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遼寧省沈陽市一位母親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告訴孩子:“你親媽已經(jīng)死了,我不是你媽。”這位母親以這樣“空前絕后”的教育方法培養(yǎng)了孩子13年。原來,身為母親的申女士和丈夫都有著一份不錯的工作,家境殷實。她怕女兒程程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被寵壞了,就選擇了這樣的方式欺騙女兒。此后女兒程程變得十分獨立,學習成績突飛猛進,驕嬌之氣消失殆盡,等到程程成家立業(yè)、事業(yè)有成,她才告訴女兒實情。相比于此前“虎媽”“狼爸”“鷹爸”們的教育方式,申女士這種教育方式更顯另類。這種超乎常規(guī)的“奇特”教育方式引起了網(wǎng)友的爭議。對此,教育專家稱這種教育方式對孩子傷害太大,下的賭注也太大。
為了使女兒獨立學習成功,這位母親“詐死”隱瞞身世13年,可說其“殘忍”程度遠比“虎媽”還虎媽。女兒的“成功成才”應(yīng)合了社會上“易子而教”的原理,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是難以“復(fù)制”。
事實上,兒女的成才不一定非得母親“詐死”,關(guān)鍵在于父母正確的引導(dǎo),比如不寵孩子,帶孩子有意識地鍛煉,指導(dǎo)正確的學習方法,做人的道理,多受點挫折教育等。像這樣的殘忍教子辦法,并非對所有的孩子都適用,弄不好還會弄巧成拙。這位母親雖說是一片苦心,但也太自私太冷酷太“懶政”,太忽略孩子的感受。
不難想象,一個剛上小學四年級的女孩,當她聽說自己的母親“死了”,眼前的母親其實是繼母之時,其心靈的震撼有多大。她仿佛變了一個人,刻苦學習、吃苦耐勞,學習成績也突飛猛進。身上的驕嬌之氣也消失殆盡,既懂事又聽話。她的變化既有學習上的變化,也有心理上的變化,也許她從此關(guān)上了心門、封閉了自己,不由自主地失去了親情。
在母親的眼中,女兒事業(yè)有成,剛上班月薪就能達到6000多元,又嫁了一個好老公,別說有多幸福了!這就是所謂的成功和幸福。但母親想過沒有,即使自己不這樣做,女兒依然可能會得到這一切。當她把一切真相都告訴女兒時,一切真的可以還原到從前嗎?也許當初留給女兒的心理創(chuàng)傷以及人生的陰影再也抹不去了。
人生有幾個13年,為了所謂的勵志和成功,刻意讓親生女兒失去親情,這樣扭曲的“勵志”寧可不要!這不僅僅是可憐天下父母心,更是可悲天下父母心。類似的父母心還有多少?以往出現(xiàn)過新聞:為了高考,親人去世也得隱瞞兒女。難道為了“成功”就可以不要人性親情留下終生遺憾?這樣的勵志成功教育,無論怎樣看都是一種病態(tài)。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相比“狼爸”“虎媽”的體罰教育,“親媽詐死”的教育方式,孩子似乎少了肉體上的痛苦,但在十幾年的成長歷程中,孩子內(nèi)心始終伴隨著“失去親媽”的心理折磨,誰又能說它比肉體痛苦更輕呢?從結(jié)果看,女兒確實變了,獨立了、要強了,但這種荒誕的“激勵”背后蘊藏的風險卻是可怕的,現(xiàn)實中,許多失去父母關(guān)照的孩子在成長中往往要經(jīng)歷更多的困惑和彎路,就是明證。育兒教子經(jīng),世有萬千條,但無論如何,不能違背基本的人性,親媽“詐死”式教育,可供觀賞,卻不宜示范推廣。
【素材分析】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坝H媽詐死”的教育方式固然令女兒獲取了成功與幸福,但其成果不足以磨滅其負面影響,且這僅是教育個案,所以不宜作為一種成熟的教育模式去推廣。
【適用話題】1.教育方式;2.兩面性;3.病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