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女兒和同事出游,對女兒說人沒到齊,先不要動餐具,這樣不禮貌;吃飯時對她說小腳不要晃,會踢到對面的阿姨;吃完飯女兒要去玩,對她說,別大聲喧嘩,別人還沒吃完飯……盡管女兒還小,我覺得這些教育都應該跟上了,但沒想到同事們不約而同說,我對一個4歲半的女兒管得太多,這樣會束縛她的發(fā)展,壓抑她的個性。難道,讓一個孩子從小就懂禮貌、守規(guī)矩有錯嗎?
現(xiàn)在很多父母,都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特長:琴棋書畫、唱歌跳舞。但在修養(yǎng)和文明上,卻不見得每個父母都會用心。所以,你想讓孩子“懂禮貌、守規(guī)矩”的意圖很好,值得推崇。但一定要搞清楚自己規(guī)范孩子的行為是“為了什么”?如果為了塑造一個好孩子給別人看、讓別人夸自己,有面子,結果只能把孩子管得無所適從,最后成為“有文明行為、沒有實質素養(yǎng)”的“夾生飯”。孩子有她活潑好動的天性,過分限制會導致她拘謹、矯情從而無法表現(xiàn)孩童該有的單純,這樣孩子會不像孩子。
想要培養(yǎng)孩子的文明習慣和修養(yǎng),首先要以身作則,從家長自己開始。如果家長為了面子,在人前一個樣,在家里又是另一個樣,要求孩子做一樣,自己做的又一樣,會讓孩子對文明的標準產(chǎn)生混亂,從而不知道到底該怎樣做才是對的。另外,要求孩子做的,要先檢查一下自己做到了沒有?如果自己還沒做到,最好先努力補上這一課后再去要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就像一個“照本宣科”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充其量是個匠人,真正的老師更側重于言傳身教。這就是“活出來”和“做出來”的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