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新忠
曾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年輕母親問她5歲的兒子:“如果媽媽陪你出去玩,我們口渴了,而你的小書包里恰巧有兩個蘋果,你會怎么做呢?”兒子歪著腦袋想了一會兒說:“我要把兩個蘋果都咬一口……”可想而知,那位母親聽見會多么失望,她本想像別的父母一樣將孩子訓斥一番,然后再給孩子上上“政治課”,教孩子怎樣做,可就在話即將說出口的那一刻,她忽然改變了主意,母親摸摸兒子圓圓的小臉蛋,溫柔地問:“能告訴媽媽你為什么要那樣去做嗎?”
兒子眨眨黑亮的眼睛,一臉的童真:“媽媽,如果兩個蘋果我都咬了,就知道哪一個最甜了,我要把最甜的一個留給媽媽?!宾畷r,母親的眼里閃爍著激動的淚花,幸福得沉默無語。我們都會為那位母親感到慶幸,因為她對兒子的寬容和信任使她感受到了兒子純純的愛。我們也為男孩慶幸,他的純真善良得以流露是因為善良的母親給了他把話說完的機會。
其實我們的教育教學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yōu)榱俗非笳n堂教學所謂的“完美”,為了避免意外情況的發(fā)生,面對學生的“插嘴”或有悖大家初衷的意見就劈頭蓋臉地對其進行斥責,甚至隨便打斷學生的回答。這不是剝奪了孩子把話說完的權利嗎?
由于年齡小,學生群體存在著差異性,在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會有一些小事情發(fā)生,這都是老師沒有辦法預知的,往往最能考驗教師的教學機智,如果教師處理妥當,就會把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的“小意外”轉變成課堂教學的精彩生成,這對于課堂教學大有裨益。
記得有一次,我執(zhí)教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加法的公開課。針對算式36+9的計算,我先讓孩子們說出自己的算法,接著一起來研究用豎式計算的方法??粗Q式,我讓孩子們說說做豎式應注意什么?孩子們紛紛說:數(shù)位要對齊、要從個位加起、記得滿十進一、強調要標注進位點。
看來,通過學前基礎加上上周不進位加減法的豎式學習,孩子們真的記住了做豎式要注意的重點問題。就在我想接著進行練習的時候,發(fā)現(xiàn)例題36+9的豎式寫完整了,可是橫等式還沒有寫得數(shù)。這不正是孩子們容易犯的錯誤嗎?于是我說:“老師剛才做的題做完了沒有呢?”隨著我的提問,孩子們發(fā)現(xiàn)了我的疏漏,異口同聲地說:“橫等式還沒有寫得數(shù)?!庇谑俏以跈M等式上寫出了得數(shù)45。
就在這時,意外的事情發(fā)生了,一女孩小手舉得高高的,她認真地告訴我:“老師,你寫錯了?!薄拔覍戝e了?”我一時沒明白過來,答案對啊,是45。這時我本想批評她上課不認真聽課,但是看到很多老師都在認真聽課,也等著看我如何處理這個問題,于是,我微笑著問她:“老師什么地方寫錯了?”她慢條斯理地說:“應該先算個位再算十位啊,你先寫了十位上的4又寫了個位的5?!迸?,看來她已經(jīng)牢牢記住了計算的順序,對于橫等式的結果也是先寫個位再寫十位。
就在我拿起粉筆要繼續(xù)講的時候,又一男生站起來說:“老師你沒寫錯,剛才做豎式的時候我們已經(jīng)計算出了36加9的結果是45,為什么還要再算一遍?多麻煩啊。直接寫下來不就行了?!闭媸莻€會思考的孩子,我暗自歡喜。此時,我突然覺得有必要讓孩子們比較一下算數(shù)和寫數(shù)的不同規(guī)則。于是,我說:“你的想法棒極了,我們直接寫下來就行了,不用再算一次。大家想一想,算數(shù)的時候我們從哪一位開始寫呢?寫數(shù)的時候還是那個順序嗎?”經(jīng)過交流,孩子們說出了算數(shù)的時候從個位開始,寫數(shù)時候從高位開始。我適時總結說,從個位算起不準確,準確地說應該是從低位算起,因為現(xiàn)在我們可以說從個位算起,但到高年級我們還要學比個位數(shù)還小的小數(shù)呢……
不知不覺中,下課鈴聲響起。雖然這節(jié)課由于意外情況的發(fā)生而拖延了幾分鐘,但當我看到同學們聽得那么認真,學得那么透徹,我真慶幸自己沒有魯莽地處理這次課堂中出現(xiàn)的意外。
老師們,請讓孩子把話說完,我們的課堂教學會更加精彩,我們也會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