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
美國的歷史可謂短暫,相比歐洲和中國,其民間工藝傳統(tǒng)也算不上深厚,但也許恰恰是少了傳統(tǒng)的背負,讓美國在民間藝術的保護上不遺余力。保存是一切的前提,經(jīng)由政府和其他組織、個人保護下來的,各具特色的民間工藝項目,猶如一間間生動的“博物館”,記錄著這個國家五光十色的歷史。
如果需要舉例說明美國人在“遺產(chǎn)保護”方面的執(zhí)著,我們會在第一時間想到瓦茨鐵塔(Watts Towers)。形容瓦茨鐵塔最形象的詞匯,恐怕就是“一堆廢物”了——這并不是我們的偏見,事實就是如此:建造鐵塔所用的材料,幾乎都是各種各樣的廢品。結(jié)構(gòu)用的鋼筋,是瓦茨鐵塔的主人薩巴托·西蒙·羅迪亞從各個建筑工地撿來的廢料,鋼架外包裹的水泥上貼滿了五顏六色的玻璃或陶瓷碎片——這些碎片來自附近的陶器廠丟棄的殘品,和羅迪亞收集的各種飲料玻璃瓶。羅迪亞稱他建造的高高矮矮17座鐵塔為“Nuestro Pueblo”(西班牙語,意思是“我們的城鎮(zhèn)”),但在世人眼中,這里無異于一個垃圾堆。
甚至羅迪亞自己也沒將瓦茨鐵塔當作一回事。1957年,他把鐵塔連同土地過戶給一位鄰居,直到逝世也沒回來過。可就是這堆廢品,如今竟成了西蒙·羅迪亞瓦茨鐵塔州立歷史公園(由洛杉磯市文化局和洛杉磯縣藝術博物館的“瓦茨鐵塔藝術中心”管理),更讓我們大跌眼鏡的是,它居然是美國國家史跡名錄里9個民俗藝術遺址之一,并且在1990年被列為國家歷史名勝。對此,我們除了感慨美國人對歷史遺跡保存擁有難以想象的偏執(zhí)外,還能說些什么呢?對待廢物尚且如此,更何況其他的工藝資料?
眾所周知,美國能在20世紀成為最發(fā)達的國家,原因之一就是對科學發(fā)明倍加重視。1790年,美國國會通過了首部專利法——《促進實用技藝進步法案》。法案規(guī)定國務卿、國防部長和司法部長中的任何兩位,有權授予發(fā)明不超過14年保護期的專利權。法案還規(guī)定,被授予者要在授權時向國務卿遞交描述該發(fā)明的說明書,需要的話要提交模型。
1868年,美國政府修建了三層展館用來放置專利模型,并修改憲法,使公眾有權欣賞專利模型展覽。這些模型不僅僅是智慧與想象力的結(jié)晶,同時也是復雜精湛的工藝技術的集合,很多模型由專業(yè)工坊制造完成。2011年,羅斯柴爾德家族的Alan和Ann Rothschild曾向博物館捐贈25件專利模型,用于永久收藏。如今,美國的專利模型已經(jīng)成為一種標記著美國歷史文化的特殊收藏品,其在美國科技發(fā)展史研究方面的史料價值,更是難以估量。
而美國的博物館對本土工藝大師的挖掘、介紹和研究,也讓我們艷羨不已。作為世界最大的博物館體系史密森尼博物院(Smithsonian Institution)的下屬機構(gòu),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2013年4月推出了以19世紀家具制作大師Thomas Day為主題的展覽:Thomas Day工藝與色彩大師(Thomas Day: Master Craftsman and Free Man of Color)。
Thomas Day生于1801年,于1861年逝世,曾是美國內(nèi)戰(zhàn)前最著名的家具制作工匠。他在北卡羅萊納經(jīng)營自己的商店并親手制作櫥柜,無論是家具還是木制品都代表了19世紀工藝和審美的最高水平。北卡羅萊納博物館的館長Patricia Phillips Marshall更稱Thomas Day是北卡羅萊納家具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
Thomas Day不僅精于家具制作,更是成功的企業(yè)家。在美國南北戰(zhàn)爭之前(1820–1861),北卡羅萊納的殖民者們,總是以古典的建筑式樣和精致的家具設計突顯自己的社會地位和經(jīng)濟實力。而Thomas Day傳承了父親的工藝,于1827年在北卡羅萊納的米爾頓開設店鋪,為財力雄厚的顧客定制高級家居產(chǎn)品。他的設計以流暢的曲線和富有動感的造型著稱,并將當時的設計潮流和自己的審美觀念相結(jié)合,打造了極具個人風格的家具設計系列。
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為這次展覽,搜羅了眾多有關Thomas Day的資料,其中有制作于1830年至1860年之間的39件家具作品,甚至Thomas Day使用過的《圣經(jīng)》,以及他參與設計的房屋內(nèi)部拍攝圖(據(jù)記載,共有8個現(xiàn)存住宅由Thomas Day親自設計,分布在北卡羅萊納和弗吉尼亞)。對比國內(nèi)整天將遺產(chǎn)保護掛在嘴邊,但出現(xiàn)利益分歧時一拆了事的行為,大洋彼岸的做法反倒更有“文明古國”的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