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克誠
如果現(xiàn)代山水畫家以性情分“理性派”和“激情派”的話,“理性派”的代表人物是李可染,“激情派”的典型人物就是傅抱石。
傅抱石作畫往往左手持酒杯,右手握畫筆,一股氣運足力,左盤右旋,大刀闊斧,呼風喚雨,群山萬壑一揮而就。欣賞傅抱石的畫,人們會被他的畫感染。
1959年,傅抱石和關山月在為人民大會堂作畫《江山如此多嬌》時,正值苦難時期,因買不到酒,他寫信向周恩來總理索酒。周總理特批茅臺,專人送來。他借酒之力,滌蕩胸中之氣,揮毫潑墨,成萬千氣象。此畫成為新中國美術史上的扛鼎之作。
除山水畫外,傅抱石還是美術史名家和人物畫大家。他的人物畫“跡簡意淡”,同代人鮮有他的本領。
更可貴的是,他從美術史入手,潛心研究名家畫法,擷取歷代精華與其性格心性相結合,為美術史開創(chuàng)了下筆急猛、流暢自然、前無古人的表現(xiàn)山川變化,尤其是風、雨、云、雪山水技法的“抱石皴”,他實踐著石濤的“搜盡奇峰打草稿”的藝術理論,從20世紀60年代起,遍游祖國的山山水水,他眼界大開,畫風一變,這時的作品雄健而不粗壯,瀟灑而不纖細,將中國山水畫帶入了一個嶄新的藝術境界。
正如徐悲鴻在傅抱石畫作《大滌草堂圖》上所題的“元氣淋漓,真宰上訴”,道出了作為山水畫巨匠傅抱石的鮮明特色。“抱石皴”開創(chuàng)了新中國美術史上山水畫的一個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