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子茹
“學習了一天,媽媽帶你去公園玩??!”
“不,媽媽,我喜歡學習?!?/p>
出人意料地,女兒不僅沒獲得表揚,反而挨了媽媽一巴掌。女兒捂著被打的右臉,表情充滿委屈、不解和憤恨。這幅四格漫畫被放到網上,很快引起網友的注意。各種改編版本開始瘋傳。
這些改編版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媽媽再打我一次》。名字是網友起的。畫的原作者叫黃博楷,是魯迅美術學院油畫系的學生。
引起廣泛共鳴的是1980年代課本宣傳畫的圖式和急劇轉折的情節(jié),人們借這幅漫畫,發(fā)泄自己積蓄已久的情緒:暴力、自嘲、黑色幽默、幸災樂禍……不同的故事情節(jié)的版本經由圖片生成器制作出來,再擴散到網絡上,引發(fā)了一場似乎說不清道不明的網絡狂歡。
漫畫中的小女孩,胖乎乎的圓臉,兩頰點上緋紅,紅領巾佩戴整齊,面前堆著一摞書。母親則身穿藍裙,留齊耳短發(fā),她側身彎腰面對女兒,笑容和藹可親。
黃博楷小時候的課本,到處可見這樣的插圖。小女孩面色紅潤,頭上扎兩個羊角小辮,是好學生的代表。她們被家長們拿來做標桿,“不厭其煩地讓你向她學習。” 黃博楷對《中國新聞周刊》回憶。
但畫完第二格后,“九零”后作者黃博楷筆鋒急轉,漫畫的第三格,本應得到表揚的女兒,被母親狠狠地扇了一巴掌?!熬褪怯X得小女孩愛學習,可能跟她的造型一樣很假,里面有自己對教育的一些感想吧?!秉S博楷這樣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黃博楷的同學王辰看到漫畫后笑得幾乎停不下來。她用手機把作品拍下來,發(fā)在新浪微博上。王辰覺得最有意思的是小女孩挨打后的表情。作為學美術的學生,王辰和她的多數(shù)同學小時候都不太愛學習,經常挨批。小女孩挨打后委屈和憤恨的表情,讓他們覺得好笑又解氣。
這一巴掌扇得毫無頭腦。但它奇異地戳中了當下這個時代人們的心理:反傳統(tǒng)邏輯、反完美主義。引人懷舊的圖像和無厘頭的劇情糅合在一起,形成巨大反差。它最后引發(fā)的網絡狂歡,讓黃博楷自己也覺得非常意外。他至今也沒明白,一幅為畢業(yè)作品而作的漫畫,“到底為什么讓大家這么感興趣。”
這幅漫畫最開始在網上小范圍轉載,小女孩被冠以一個新名詞:“學霸”。在“七零”“八零”和“九零”后幾代的成長經驗中,“學霸”的存在讓人情緒復雜。
“哈哈,學霸也挨打了!”這是很多人最初跟帖的評論。很快,就有人告訴王辰,有人在微博上發(fā)了這幅漫畫,但把漫畫下面作者名字的首字母簽名“HBK”抹去了,這條微博的轉發(fā)量是2萬。第二天,王辰找他溝通,建議他轉發(fā)注明原作者。對方把微博刪了。但黃博楷很高興,轉發(fā)量達到2萬,說明這幅漫畫的確“很有意思。”他開始覺得自己的創(chuàng)作“找對方向了?!?h3>“病毒性”流傳
但事情的發(fā)展遠超作者黃博楷的預料。從第二天開始,網絡上開始到處是對這幅漫畫的轉發(fā)和改編。他密切關注自己這幅作品的“走向”。但很快,他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無暇追蹤。
12月4日,晚上10點。網友“影志”的一個微信群里,朋友們正在討論一組“12星座版”組圖,原型正是黃博楷這幅漫畫?!坝爸尽笨吹胶笕滩蛔 芭淖揽裥Α?,他分析,吸引自己的正是漫畫中“懷舊復古的感覺加現(xiàn)代感的解讀”。
作為豆瓣資深網友,“影志”敏銳地意識到,這樣的圖片內容生成活動,更適合豆瓣網?!岸褂选蹦贻p人居多,“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應該更豐富?!彼樖纸艘粋€線上活動。
此時,這則漫畫通過微博和微信的發(fā)酵,“已經很火了”。豆瓣線上活動創(chuàng)建的瞬間,馬上就有人點擊“參加”。發(fā)起者“影志”當時就預感,這個活動“可能會火”。他回憶,當晚就有500多人參加活動,并且大多數(shù)人“都發(fā)了圖片”。
第二天,參加人數(shù)迅速增至一千多。有“豆友”通過豆郵發(fā)給了“影志”一個圖片自動生成器,便于大家改編圖片?!坝爸尽睂⑺诺搅嘶顒咏榻B里。
而此時的新浪微博社區(qū)運營部,正看著由黃博楷的同學王辰發(fā)起的一條不起眼的微博,逐漸“成了一個網絡熱門話題”。這意味著運營部總監(jiān)董文俊和他同事們的“順勢助推”獲得成功。
早在12月3日下午,這則漫畫已經進入新浪微博社區(qū)小時榜。有人對圖像和文字進行編輯轉發(fā),當晚,它進入了“24小時榜”。董文俊和他的同事決定“順勢助推”,助推對象是“九零后”等對漫畫感興趣的用戶,還有漫畫師?!八麄兪锹嬒嚓P的群體,并且也有圖片和內容進行改編的能力?!倍目Α吨袊侣勚芸氛f。此外還有一些活躍度高、“具有屬性”的公共賬號。
根據(jù)12個星座各自不同的性格,網友在黃博楷原作的基礎上進行了第一波大改編。其中處女座的改編版是這樣:媽媽扇了女兒一個耳光后,女兒捂著臉說,“媽媽你懂的”。媽媽于是又狠狠扇了女兒一個耳光。此時,小女孩端坐桌前,兩腮紅腫,嘴角兩側淌著血,但表情笑逐顏開:“總算對稱了?!?/p>
至此,新浪微博、微信、豆瓣等各網絡渠道合力,不知不覺中互相助推,完成了一場由一巴掌引起的網絡狂歡。
黃博楷今年大三,正為明年的畢業(yè)創(chuàng)作做準備。他說自己做夢也沒想到,自己非?!皣烂C認真”的創(chuàng)作,居然會引來一場“莫名其妙的狂歡”。
作為美院油畫專業(yè)的學生,黃博楷從專業(yè)的角度解讀小時候課本里熟悉的圖像,并且也對“文革”宣傳圖像有著興趣,他認為二者看起來“都很虛假,但又都好像是真的”。
畫完漫畫后,黃博楷又帶著一本正經又揶揄的心情,在前兩格漫畫下分別寫下:“學習了一天,媽媽帶你去公園玩??!”“不,媽媽,我喜歡學習?!笔蓍L的楷體,醒目的大紅色,它們看起來很像“文革”時期隨處可見的宣傳標語。這更加深了漫畫的荒誕意味。
12月3日的時候,黃博楷和他的同學王辰等人,激動地看到“網上很多地方都在發(fā)這個漫畫”。至此,黃博楷的心情都還算不錯,4日下午,他甚至還轉發(fā)了一條改編版畫作的微博,評論道“想不到我的畫被P成這樣,哈哈哈”。
直到后來五花八門改編版本的出現(xiàn)。漫畫不知被誰起了個便于傳播的名字:《媽媽再打我一次》。到了5日,在圖片生成器出現(xiàn),傳播達到高潮。新浪微博社區(qū)運營部運營總監(jiān)董文俊分析,此時參與的人,多數(shù)是因為“不想錯過話題”。因為錯過一個熱門話題,就意味著失去社交中的談資,董文俊這樣對《中國新聞周刊》分析。而此時的黃博楷發(fā)現(xiàn),網絡狂歡已經不可控,與自己的原作“完全沒什么關系了”。
母親這一巴掌引來狂歡的同時,也并非毫無爭議。到了后來各式各樣的改編版,人們的關注點已經迅速轉移,很少有人再去關注原作。在一些版本里,小女孩被翻來覆去地扇耳光。黑色幽默和暴力被反復改編運用至新的劇情里,借此發(fā)泄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積累的情緒。
董文俊也情緒復雜地發(fā)現(xiàn),在新浪微博關于熱門話題的檢測中,關于女童摔嬰案和《媽媽再打我一次》的排行起起落落。其中有百分之五十的網友,既憤慨地關注摔嬰案,又轉發(fā)這則充滿暴力和黑色幽默的漫畫。
對于一些網友的引申解讀,黃博楷覺得很委屈。他發(fā)了一條微博,“這個畫是在畫畢業(yè)創(chuàng)作時畫的,是看了小學課本的插圖和文革宣傳畫以后結合我自己想的情節(jié)畫出來的,是在紙上畫的水彩,字是我手寫的,沒有出成書,網上改的圖不是我的想法,‘媽媽再打我一次也不是我起的名……”
發(fā)完這段話后,黃博楷告訴自己,以后盡量不要關注這件事情。他拒絕了一些視頻類媒體的采訪要求,盡管他很清楚地知道這些東西“可能為自己帶來好處”。董文俊也聯(lián)系過他,但他的態(tài)度淡然得讓人吃驚。
這位21歲的油畫專業(yè)學生,話不多,性格內斂,不愛跟風,喜歡的東西也偏嚴肅?!熬W上的熱點很快就過去了,炒得再熱跟我也沒什么關系,”黃博楷對《中國新聞周刊》說,“盡力平靜自己的心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