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怎么玩,其實不用家長教。父母需要做的,只是給孩子一個安全和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以及更多玩和探索的機會。
玩具,本是孩子最好的玩伴,不僅能給孩子帶來快樂,也能幫助孩子完成自我成長。然而,身為父母的我們,是否有意無意地把玩具變成教具,把游戲變成上課?當孩子用積木搭一座房子時,我們非得在一旁告訴孩子,房子是什么樣的;當孩子玩陀螺時,我們一定要手把手地教他怎么抽打……可是玩具怎么玩,真的需要家長來教嗎?
給孩子玩玩具以充分的自由,只在孩子需要我們的時候給予支持,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更有意義。當我們時常不自覺地教孩子“正確”地玩玩具時,同時也剝奪了孩子發(fā)現的快樂和征服困難的自豪。當孩子按他自己的想法用積木搭建出一座沒有窗戶的房子,或用彩泥捏出一只帶翅膀的老虎時,這一切對他有傷害嗎?對別人有傷害嗎?沒有!我們做父母的總習慣以自己固有的價值觀和意志,作為衡量孩子行為的唯一標準,去糾正孩子的“錯誤”,入侵孩子自由的領域。
給孩子玩玩具以充分的自由,是對孩子的一份信任。蘇格拉底早就說過,求知是每個人靈魂里固有的能力。每個孩子生來就有自我成長的動力和能力。父母如果能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那么孩子內在的自覺就會被喚醒,潛能就會得到更大程度的激發(fā)?,F在,我們總是習慣以灌輸的方式教給孩子各種知識,忽視了孩子自發(fā)探索、學習的天性。久而久之,孩子漸漸習慣了被迫式學習,失去了做事的主動性。所以,父母一定要相信“相信”的力量,給孩子充分的空間和自由。因為,父母的信任會成為孩子自信的源泉。
給孩子玩玩具以充分的自由,可以更好地發(fā)掘孩子的天賦秉性和興趣特長。達爾文小時候就非常喜歡小動物,經常和狗、貓玩在一起,帶著各種昆蟲上學。校長曾經訓斥他把時間都浪費在無用的東西上,他卻說:“那是無用的玩意兒嗎?不!那是我學到的最有用的知識,它使我走進了科學的大門。”所以,如果我們細心地觀察,可以通過孩子的玩耍,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天賦、興趣和思想,能更好地進行親子交流和互動,對孩子未來的發(fā)展也能給予更具體的支持。
給孩子玩玩具以充分的自由,是對孩子學習規(guī)律的把握。對于幼兒的學習,真實體驗應先于抽象知識,具體觀察應先于一般概念。在孩子還未通過自身的各種觀察、嘗試、探索去體驗和學習時,父母就向他灌輸唯一“正確”的標準玩法,會讓孩子失去獨立的思考和判斷。就如同教孩子畫畫一樣,不是先提供一個范本讓孩子去臨摹出一張“正確”的畫,而是要引導孩子先去觀察事物、體驗生活中各種色彩、線條、空間的變化,并引發(fā)孩子去思考事物之間的聯想,以找到屬于自己的表達方式。
給孩子玩玩具以充分的自由,可以拓展孩子的想象力和靈活性。特別是那些類似于用泥土、水、沙、木頭、紙張等簡單材料手工制作的玩具,會創(chuàng)造出幾種甚至幾十種的玩法,給孩子的想象力提供最大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也幫助孩子以無數種想象的方式思考未來,突破以往教育中單一標準答案所導致的機械世界觀。從父母教育方式的角度而言,我們幫助孩子的重要標志是不斷增加他的選擇,而控制的標志就是減少他的選擇。如果只給孩子唯一正確選擇,那就是絕對的控制。
給孩子玩玩具以充分的自由,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當孩子沉浸在玩自己喜歡的玩具時,總是專注的。這時候,我們盡量不要去打擾,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盡情地玩。這樣不僅保護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更利于孩子專注力的培養(yǎng)。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一次給孩子太多的玩具,以免分散他的注意力。
在孩子的自我成長中,源于內在的自發(fā)的學習才是他認知和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成年人對孩子過多的指導反而會阻礙這種本能。當父母有勇氣給孩子足夠的信任和自由時,孩子會自己尋找更多的信息,想象出更多的玩法,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可能性。父母需要做的,只是給孩子一個安全和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以及更多玩和探索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