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豬前些日子拿回來一張塑封紙,上面有一個大標題:“為什么我會成為一個好校長?”
當時正好是美國4年一次的總統(tǒng)大選,學校和老師配合當時的社會熱點,讓孩子們想一想如果自己當了領導,成為學校校長會怎么做,有什么舉措能讓學生們認為你是一個好校長。總統(tǒng)對孩子來說有些遠,校長卻是他們天天能看見的。
三豬在他的就職綱領上悍然寫道:“我會是一個好校長,因為我將取消學校的音樂課和體育課,這兩門課太無聊了,還讓人疲勞?!蓖?,還有理有據(jù)呢!
我問他:“音樂課又學唱歌又跳舞,多活潑有趣啊,怎么會無聊呢?”他回答說:“唱歌還可以,不過我不喜歡跳舞,尤其不喜歡邊唱邊跳,感覺太蠢了?!?/p>
我忽然想起來,有一次老師對我說,三豬上音樂課或者在班上唱歌時,別人都在邊唱邊跳,就他站在那兒光唱不動彈。有個可愛的小女孩想牽著他的手一起跳,他都不為所動。想來他是真的不喜歡蹦蹦跳跳的。
我接著問:“上體育課可以到室外去玩,為什么要取消這門課呢?”他回答:“別的活動還行,就是跑步太累人。上完體育課我就覺得一點力氣都沒有了,沒有精神上后面的課?!?/p>
我忍不住引導他:“可是有很多孩子喜歡上這兩門課啊。如果你把它們都取消了,那些喜歡這些課的孩子們該怎么辦呢?”
三豬的回答更加彪悍:“他們可以到有這兩門課的學校去上學!”
一旦大權在握,就要把自己不喜歡的課程取消,讓想上課的孩子到其他學校去,這是不是挺自私的???可是六七歲的孩子就是從自身感受上去評斷外面的世界,如果可能,都是怎么對自己好怎么來,人性如此。成年人骨子里也是一樣的,所以在民主社會,必須對權力進行監(jiān)督才行。
我很好奇其他孩子的回答,三豬記住了下面的幾個:
有個小女孩說,如果她當上校長,會在學校里的每個角落都擺上餅干和巧克力,學生們想什么時候吃就什么時候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這個孩子多有創(chuàng)意?。∪绻南敕軌?qū)嵤┑脑?,孩子們肯定都喜歡上學了。
有個孩子說,他成為一個好校長的原因在于,他會取消學校所有的課程,每天只上課間活動和午餐兩門課:上午課間活動,中午吃飯,下午課間活動,然后放學回家—這孩子比三豬還威猛,三豬只取消了兩門課而已,他干脆全部取締,把學校徹底變成了游樂場,而且還管飯。
另外一個孩子說,他會是個好校長,因為他允許學生們每天都帶自己的玩具到學校里來,大家輪流換著玩—他管理的學校,肯定會成為《木偶奇遇記》里的歡樂島。
這些是令三豬印象深刻的“施政綱領”,別的他都記不清了。吃和玩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最重視的事情,這在他們的“治理學?!崩砟钪卸记逦乇磉_了出來。
三豬說,他們把自己的想法寫在紙上之后,每個人還輪流到講臺上面去陳述了一番。老師對于孩子們的施政方案并沒有做任何評斷:誰的好,誰的不好,也沒有設立什么標準答案。她為每個孩子鼓掌,最后還把孩子們的“施政方案”封塑留作紀念。三豬很珍惜這張塑封紙,小心翼翼地貼在我們家客廳的墻上。
美國的教育一直鼓勵孩子們天馬行空地想象,自由自在地表達。過感恩節(jié)時,老師會讓孩子們想一想要感謝誰,為什么要感謝;過老兵節(jié)時,讓孩子們想這個世界上為什么會有戰(zhàn)爭,不用打仗能否解決問題;過馬丁·路德金紀念日時,讓孩子們想一想每個人是不是生來平等的,不平等會有什么樣的后果,自己是否愿意被不平等地對待……
雖然題目都很大,雖然孩子們的答案通常五花八門,并且無厘頭,但是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和價值觀,就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地培養(yǎng)和建立起來了。雖然三豬長大后肯定會知道,哪怕是校長,也不能隨便取消音樂和體育課,但是他一定會懷念那張被塑封起來的施政綱領和老師毫不吝嗇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