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華
一位年輕歌手的寓所發(fā)生大火,一切盡毀。3天之后,他已收拾好心情投入工作了。
最初他很悲傷:“好慘??!大火損毀了所有的回憶,獎杯和童年的照片都沒有了,這些東西有錢也買不回來。”
后來他則樂觀起來:“努力工作,拼命賺錢,從零開始?!?/p>
也不是完全舍得了,但不舍又怎么會得?
能夠看得開,當(dāng)然是性格好,此外,便是年輕。
年輕,“回憶”才燒得起。
因?yàn)樽钪匾幕貞浺苍S還沒有到來,失去了比較容易復(fù)得。制造新“回憶”的能力強(qiáng),機(jī)會也比較多——好的在后面呢!
如果一個人一生的記憶必須焚燒一次,那么,早比遲好。19歲時的回憶燒得起,29歲時遇到大火便會有更多依戀,39歲時面對失去幾乎會泣血,到了49歲、59歲,反而又豁達(dá)起來。
原來,迎接不幸和意外需要無形的本錢,擁有的愈少,本錢愈大。年輕時遇到災(zāi)禍,聳聳肩,咬咬牙,重頭再來,不要緊;還沒有開始,一片空白,便不值得悲哀。
所有用錢買不回來的東西,一過去已是失去。童年的快樂、青春的悲喜,所有的感動、思念、心跳、惆悵、安慰、銷魂,風(fēng)雨中的電話、母親煲的老湯、失意的時候、重見故人的百感交集、報仇的快感、某一晚的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