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遙岑
大學畢業(yè)那年,我被某著名國企錄取,那年競爭相當激烈,3萬個候選人里,總部只需要3個人。拿到Offer之后,我狂喜了一段日子。直到入職培訓的電話打來,我恐懼了,不用想象,就知道自己10年后甚至退休后安逸無憂的樣子。猶豫再三,告訴他們我不能去上班了。那天,我豪情萬丈地攤開中國地圖,勾選了10個我喜歡的地方,給自己訂了10年10城的計劃——每年去一個城市生活、工作,順便旅行。
北京是計劃中的第二站。只是我沒料到,到今天,我在北京已經(jīng)待了整整5年。
曾經(jīng),我在博客里寫過一篇談夢想的短文,被轉(zhuǎn)載分享5000多次。很多人留言都說看得淚流滿面。文中寫道:“其實,有這么多的生活方式可以選擇,夢想的形態(tài)有千千萬萬種,世界上有這么多人和你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為什么要把一份做到死的工作和一間未必能住到死的房子作為唯一的目標呢?那真的是你內(nèi)心最需要的嗎?”
可是,如今重讀那篇文章的時候,我意識到,那是一種非理智的煽動,我必須對那些流淚的讀者道歉。做一份安穩(wěn)的工作,為家人準備一處溫暖的居所是同樣珍貴的夢想。
而今放眼望去,四處都是撓人心的標語:“不去會死”“有些事你現(xiàn)在不做就永遠也不會做了”“辭職去旅行”“再窮也要去旅行”。好像旅行一夜之間成了拯救糟糕生活的解藥,好像許多朋友一提起夢想,就失去了想象力,哦,夢想就是不用工作去環(huán)球旅行。
因為工作關(guān)系,我見過太多號稱XX元走中國的人,他們大多數(shù)沒有職業(yè),沒有生活來源,用極少的錢可能走完這么多地方嗎?要么逃車票逃門票違反社會規(guī)則,要么一路活在別人的施舍之下,這和乞討有什么區(qū)別?
太多人分不清“想要”和“需要”的區(qū)別。如果旅行是你的需要,像吃飯、睡覺一樣重要,那么就帶上你的心和人民幣去享受旅行。如果你想通過旅行去解決生活里的難題,去尋找所謂的安全感、夢想、勇氣,甚至用它來逃避現(xiàn)實生活,那么你一定會失望。因為無論走多遠,只有走回內(nèi)心才是天堂,回“家”的路才是旅途。
(摘自《夢游木斯塘》安徽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