)軍司令約翰·艾倫和美駐阿大使瑞安·克羅克,要他們對連續(xù)發(fā)生的四起“誤炸”事件做出解釋。
錯位的戰(zhàn)略需求
自2012年起,隨著美軍開始執(zhí)行撤出計劃,美阿之間就阿富汗戰(zhàn)后安排進行討價還價,盡管雙方在去年5月簽署了《美阿戰(zhàn)略伙伴關系協(xié)議》,但雙方在戰(zhàn)后駐阿美軍規(guī)模和作用、是否享有司法豁免權,以及軍事和經濟援助規(guī)模等問題上分歧嚴重,致使《雙邊安全協(xié)議》談判一直停滯不前。今年1月初,在卡爾扎伊訪問華盛頓前,雙方曾以隔空喊話的方式為談判增加籌碼,卡爾扎伊大談“希望美國做出尊重阿富汗主權的保證”,他說,“阿富汗向美國提供一些設施的使用權,但前提條件是阿富汗的核心利益得到滿足。這些核心利益包括阿富汗的主權、法律以及人民財產安全得到尊重,阿富汗安全部隊得到培訓和武器裝備,阿富汗領空受阿政府管控”。美方則由總統(tǒng)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羅德斯表態(tài),“不排除美方2014年后在阿富汗‘零駐軍的可能”,試圖以“全部撤軍”相威脅,逼迫卡爾扎伊在駐阿美軍享有司法豁免權問題上就范。結果導致原本希望就相關細節(jié)達成共識的美阿首腦峰會,除了在加速撤軍時間表上取得一致外,其他問題依然分歧巨大。
對奧巴馬政府而言,如何“快速、體面”地從阿富汗撤軍、給長達12年的戰(zhàn)爭一個“負責任的終結”是其阿富汗政策的首要目標。奧巴馬上臺伊始便將結束“兩場戰(zhàn)爭”作為其軍事、外交政策的重要目標,為二者都設定了2011年撤出的時間節(jié)點。2011年由于伊拉克政府在司法豁免權問題上的強力抵制,美軍不得不灰頭土臉地從伊拉克完全撤出。而在阿富汗戰(zhàn)場,美國受形勢所迫先后兩次大規(guī)模增兵,并將撤軍期限調整到2014年。這一次奧巴馬的態(tài)度相當強硬,在會晤卡爾扎伊時強調,如果不給予美軍司法豁免權,美國將不可能在阿富汗保留任何駐軍。一則奧巴馬的“撤退”意志堅定,二則美國內民眾也有空前的厭戰(zhàn)、反戰(zhàn)情緒,削減戰(zhàn)爭開支既是奧巴馬競選連任的重要承諾之一,同時也是美國戰(zhàn)略重心向亞太轉移和開展“國內重建”的重要前提。
對卡爾扎伊而言,首要關切仍然是如何保證2014年后國內政權的穩(wěn)定,這在一定程度上與美國還能對阿富汗有多大興趣并能投入多少資源休戚相關??栐烈恢币竺绹峁└嗟慕洕蛙娛轮С?,但奧巴馬的反應相當冷淡,并堅持美軍享有司法豁免權,而阿富汗輿論曾警告卡爾扎伊政府,如與美國簽署這樣的協(xié)定,不啻于喪權辱國。在“主權”與“安全”兩難的問題上,阿政府仍然糾結不已。
由于缺乏互信,美阿關系前景普遍不被看好,但在短時間內,美國和阿富汗恐怕誰也離不開誰。一旦美軍完全徹底地撤出阿富汗“撒手不管”,脆弱的阿富汗有可能很快陷入混亂,“基地”組織等極端勢力也有東山再起的可能。那時,不但美軍耗費12年、犧牲數千人、花費上萬億戰(zhàn)爭成本的“反恐成果”打了水漂,辛苦謀得的中亞地緣政治利益和立足點也都將毀于一旦。而以阿富汗目前經濟疲軟、軍力虛弱的狀態(tài)來看,也根本離不開美國的支持,因此雙方最終必然會達成一定妥協(xié)。
漫漫“自立”征途
就在卡爾扎伊宣布空中禁援令后,北約駐阿富汗指揮官約瑟夫·鄧福德立即表示尊重阿富汗政府的決定,稱將根據卡爾扎伊的意圖選擇其他方式支持阿富汗部隊。從某種程度上說,北約退出空中打擊正好邁出了定于今年春季提前向阿富汗安全部隊完全移交軍事行動指揮權的重要一步,這也是奧巴馬加速撤軍計劃的關鍵。
缺少了北約空中打擊的支持,阿富汗安全部隊將如何應對塔利班等抵抗力量是一個值得觀察的問題。當前阿富汗自身的空中力量非常薄弱,放棄空中打擊將使沖突的規(guī)模和層次都降低。阿富汗政府一方面可以通過降低附帶傷害來緩和國內民意,另一方面還能通過降低武力打擊力度為國內各政治派別和解談判展現(xiàn)誠意。也許為了保證國內安全局勢穩(wěn)定,卡爾扎伊將不得不接受其一直抵制而美國一直推動的與塔利班的政治談判。
在安全問題上,目前在阿富汗境內的主要軍事行動名義上80%都是由阿安全部隊主導,但這離不開北約聯(lián)軍的情報、信息支持。能否獨立承擔起2014年后的安全責任,阿安全部隊的能力讓人憂心忡忡。盡管阿安全力量近年來迅速“被增長”至30多萬人,但就其素質和戰(zhàn)斗力而言仍難堪重用。據統(tǒng)計,至2011年,阿富汗警察部隊中僅有不足30%的識字率,這還是北約大力推動訓練教育工作的結果。
現(xiàn)在就判斷2014年美軍撤離后阿富汗局勢必然一片黑暗顯然還為時尚早,事實上,人們很容易過分夸大美軍在阿富汗安全事務中的作用,就像一開始很多人判斷美軍完全撤離伊拉克后的安全局勢一樣,現(xiàn)在看來既沒有太好也沒有太壞。況且美國根本不可能完全放棄阿富汗,作為全球地緣政治最大的玩家老手,它很清楚中亞地區(qū)在世界大棋局中的戰(zhàn)略意義,也絕不會聽任自己身后的權力真空被伊朗、巴基斯坦或者俄羅斯占據。也許正如卡爾扎伊所說的“只有阿富汗人才是阿富汗的主人”,不論前途多么艱難,阿富汗終將邁上“自立”的漫漫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