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顧炎武說:“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農夫之辭也;‘三星在戶,婦人之語也;‘月離于畢,戍卒之作也;‘龍尾伏辰,兒童之謠也?!背霈F(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我國很早進入農耕社會
B. 中國古代科技勃興很早
C. 上古時代文字已經成熟
D. 早期政權重視天文歷法
2. 據魏國李悝《盡地力之教》載:“治田勤謹,則畝益(增產)三斗,不勤,則損(減產)亦如之?!庇謸睹献印ち夯萃跎稀份d:“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毕铝懈黜椫信c二者表述相關的選項是( )
A. 井田制開始瓦解 B. 商品經濟發(fā)展
C. 小農經濟興起 D. 家庭手工業(yè)產生
3. 《呂氏春秋·任地》記載:“上田棄畝,下田棄畎。五耕五耨,必審以盡。其深殖之度,陰土必得。大草不生,又無螟蜮?!辈牧现饕从沉耍?)
A. 耕作技術的進步 B. 灌溉技術的發(fā)展
C. 耕作制度的變革 D. 生產工具的進步
4. 據《左傳》記載:“晉郤(xi,姓)至與周爭鄇(晉之溫地)田。王命劉康公、單襄公訟諸晉……?!辈牧现袣v史現(xiàn)象所反映的實質是 ( )
A. 貴族之間的爭權奪利
B. 土地私有化趨勢明顯
C. 地主兼并土地的現(xiàn)象趨于嚴重
D. 周天子對土地擁有最高所有權
5. 先秦地理著作《禹貢》將古代中國劃為“九州”,按土地肥力將雍州(即今陜西關中、甘肅大部)評定為“上上”,而今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荊州、揚州為最后兩等。從中不能得出關于先秦的推論是( )
A. 江南經濟還未開發(fā)
B. 生產力水平很落后
C. 水稻不是主要作物
D. 政治中心應在北方
6. 《禮記·月令》載,每年正月周天子親率臣下耕作,稱為“藉田”;三月王后親率嬪妃舉行采桑養(yǎng)蠶儀式,稱為“親蠶”。后來,歷代皇帝、皇后不斷舉行這樣的儀式。這反映了( )
A. 周代制度在后代被嚴格奉行
B. 古代政治制度變遷異常緩慢
C. 重農抑商從周代始一直推行
D. 農桑是古代社會經濟的主體
7. 春秋時期,齊國管仲提出“相地而衰(cuī,等差分級)征”,魯國提出“初稅畝”《春秋·公羊傳》解釋:“初者何?始也。稅畝者何?履畝(實地踏勘丈量田畝)而稅也。”其實質都是( )
A. 加強周王室對土地的管理權
B. 保證周朝天子的財政收入
C. 實際上承認土地的私有權
D. 鞏固諸侯國君對土地的控制
8. 秦始皇將“賈人”連同“嘗逋亡人、贅婿”“略取陸梁地”,以后又將“嘗有市籍者”“大父母、父母嘗有市籍者”遣戍,對此政策出臺的理解合理的是( )
A. 在封建社會初期有積極意義
B. 秦濫用民力阻礙了經濟發(fā)展
C. 表明古代對商人管理很殘酷
D. 東周戰(zhàn)亂導致秦初兵源不足
9. 《漢書·食貨志》中說:“過能為代田,一畮(畝)三甽(溝),歲代處,故名代田,古法也。播種于甽中,苗生葉以上,稍耨(鋤草)壟草,因隤(使倒塌)其土,以附苗根,……每耨稍附根,比盛暑,壟盡而根深,能與風旱 ?!睂τ谠摱尾牧系慕庾x不正確的是( )
A. 這一方法實現(xiàn)了土地勞息相均、用養(yǎng)兼顧的原則
B. 這一方法可以保苗防風、保濕抗旱
C. 這一方法是對前代勞動人民生產經驗的繼承與發(fā)展
D. 這一方法是由西漢趙過發(fā)明并推行的
10. 東漢王符說:“今察洛陽,資末業(yè)者什于農夫,虛偽游手什于末業(yè)。是則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婦桑,百人衣之,以一奉百,孰能供之!天下百郡千縣,市邑萬數,類皆如此。”下列與此相關的說法中最準確的是( )
A. 真實反映了當時洛陽商業(yè)的繁榮景象
B. 重農抑商政策名存實亡
C. 工商業(yè)者社會地位大為提高
D. 對人人逐利的現(xiàn)實不滿
11. 東漢學者班固在《西都賦》中描繪長安“街衢洞達,閭閻且千。九市開場,貨別隧分”。這里的“九市”是指( )
A. 政府監(jiān)管的夜市 B. 政府管理的正規(guī)市場
C. 物流通暢的草市 D. 多個繁華的商業(yè)市鎮(zhèn)
12. 秦孝公用商鞅變法,對家庭制度厲行分戶析居的改革政策,秦簡《封診式》中就有記載:一個士伍甲家,親屬共四口人,除甲夫妻外,沒有已婚成年男子,有一大女子,還特注明“未有夫”。這一改革政策的出臺( )
A. 瓦解了西周以來的分封制
B. 是個體小農經濟發(fā)展的需要
C. 主要目的在于加強地方管理
D. 是對編戶齊民制度的一種補充
13. 漢朝為開拓絲綢之路所花的代價是巨大的。據估計,僅漢武帝一代,對這些地區(qū)用兵,先后累計:騎兵120萬人次,步兵90萬人次,后勤補給人員1000萬人次,簡直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全國總動員。漢朝開拓絲綢之路的目的是( )
A. 發(fā)展中外貿易 B. 交流中西文化
C. 拓展帝國疆土 D. 推進民族融合
14. 漢武帝設置十三州刺史以監(jiān)察地方,并將豪強大族“田宅逾制”作為重要的監(jiān)察內容,各地財產達300萬錢的豪族被遷到長安附近集中居住。這表明( )
A. 政權的政治與經濟支柱是豪強大族
B. 政治權力與經濟勢力出現(xiàn)嚴重分離
C. 抑制豪強是緩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 經濟手段是鞏固專制集權的主要方式
15. 《魏書·甄琛傳》載:“琛表曰:‘今偽(指南朝)弊相承,仍崇關鄽之稅,大魏恢博,唯受谷帛之輸?!睂Υ死斫庹_的是( )
A. 北朝經濟實力強于南朝
B. 北朝商品經濟相對落后
C. 經濟重心重新移回北方
D. 北朝開始實行輸庸代役
16. 《隋都城圖》題記:“畦分棋布,閭巷皆中繩墨,坊有墉(墻),墉有門,逋亡奸偽無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區(qū)不復相參,亦一代之精制也?!庇纱丝梢?,隋都城的設計重在( )
A. 打破市坊的空間界限
B. 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 加強官府的嚴格控制
D. 促進城市的商業(yè)活動
17. 隨著中國古代農業(yè)、手工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北宋的商業(yè)經濟也不斷發(fā)展活躍起來。當時的一位商人可能遇到的事情有( )
A. 將美侖美奐的青花瓷賣與阿拉伯商人
B. 其經營的鋪面從早到晚不間斷營業(yè)
C. 海禁政策使得其海外商業(yè)利潤大幅下滑
D. 將江南花樓機織出的絲織品販運到北方
18. 據《宋史·張遜傳》載:太宗二年,“阇婆、三佛齊、渤泥、占城諸國亦歲到朝貢,由是犀象香藥珍異充溢府庫。(張)遜請于京置榷易務,稍增其價,聽商人入金帛市之,恣其販鬻,歲可獲錢五十萬緡助經費。太宗允之,一歲中果得三十萬緡。自是歲有增羨,至五十萬緡”。下列對該材料解讀正確的是( )
A. 北宋政府放棄重農抑商政策
B. 北宋國力強盛、萬方來朝
C. 商業(yè)收入成為北宋的重要財源
D. 北宋政府限制朝貢貿易
19. 北宋時期終于出現(xiàn)了大批出生于江西、福建、蘇南等南方各地的政治人物。入宋以后,南方士人在政治上扮演的角色愈來愈重要。主要原因是( )
A. 北方政權并立 B. 商品經濟發(fā)展
C. 經濟重心南移 D. 南方教育發(fā)達
20. 據《禮記·月令》載:“百工咸理,監(jiān)工日號,毋悖于時,毋或作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蕩上心?!薄抖Y記·王制》中還說,如有人挾“奇技、奇器以疑眾,殺?!痹诘燃壷贫壬瓏赖墓糯袊?,這種指導思想對手工業(yè)生產實踐產生的直接影響是( )
A. 政府輕視對手工業(yè)生產的管理
B. 手工業(yè)生產的規(guī)模無法擴大
C. 手工業(yè)產品的質量難以提高
D. 扼殺了能工巧匠的聰明才智
21. 宋代詞人周邦彥在《少年游》中提到“并(太原)刀如水,吳(蘇州)鹽勝雪”。這反映宋代( )
A. 經濟重心已經南移
B. 手工藝的提高和專業(yè)市鎮(zhèn)興起
C. 商幫勢力崛起
D. 太原、蘇州成為著名都會
22. 宋代紙幣直接由政府發(fā)行,而不是由銀行發(fā)行。由于宋代財政在多數時間中收支緊張,因而紙幣發(fā)行量有不斷增加的趨勢??梢酝茢嗨未?)
A. 出現(xiàn)資本主義萌芽
B. 政府經濟職能提高
C. 必將出現(xiàn)通貨膨脹
D. 金融資本已經形成
23. 北宋之所以選擇汴京作為都城,主要原因是( )
A. 交通便利于糧食運輸
B. 軍事戰(zhàn)略地位重要
C. 周圍地區(qū)物產富饒
D. 氣候適宜,農業(yè)發(fā)達
24. 南宋統(tǒng)治者說:“市舶之利,頗助國用,宜循舊法,以招徠遠人?!边@表明南宋政府( )
A. 積極鼓勵發(fā)展造船業(yè)
B. 通過民族互市安寧邊境
C. 促進國內貿易發(fā)展
D. 招引外商以增加財政收入
25. 全球著名的歷史學家伊恩·莫里斯在其所著的《西方將主宰多久》一書中寫道:“大多數中國皇帝擔心的,不是自己如何獲得更多財富,而是外貿可能使不受歡迎的商人階層致富?!睘榇嗣髑寤实鄄扇×耍?)
A. 工商皆本的經濟政策
B. 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
C. 重農抑商政策
D. 斷絕中西貿易的政策
26. 歷史學家黃宗智認為,直到康乾盛世,中國的小農經濟歷經千年發(fā)展,已到了輝煌的極致。中國的GDP在晚清甚至達到了當時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這卻是一種“沒有發(fā)展的增長”。以下是對黃宗智這一觀點的理解,其中正確的是( )
A. 中國經濟完全沒有發(fā)展與增長
B. 這種增長是以傳統(tǒng)方式實現(xiàn)的,實際“勞動生產率”沒增長
C. 中國經濟總量在世界已處于落后地位
D. 中國經濟總量增加,“勞動生產率”也在增加
27. 山西在明朝中葉出現(xiàn)“商賈之家亦雕龍繡拱,玉勒金鞍,埒王公矣”。入清以后,山西人擇業(yè)把商業(yè)排在了首位。雍正帝朱批稱:“山右大約商賈居首,其次者猶肯力農,再次者謀入營伍,最下者方令讀書?!边@些材料反映出明清晉商對當時山西社會發(fā)展的主要影響是( )
A. 削弱了重農抑商的政策
B. 推動了當地經濟的發(fā)展
C. 形成了獨特的晉商文化
D. 引起了社會風尚的變化
28. 蘇州出土了一塊明清時期的碑刻,記載了一起商標侵權案,“近有無恥之徒,假冒本堂牌記,或換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記,叩求示禁?!边@反映出蘇州( )
A. 資本主義萌芽
B. 商品經濟發(fā)達
C. 商業(yè)法律十分完備
D. 勞資矛盾尖銳
29. 自北宋出現(xiàn)紙幣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紙幣,可是都迅速貶值,明中期基本放棄紙幣,取而代之的則是從民間貿易發(fā)展起來的白銀被日益普遍使用,白銀作為主要支付手段最終獲得政府認可。這一現(xiàn)象主要反映了明中期( )
A. “重農抑商”政策的失敗
B. 政府對貿易的控制加強
C. 白銀成為一種主要的流通貨幣
D. 政府對貿易的控制遇挫
30. 清乾隆年間蘇州《吳縣永禁官吏占用錢江(杭州)會館碑》記載:“商賈捐資,建設會館,所以便往還而通貿易,或存貨于斯,或客棲于斯,誠為集商經營交易時不可缺之所?!毕铝姓f法中錯誤的是( )
A. 該碑文反映出蘇杭之間的商貿聯(lián)系
B. 會館為商人出資建造的地方商業(yè)中心
C. 會館為旅居異鄉(xiāng)的同鄉(xiāng)商人所組建
D. 會館為同一地域商人活動的重要場所
31. 閱讀材料,回答以下各題。
材料一 中國的城市與商業(yè)一貫發(fā)達,但中國的商業(yè)與城市一向都是在體制內發(fā)展的,受社會主流體制的節(jié)制與約束。商人與社會上其他成員同流,并不具備超主流體制的特殊身份。……而且,歷朝歷代都有非常強大的官辦商業(yè),這幾乎成為中國社會的一大傳統(tǒng)。中國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業(yè)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統(tǒng)治全國的政治中心。
——錢乘旦《前資本主義世界發(fā)展:東方普遍性與西方特殊性》
材料二 宋朝時期值得注意的是,發(fā)生了一場名副其實的商業(yè)革命……中國首次出現(xiàn)了主要以商業(yè),而不是以行政為中心的大城市?!瑯又匾氖?,宋朝時的名副其實的商業(yè)革命,絲毫未對中國社會產生爆炸性的影響,而西方與此應的商業(yè)革命卻對西方社會產生了爆炸性的影響。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明清兩朝城市經濟發(fā)展的重心不在傳統(tǒng)城邑,而在工商業(yè)市鎮(zhèn)。·……江南新興的商業(yè)市鎮(zhèn)有一個強烈的特色,它們都是為了配合生產組織的變化,選擇適當的地點應運而生。南宋以降,人口增加,每人平均耕地面積日漸減少,終于出現(xiàn)了過剩人口。這些過剩勞動力由農村吸收及供養(yǎng)。為了設法利用這大量的過剩的勞動力,江南農村廣泛展開農戶家庭的紡織副業(yè)。明清兩朝手工業(yè)生產最強烈的特色是日漸加深加強的農村化家庭化?!瓰榱伺浜线@種生產形態(tài)的轉變,很多商人便在接近農村人口密集之點設立原料銷售站或成品收購站。人數一多,自然形成了商業(yè)市鎮(zhèn)。這些商業(yè)市鎮(zhèn)的最大特點就是它們接近農村,與農村家庭手工業(yè)打交道。
——趙岡、陳鐘毅《中國經濟制度史論》
材料四 近代中國出現(xiàn)的新興城市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qū)。其中,香港、青島等長期為列強占據;上海、天津、漢口等被辟為通商口岸,出現(xiàn)了畸形繁榮的商業(yè)區(qū);近代工礦企業(yè)、商業(yè)的發(fā)展,推動了唐山、無錫等城市的興起;鄭州、石家莊等因地處鐵路樞紐得到較大的發(fā)展。
——周谷城《現(xiàn)代中國社會變遷概論》
(1)根據材料一,概括阻礙中國古代城市商業(yè)發(fā)展的因素。
(2)宋朝的“商業(yè)革命”有什么突出特點?“絲毫未對中國社會產生爆炸性的影響”指的什么?
(3)根據材料三及所學知識,指出明清江南市鎮(zhèn)的特點及興起的背景。
(4)根據材料四及所學知識,分析中國近代新興城市的特點和影響。
(5)根據以上材料及所學知識,從文明演進的角度說明中國古代城市和近代城市發(fā)展的實質原因。
32.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忽必烈汗不斷建造適于遠航的大船 ,便于裝載重負荷的貨物,還修建港口,供貨物搬運。蒙古人推廣指南針在航海中的應用,學會制作精密的航海圖。從中國南方的刺桐港(泉州)到波斯灣的霍爾木茲海峽,這條線路成為遠東和中東的主要航線。
——《元朝經濟史》
材料二 江南市鎮(zhèn)作為一個工商業(yè)中心,其人口結構不同于鄉(xiāng)村,號稱“工賈藝術雜處”,……在市鎮(zhèn)上,最有勢力的是那些牙行、花行(棉花牙行)、布行、絲行、綢行、米行等,以及仰食于牙行的領投業(yè)(領頭業(yè),中介掮客),腳行腳夫(搬運業(yè)),還有從事打行(打降)、白賴(白拉)的市井流氓。其次就是沿著大街小巷開設的數以百計的各行各業(yè)的店鋪,他們與牙行一起形成由老板與伙計組成的商人群體,即所謂坐賈。此外還有行商,即從全國各地來此販買絲綢、棉布、糧食等商品的客商,以及由他們組成的商幫與會館聚集起來的商人群體。再次是各種作坊——機坊、煉坊、染坊、踹坊以及其他手工業(yè)作坊,由作坊主與雇工構成的工人群體。當然也有聚居于此的士夫夫,以及市鎮(zhèn)周邊的亦工亦農的農業(yè)人口。
——《明清江南市鎮(zhèn)的“早期工業(yè)化”》
材料三
(1)據材料一概括元朝海外貿易的基本狀況。
(2)據材料二指出明清江南市鎮(zhèn)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江南市鎮(zhèn)興起的經濟背景。
(3)據材料三提供的地圖和所學知識,談談“馬尼拉大帆船”貿易對世界政治經濟發(fā)展的影響。
33.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北宋開國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鐵錢。 鐵錢體重值小,買賣交易用錢量大。大鐵錢每千枚重二十五斤,小鐵錢每十貫重六十五斤。買一匹絹,需用二萬個小鐵錢,重量共達一百三十斤,得用車載驢馱,極為不便。于是在淳化,至道年間出現(xiàn)了交子。
——陰法魯、許樹安《中國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 宋代的 “市”“自大街至諸小巷。大小鋪席連門俱是,即無空虛之屋,每日凌晨,兩街巷門上行百市。買賣熱鬧?!薄岸汲侵故校茦菢O繁華處也人物嘈雜,燈火照天,每至四鼓罷……”
——吳自牧《夢梁錄》
材料三 宋朝時期值得注意的是,發(fā)生了一場名副其實的商業(yè)革命,對整個歐亞大陸有重大的意義?!袊状纬霈F(xiàn)了主要以商業(yè),而不是以行政為中心的大城市。……中國人首次大規(guī)模從事對外貿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國中間商?!送猓纬瘯r的名副其實的商業(yè)革命,絲毫未對后來的中國社會產生爆炸性的影響,而西方與此相應的商業(yè)革命卻對西方社會產生了爆炸性的影響。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北宋出現(xiàn)交子的原因。
(2)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宋代“商業(yè)革命”的表現(xiàn)及產生的根源。
(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三中西方商業(yè)革命對西方社會產生爆炸性影響的最主要表現(xiàn),并分析宋朝的商業(yè)革命為什么絲毫未對后來的中國社會產生爆炸性的影響?
34. 閱讀以下材料,回答相應問題。
材料一 漢朝皇室貴族專用物品的手工業(yè)制造業(yè)繼續(xù)由少府(官職)主管。據《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少府屬下設有各種主管官吏,如典作兵器鎧甲的考工令,主管煉染的平準令、典管婢織作衣服的御府令、造作刀劍及其他器物的尚方令等?!ぁぁぁぁぁす贍I手工業(yè)生產的產品不投入市場,一般直接供給皇室貴族消費。由于唐代官營手工業(yè)的規(guī)模大,自然官家工匠也就很多。僅就少府監(jiān)來說,就有工匠19800人,將作監(jiān)有15000人,其他部門的人數也不在少數。
——張松《中國古代對手工業(yè)的管理及立法》
材料二 ……(毅庵祖)罷酤酒業(yè),購機一張,織諸色纻幣(各種粗布和絲織物),備極精工。每一下機,人爭鬻之,計獲利當五之一。積兩旬,復增一機,后增至二十余。商賈所貨者,常滿戶外,尚不能應。
——張瀚《松窗夢語》
材料三 (焦仲卿妻)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妾身繡腰襦,葳蕤自生光。
——漢代樂府《孔雀東南飛》
(1)三則材料表明古代中國存在哪三種手工業(yè)形態(tài)?依據材料概括指出三種手工業(yè)形態(tài)各自的特點。
(2)依據材料指出古代中國三種手工業(yè)生產的產品最終消費特點。
(3)依據材料指出古代中國三種手工業(yè)經營的行業(yè)和范圍。
(4)通過以上分析,你有何認識?
(華中師大一附中 陶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