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1612shanre:干什么事都一樣,光靠一股熱情,激情,愛心是不行的,科學救災才是唯一出路。
@汶金讓:建立一個合理、依法、科學、有監(jiān)督的救災體制和機制,這很關(guān)鍵!靠領(lǐng)導直接上陣不是辦法。
@蘇子歡-長虹:災后垃圾處理、無法再利用房屋建材回收,可參考國外常規(guī)做法:組織災區(qū)群眾參與勞動換食品計劃,接受資金性援助同時提供若干小時義工,如參與物資發(fā)放、環(huán)境清潔。
4月20日,四川蘆山里氏7.0級地震。跑災難特別是地震報道已不是第一次了,雖然親友和同事都在囑咐注意安全,但我唯一焦慮的是時間。這天是周六,距本期截稿滿打滿算也只有四天時間,可以想象的是,大批同行蜂擁而至,又是一場媒體大戰(zhàn)。
當天下午兩點半,我與同事韓永坐上了飛往成都的航班,為了以防萬一,同事徐智慧和李強則飛重慶。我和韓永出奇順利,當晚八點多就進了蘆山縣城,分頭采訪。
沒有電,沒有水,縣城里交通癱瘓。盡管此次救援反應迅速,但救援組織不力被廣為詬病,即便震后第三天,情況仍舊沒有明顯改觀。在去震中的鄉(xiāng)間羊腸路上,“缺水、缺糧”的標牌貼在路邊。大量的軍車和救援車輛幾乎將路塞成“腸梗阻”,而此時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卻是老鄉(xiāng)的摩托車。
我的采訪對象是一位40多歲的大姐,她家的兩棟二層小樓全部倒塌,因為騎摩托外出幸免于難,摩托車也就成了唯一幸存的家當。我采訪完說想再到震中所在的龍門鄉(xiāng)去看看,她執(zhí)意要騎車送我到鎮(zhèn)子上。到了目的地,我塞給她30塊錢,“你們是來幫我們的,怎么能要錢呢”,她扔下錢轉(zhuǎn)身走了。
采訪完準備返回縣城,鎮(zhèn)子的大橋邊停了很多輛摩的。
“一百塊錢,不還價。”老鄉(xiāng)伸出了食指。“什么?到縣城才17公里,要一百塊錢,你比北京的出租車還貴啊。”老鄉(xiāng)說,非常時期,都是這個價。我挨個問,果真沒有一個低于一百的。
到了縣城,極不情愿地掏出一百塊錢,“從來沒坐過這么貴的摩托車?!崩相l(xiāng)從錢包里抽出一張20元的紙幣拍在我手上:“你們是來幫我們的,給你打個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