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子
我不與人爭,
勝負(fù)均不值。
我愛大自然,
藝術(shù)在其次。
且以生命之火烘我手,
它一熄,
我起身就走。
(作者/蘭德 譯/綠原)
記得那是2006年6月的一天,我在一位不曾謀面的博友西毒的博客中讀到這首詩,立即被詩人的睿智灑脫和詩句的干凈利落所吸引,仿佛遇見最好的知己,寥寥數(shù)語,便心意相通,歡喜不已!
當(dāng)時并不知道詩的作者是誰,只把喜歡它的人引為知音,從此和西毒成為朋友。后來去上海旅行,還特地和西毒見了一面。那天,我們約在靜安寺地鐵站見面,沒有任何暗號,彼此竟然同時認(rèn)出,然后像老友一樣步行到附近的茶餐廳吃飯聊天。
別后兩年,每當(dāng)看到這首詩,便會自然而然地想起西毒,卻也了無牽掛——喜歡這首詩的人,他的生活一定不會差到哪里。
后來知道,這是英國詩人蘭德75歲時的作品;還知道,楊絳先生也喜歡這首詩,并且親自翻譯了,放在自己散文集的卷首: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是藝術(shù)/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zhǔn)備走了。這是楊先生的理解,也是她的態(tài)度吧。
在每一首好詩之中,我們都能遇見自己,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