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析“向死而生”的死亡課程

      2013-05-16 07:18:59劉娟陽丹
      中國校外教育(上旬) 2013年7期
      關鍵詞:存在主義意義生命

      劉娟 陽丹

      海德格爾認為:“人是向死的存在”。對死的畏,對人的生存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只有敬畏死亡,才能敬畏生命。死亡是人類生命歷程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現代教育不能忽視死亡教育。死亡教育迫使青少年學生重新審視生命,以正確的死亡態(tài)度樹立積極的人生觀,還能使青少年更加珍惜和熱愛生命。因此,死亡課程的普及乃大勢所趨。從存在主義死亡教育視角淺析死亡課程開展的必要性及其開展,以期能幫助人們形成正確的死亡觀,重新審視生命的分量。

      “向死而生” 存在主義死亡教育 死亡課程

      一、引言

      生與死如影隨形是客觀存在,也是一種人生智慧,知死方能知生,存在主義的核心理念在于“向死而生”。海德格爾強調“對死的必然性領悟,可以促使人從沉淪、異化中醒悟過來,積極籌劃自己、設計人生,從而更好地實現自己?!睅鞝柪铡ち_絲認為,死同生一樣,是人類存在、成長的一部分。她說,“死亡可以說是成長的最后階段,也就是說你是什么以及你所作為的一切,都在死亡中達到了高潮?!蹦卫照J為,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生與死是道德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他認為,乍看死亡和教育無關,其實,“只有死亡的思想才使我們真正理解生活的價值”。死亡是我們生命整體的一部分,賦予人類存在以意義,迫使我們重新審視生命?!八劳鼋逃龔娬{‘向死而生的教育理念,引導學生追求生命的價值”,從而認清生命中重要事物,抓住生命中的所有時光,做出自由選擇并承擔其后果,在有限的生命中利用自己的自由創(chuàng)造生存的價值,使之得以充實,不讓自己墮入不健康的幻想之中。因此,學校死亡教育要“幫助學生在成長與學習過程中,逐步認識到生命的可貴,進而尊重生命,關懷生命與珍愛生命”,并領會到死亡不可避免,還要引導學生審視自己的生命質量,要作為一個自由人而充實的存在著,而不是只滿足于生存著,能夠在現實中自由選擇,自為的處在自在的世界中。

      談生論死,也就是存在主義者們主張的“向死而生”,談死是為了張揚生,是一種積極的人生觀。但是,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對死亡有著強烈的禁忌,人們對于死亡諱莫如深,然而,近年來呈增長式出現的青少年學生對生命漠視而導致自殺、他殺的現象時有發(fā)生,促使死亡教育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并被逐步重視,死亡課程應運而生。本文試從存在主義死亡教育視角淺析死亡課程的開展的必要性及其開展,以期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死亡觀,提高生命質量。

      二、死亡課程

      Bensley(1975)認為,死亡教育是一個探討生死的教學歷程。這個歷程包含了文化、宗教對死亡及瀕死的看法與態(tài)度,希望藉著對死亡課程的探討,使學習者更加珍惜生命、欣賞生命,并將這種態(tài)度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死亡教育使人明白死亡是人的必然歸宿,知死方能明確生的意義,死亡課程把死亡教育就是生命意義的教育,是最深刻的道德教育的這種理念傳授給學生。廣州大學胡宜安教授也指出生死學課程不是美化死亡,而是解除死亡的神秘性,賦予死亡神圣性,讓學生更加珍惜生命,心理更加健康。

      (一)死亡課程

      死亡教育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現代教育不能忽視死亡教育。死亡課程是學校開展死亡教育最好的、也是最主要的形式。死亡課程的缺席,導致一些青少年不了解死亡,不知道什么是死亡,對自己生命不重視,也漠視他人生命,常以尋求死亡來解決問題,對生命沒有敬畏感。任何民族的延續(xù)與發(fā)展都是通過生命的延續(xù)與發(fā)展來進行的,因此,死亡課程的開展迫在眉睫。死亡課程的目的在于松開學生心靈深處的枷鎖,幫助學生建立起對待生死問題的平衡點。在死亡課程實施中,適時適度地教給學生一些死亡常識,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以應對死亡的挑戰(zhàn)以正確的死亡態(tài)度來克服對未知死亡的恐懼,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和死亡觀,熱愛生活,珍視生命,正視死亡。

      (二)死亡課程開展的必要性

      在西方發(fā)達國家,死亡課程涵蓋整個學校教育階段,也涉及普通民眾教育。相對而言,我國的死亡教育發(fā)展比較遲緩,死亡教育對于廣大民眾來說還只是陽春白雪的概念,并沒有在我國學校教育以及廣大普通民眾之間廣泛開展。正如內爾·諾丁斯所言:“死亡問題在學校里也基本上不被重視,除非有悲劇事故發(fā)生了?!眰鹘y(tǒng)教育對死亡教育的忽視容易致使學生形成消極的死亡態(tài)度,失去生的動力,認為人生灰暗,對生命絕望,消極對待生死,使得許多本可以避免的悲劇,諸如自殺、兇殺等頻繁發(fā)生。因此,實施死亡課程乃大勢所趨。

      1.引導學生建立健全積極的人生觀

      傳統(tǒng)教育長期以來對死亡教育的忽視,人們習慣只談生不談死,造成了我們知識結構中生死知識的嚴重缺位,使得人們對生命的的思考缺乏深度。各級各類學校過于重視智力學科的教育,忽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視死亡課程的實施,致使很多學生誤認為死亡是最無意義的東西,是對生的一種威脅,容易導致學生形成灰暗心理,忽視生的希望形成對死亡的偏見,消極對待生死。死亡課程引導學生消除不良心理,增加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建立健全積極的人生觀,促進我國死亡教育廣闊深邃的開展下去。

      2.死亡教育是完整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

      教育即生活,教育不是為將來做準備,而是當前的生活就是內容。死亡是人類生命整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應囊括于現代教育之內。只有了解死亡,理解死亡對人生的價值,學生才能正確積極的看待生命,在有限的生命里自由選擇,努力創(chuàng)造精彩的生活。學校死亡課程不是針對將死者的臨終教育,而是針對所有學生個體生命的通識教育,涉及各個年齡階層的學生。因此,死亡課程是現代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學生來說是必需的。

      3.幫助學生正確理解生命的意義

      馬克思曾經說過“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鄙怯邢薜?,并且最終都會面臨死亡,人生的意義在于使這唯一的生命活得有價值、有意義。死亡課程可以使學生認識到死亡賦予生命存在以意義,并給人類生命加以的期限,催促學生在生命的期限里實現生命的價值,讓死亡不是走向寂滅的虛無,而是最終實現個體生命的高潮。

      三、死亡課程的開展

      我國是一個避諱談論死亡的國度,雖然在一些有識之士的大力推進下有了一定程度的開展。但是,死亡課程的實施仍是相對滯后,普通民眾對于死亡還是忌諱如深。因此,死亡課程的開展一定要審慎,注意形式上的循序漸進,適時適度地在相應年齡階段展開相應的課程內容,避免操之過急產生不良的影響以形成真正的認識,并且將西方死亡教育課程實施經驗與我國本土傳統(tǒng)結合因地制宜進行折中教育,不要增加學生的成長負擔。以下從循序漸進的三個程度談論死亡教育課程的逐步開展。

      (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死亡觀

      只有正確了解什么是死,才能夠更好地生。學校死亡課程應引導學生消除和緩解對死亡的恐懼,使得心理相對脆弱的學生擺脫懸掛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劍,正確認識死亡,科學把握死亡的本質和內容,形成正確的死亡觀念,了解死亡并不可怕,明白存在的時候死亡就不存在,當死亡存在時我們就不存在,才能夠積極地思考死亡,從心靈深處解放自我,從而獲得自由,健康全面地成長,也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抓住生命中的所有時光,使之得以充實,活出意義與品質,獲得幸福感。

      (二)培養(yǎng)學生的死亡悲劇意識

      悲劇給人帶來一種厚重感、悲壯感、崇高感,通過對死亡的悲劇意識而給自己的生命帶來啟示和意義。存在主義哲學家們認為世界沒有意義,現實充滿荒謬,生活毫無目的,世界的荒謬性導致了個人存在的荒謬性。對人生悲劇性認識并不意味著存在主義哲學家們主張遁世、逃避、沉淪。相反,他們強調人們應在對現實的不正義、壓迫、殘酷的反抗中來彰顯自身生命的價值,以積極的、創(chuàng)造性的態(tài)度來對待生活,使生命更富有意義。因此,死亡課程實施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悲劇意識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學生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從容應對死亡這種悲劇性事件。

      (三)引導學生進行死亡體驗

      杜威認為:“從做中學”是兒童的天然欲望的表現。死亡課程應對學生的這種天然欲望加以引導和發(fā)展。引導學生進行直觀的死亡體驗,即不逃避死亡,在學生的承受能力之內直觀面對死亡,參與到與死亡有關的各種活動中去。死亡課程就是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學生正面體會生命的生、老、病、死等自然規(guī)律。在實施過程中要注重死亡體驗活動的形式與過程,同時更要注重學生的內心體驗,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獲得直接的感性經驗,親身體會到死亡的殘酷,明白生命和死亡就一門之隔,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與珍貴,意識到要重生又要順死,不能舍生也不能忘死,達到“向死而生”,提高自己的生命質量。

      四、結語

      蘇格拉底曾說過,人類重要的問題不是如何生存,而是如何好好生活。存在主義教育哲學家們也主張:“教育應該向學生展示生活的悲劇性”然而在我國,“死亡教育”和“性教育”一樣都是人們忌諱卻又不得不談的敏感話題。死亡課程就是通過學校課程教育的方式幫助學生明白死亡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利于學生理解有生與死是人類自然生命歷程的必然組成部分,有“生”必有“死”,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撼動的事實,才能夠很好地了解生死,明白生的意義與死的價值,進而坦然面對生死,從而樹立科學健康的死亡觀,從心靈深處解放自我,獲得真正的自由,以便能夠更好的理解生命的強大和脆弱,深刻地了解生命的有限性,使學生能夠思索各種死亡問題,重新審視生命的分量。

      作為現代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死亡課程的開展完整了現代教育體系。實施死亡課程,要以“向死而生”原則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生與死的關系,樹立正確的生死觀,面對死亡要處之淡然,使他們能夠正確看待死亡并認真思考如何生存,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幸福觀,進而能夠尊重和熱愛生命,以理性看待死亡,然后珍惜生命、珍惜感情、珍惜生活,從而在超越死亡中提高生命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黃志成.西方教育思想的軌跡:國際教育思想縱覽[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37.

      [2][美]庫布勒·羅絲著.孫振青譯.成長的最后階段[M].臺北:光啟出版社,1993.7.

      [3]秦贊,賀澤海.以死亡教育為背景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J].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2010.

      [4]鄭曉江,鈕澤成.解讀生死[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102.

      [5]吳仁興,陳蓉霞.死亡學(第1版)[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4.219.

      [6][美]內爾·諾丁斯著.于天龍譯.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105.

      [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

      [8]海德格爾著.陳嘉映,王慶節(jié)譯.存在與時間[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7.298.361.

      猜你喜歡
      存在主義意義生命
      一件有意義的事
      新少年(2022年9期)2022-09-17 07:10:54
      有意義的一天
      《歸來》中的存在主義敘事
      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詩里有你
      北極光(2014年8期)2015-03-30 02:50:51
      存在主義思想下《蠅王》與《鼠疫》的比較
      人間(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07
      荒誕世界的生存之道——《他們》的存在主義解讀
      珍愛自我,珍愛生命
      《在冰山里》的存在主義解讀
      镇坪县| 文山县| 银川市| 广水市| 改则县| 湟中县| 鹤山市| 常山县| 洪洞县| 礼泉县| 湖州市| 泸溪县| 长阳| 施甸县| 会泽县| 阿勒泰市| 哈巴河县| 科尔| 怀化市| 遂平县| 忻州市| 汤阴县| 泰来县| 泸定县| 宝应县| 同德县| 沈丘县| 叙永县| 延长县| 呼和浩特市| 八宿县| 库尔勒市| 湾仔区| 嵊州市| 浏阳市| 桂林市| 垫江县| 威信县| 平顺县| 松潘县| 丹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