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對“奚琴”“嵇琴”到“胡琴”的考論

      2013-06-19 06:02:10馮軍
      藝術(shù)教育 2013年5期
      關(guān)鍵詞:胡琴嵇康

      馮軍

      【內(nèi)容摘要】產(chǎn)生于唐代的奚琴,在宋代被稱為嵇琴,據(jù)說是公元3世紀即魏晉時期的嵇康所造,顯然這是不正確的。原因至今尚沒有文章對此進行分析解讀。作者認為:安史之亂后,某種對唐朝前期胡化現(xiàn)象的否定,以及對胡人的厭惡感逐漸形成。宋朝與唐朝不同,一直受到北方民族如契丹、女真等“胡人”政權(quán)的軍事壓力,宋王朝對“胡”特別反感?!稗汕佟薄昂佟泵黠@帶有“胡”之痕跡,自然不受歡迎;而深受文人尊敬的嵇康早就有“嵇琴”的記載,加之嵇、稽二字又正好與奚字同音,于是就順理成章地以“嵇琴”“稽琴”取代“奚琴”“胡琴”。

      【關(guān)鍵詞】奚琴 胡琴 嵇琴 嵇康

      一、問題的提出

      在關(guān)于二胡歷史的研究中,普遍的認識是:二胡是胡琴的一種,產(chǎn)生于唐代的奚琴,宋代時,奚琴又名嵇琴。對上述二胡史認識的闡述,在有關(guān)二胡研究的論著中,可以說比比皆是,隨處可見。如黎孟德所著《中國藝術(shù)史》說:“陳旸《樂書》還記載了另一種叫‘奚琴(又名‘嵇琴)的拉弦樂器,兩條弦,用竹片夾在兩條弦中間摩擦發(fā)音。他說:‘奚琴,本胡樂也,出于弦鼗,而形亦類焉。奚部所好之樂也。蓋其制兩弦間以竹片軋之。他沒有說明是出自唐代,從他的描述可以推知,‘奚琴應(yīng)該是后代重要拉弦樂器二胡的前身?!雹僭o芳編著的《民族器樂》說:“根據(jù)史料的記載分析,胡琴的前身可能是唐代出現(xiàn)在我國北方兄弟民族奚部落中的奚琴,奚、嵇同音通假,當時亦寫作嵇琴。是用竹片在兩弦之間擦弦而發(fā)音的。其形制琴桿、琴筒均比現(xiàn)在的二胡短小,沒有千斤。宋代,嵇琴已具有一定的演奏水平和藝術(shù)表現(xiàn)力?!雹趨轻?、劉東升編著的《中國音樂史略》說:“在宋元樂器中,首先要提到嵇琴。它始于唐(《教坊記》),盛于宋元。唐時,它有兩根弦,用竹片摩擦發(fā)音,也稱‘奚琴。它可能原是我國北方少數(shù)民族奚族的樂器。北宋時,著名演奏家有徐衍等人。在民間流傳過程中,它的形制不斷得到改進,至晚在元代已有了馬尾作弓拉奏的‘胡琴?!俸秃?,作為一種新的拉弦樂器,其特點是長于表現(xiàn)抒情和奏出有力的長音?!雹?/p>

      這幾部著作對奚琴、胡琴、嵇琴等與二胡前身有關(guān)樂器的論述是很有代表性的,尤其是其中關(guān)于“奚琴”又名“嵇琴”的論述,可以說是當今二胡史研究中的共識。但是,唐代的“奚琴”為什么在宋代以“嵇琴”盛行?甚至有的記載還說它又名與“嵇”同音的稽琴,原因究竟是什么?據(jù)筆者所見,至今尚沒有文章對此進行分析和解讀。筆者認為,這是有關(guān)民族器樂發(fā)展歷史的一個大問題,十分有必要進行研究。

      二、奚琴在唐末開始流傳

      中國的拉弦樂器(也稱弓弦樂器)是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根據(jù)目前的研究,在唐代以前的中國古代音樂史料中,還沒有見到與拉弦樂器有關(guān)的記載。因此,中國的拉弦樂器不可能出現(xiàn)在唐代以前。

      唐代出現(xiàn)了一種叫“軋箏”的樂器,這很可能是中國最早的拉弦樂器?!杜f唐書·音樂志》載:“軋箏,以竹片潤其端而軋之?!雹苓@與宋朝學者陳旸在《樂書》卷一四六所記載的“唐有軋箏,以竹片潤其端而軋之,故取名焉”一致。⑤陳旸在《樂書》中還有其所繪圖像,形制與箏、瑟相似,為長方形共鳴箱,面板上張弦數(shù)根,用細長竹片擦弦拉奏。

      唐代詩人皎然有一首《觀李中丞洪二美人唱歌軋箏歌》,其中說,“君家雙美姬,善歌工箏人莫知。軋用蜀竹弦楚絲,清哇宛轉(zhuǎn)聲相隨。夜靜酒闌佳月前,高張水引何淵淵。美人矜名曲不誤,蹙響時時如迸泉……”生動地描述了當時演奏軋箏的情景。

      不過,在唐代,影響更大的拉弦樂器并不是軋箏,而是另一種叫“奚琴”的樂器。陳旸在《樂書》卷一二八中記載:“奚琴,本胡樂也,出于弦鼗,而形亦類焉。奚部所好之樂也。蓋其制兩弦間以竹片軋之,至今民間用焉?!雹迯年悤D在《樂書》中對奚琴所繪圖像及其描述可以推知,奚琴的形制類似于今天的二胡,所以說它是二胡的前身是成立的。

      陳旸之所以將“奚琴”稱為“胡樂”,是因為奚族是居住在我國北方地區(qū)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在南北朝時稱庫莫奚,唐末時,一部分奚人西徙至今河北省懷來縣,別稱西奚,五代十國時,東、西奚漸與契丹人相融合。據(jù)陳旸所考,奚琴當為唐朝末年我國北方西奚所用的一種樂器。它是在古代彈弦樂器弦鼗的基礎(chǔ)上演變發(fā)展而成的,其演奏方法與軋箏相似,因此很可能是受到唐初漢族軋箏的影響所致,不同之處是奚琴只有兩條琴弦,軋時竹片不在弦的上(外)面而處于兩弦之間。

      奚琴在唐宋時期,既是拉弦樂器,又是彈撥樂器,兩種演奏方法兼而有之。與陳旸同一時代的北宋大詩人歐陽修在《試院聞奚琴作》詩中寫道,“奚琴本出奚人樂,奚虜彈之雙淚落。抱琴置酒試一彈,曲罷依然不能作。黃河之水向東流,鳧飛鴈下白云秋。岸上行人舟上客,朝來暮去無今昔。哀弦一奏池上風,忽聞如在河舟中。弦聲千古聽不改,可憐纖手今何在。誰知著意弄新音,斷我樽前今日心。當時應(yīng)有曾聞?wù)撸羰怪芈犿殰I下。”演奏方法則是彈撥,沒有“用竹片軋之”的含義??梢?,唐宋兩代,奚琴正處于由彈弦樂器向拉弦樂器過渡的時期。

      奚琴在唐末開始流傳的事實還可以在東亞國家的古籍記載中得到印證。在日本的《拾芥抄》中,引自《樂器名物》的記載,“奚琴二張,(一張無弦,一張二弦),天慶九年四月定”。日本天慶九年,即公元946年,是中國的五代時期。因此,從奚琴傳入日本的年代可以看出,奚琴至少在唐代就已廣為流傳。在朝鮮《樂學規(guī)范》中也有相似的記載:“奚琴是胡中奚部所好之樂?!雹哌@些不同的記載證明,奚琴確實是由奚族人在唐代傳入中原,當時的人們在奚琴也就是胡琴方面的演奏技藝、演奏水平是很高的。

      三、奚琴被稱為胡琴很正常

      奚琴這種拉弦樂器在唐朝出現(xiàn)后,更多的人是將它稱為“胡琴”。

      為什么中原人要將奚琴稱為胡琴?

      “胡”在中國古代是一個經(jīng)歷了長期演變的種族文化的概念。古代中原的漢族人,把居住在北方和西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統(tǒng)稱為“胡”,對他們所用的樂器、音樂以及服飾等,也都冠以“胡”字。例如《后漢書·五行志》說:“靈帝好胡服……胡箜篌、胡笛、胡舞……”⑧所以,《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胡”字的解釋是:“古代泛指稱北方和西方少數(shù)民族,如胡人;古代稱來自北方和西方少數(shù)民族的(東西),也泛指來自國外的(東西),如胡琴?!雹嶙鳛橹袊翌悩菲髑吧淼霓汕?,就是來自于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稱為“胡琴”理所當然。

      唐代詩人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寫道,“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碧拼娙税拙右滓嘤性娫疲骸昂馘P縱指撥刺,吳桂美麗眉眼長。”陳旸的《樂書》又記載:“唐玄宗朝,女伶鄭中丞善彈胡琴,昭宗末,石善胡琴。即琴一也,而又善揚。然胡漢之異,特其制度殊耳?!边@都說明胡琴在唐代已經(jīng)廣為流傳。

      為什么胡琴會在唐代廣為流傳?

      這是因為,中國人引以為豪的唐朝,實際上是鮮卑族和漢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一個偉大王朝,是草原狼性格和華夏文明精粹的偉大結(jié)晶,達到了古代華夏文明之巔。魯迅在給曹聚仁的信中曾經(jīng)講過一句名言:“唐人大有胡氣?!雹馓拼摹昂保话阒傅氖潜狈?、西域各民族建立的城邦、國家。在唐代文獻中,既有西胡、北胡這樣寬泛的稱謂,又有波斯胡、粟特胡(九姓胡)、月氏胡等具體的稱謂,“胡”字出現(xiàn)的頻率很高,與胡相關(guān)的詞匯,例如胡人、胡商、胡姬、胡馬、胡食、胡服、胡舞、胡樂、胡器等不勝枚舉。

      唐代一個獨特的現(xiàn)象就是胡風流行。這樣的現(xiàn)象除了國家的強大安定、絲綢之路的暢通、貿(mào)易的頻繁外,主要還得益于唐初高祖、太宗兩代君主偉大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寬廣的胸懷、非凡的氣度。高祖李淵曾經(jīng)很自豪地說:“當今蠻夷率服,古未嘗有。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太宗李世民的認識則更高一籌:“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隋唐兩代皇室都是漢族與鮮卑族的混血兒,楊隋皇室與李唐皇室都有一半鮮卑血統(tǒng)。且?guī)状嗽邗r卑人的北魏朝為大將,在禮儀、文化、習俗等方面都深受鮮卑族的影響。所以,有學者認為:“唐人既不是魏晉以前的漢人的簡單延續(xù),也不是胡族單向地融入漢族,而是漢胡互化產(chǎn)生的民族共同體。”?這個民族在唐朝近300年中又繼續(xù)不斷地與域外、周邊的胡人以及當時來唐的外國人融為一體,吸取了大量新鮮血液,從而更加生機勃勃,充滿活力,其氣吞山河的磅礴聲勢、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刻意求新的獨創(chuàng)精神,最終締造出中華文明史上光彩奪目的一頁。

      繁榮的政治、經(jīng)濟和多元的交流不僅反映在社會各階層的精神面貌、民風民俗上,同時又延伸到唐人的日常生活中?!昂鷼狻薄昂薄昂L”就是其當時的突出特色。唐人以博大的胸襟從外域文化中采擷精華,加以高度融合。可以說,盛唐是中國歷代王朝最為輝煌隆盛的一個,具有歷史上少有的活潑、超拔、開朗、寬容的氛圍。在中國歷史上,唐代是世界各國史家共認的盛世。

      在這樣的社會情勢下,奚琴被稱為“胡琴”理所當然,也很正常。但是,古稱的“胡琴”并非專指奚琴,它實際上應(yīng)是泛指少數(shù)民族或外來的彈撥樂器和拉弦樂器。漢劉熙《釋名》有“批把本出于胡中”之句,即是說琵琶以出胡中,而名胡琴。唐初四川射洪大詩人陳子昂,曾以千金買一胡琴,即是琵琶,直至唐宋之時,對琵琶、忽雷等彈弦樂器,還稱之為胡琴。所以,胡琴實際上是中國古代北方、西北方少數(shù)民族所用樂器的統(tǒng)稱,近代才作為奚琴類拉弦樂器的專稱。

      四、唐代對“胡化”的排斥

      盡管唐代最突出的特色就是“胡氣”“胡化”“胡風”,然而,唐代也因此遭受到了最慘重的打擊。

      唐玄宗開元之治晚期,承平日久,國家無事,唐玄宗喪失了向上求治的精神。改元天寶后,政治愈加腐敗。唐玄宗更耽于享樂,由提倡節(jié)儉變?yōu)閾]金如土,寵幸楊貴妃,“胡人”安祿山拜楊貴妃為母親。他又把國政先后交由李林甫、楊國忠把持。李林甫憑著玄宗的信任專權(quán)用事達19年,杜絕言路,排斥忠良。楊國忠因楊貴妃得到寵幸而繼李林甫出任宰相,只知搜刮民財,以致群小當?shù)?,國事日非,朝政腐敗,讓安祿山有機可乘。安史之亂即是安祿山和史思明起兵反對唐朝的一次叛亂。安史之亂自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開始至唐代宗寶應(yīng)元年(762年)結(jié)束,前后達8年之久,這是歷史上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zhuǎn)折點。

      唐朝在安史之亂爆發(fā)之前,是一個開放的多民族共存的大國。無論在安史叛軍之中,還是在平定安史之亂的唐朝軍隊當中,都有大量的外族參與,包括西域胡人。安史之亂雖然是爭奪統(tǒng)治權(quán)的斗爭,但并不是一場不同民族間的民族斗爭。然而,安史之亂的領(lǐng)導(dǎo)者安祿山父子和史思明父子,是昭武九姓出身的粟特人,在唐朝人眼中是地道的“雜種胡”,他們發(fā)動了這場爭權(quán)奪利的叛亂,給唐朝社會造成了巨大創(chuàng)傷。社會動亂最后影響的必然是人民的生活。因此,在平定安史之亂的過程中和以后很長一段時間里,唐朝境內(nèi)都出現(xiàn)了對胡人的攻擊和對“胡化”的排斥。

      安史之亂后,對胡人的厭惡感逐漸形成了一種對唐朝前期胡化現(xiàn)象的否定,并且把這種胡化看成是動亂的直接原因。唐人姚汝能著《安祿山事跡》卷下稱“天寶初,貴游士庶好衣胡服,為豹皮帽,婦人則簪步搖,衩衣之制度,衿袖窄小。識者竊怪之,知其(戎)矣”,已經(jīng)是把天寶初年長安盛行穿胡服的風氣,看作是安史之亂的征兆。五代后晉劉昫等著《舊唐書》卷四五《輿服志》也說:“開元來……太常樂尚胡曲,貴人御饌,盡供胡食,士女皆竟衣胡服,故有范陽羯胡之亂,兆于好尚遠矣?!?這段話應(yīng)當也是來自唐人的說法,這里都把胡曲、胡食、胡服都當作安史之亂的遠兆了。

      在唐代晚期對“胡化”排斥的情勢下,被稱為“奚琴”“胡琴”的樂器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這就是嵇琴以及稽琴這樣的名稱的出現(xiàn)。

      五、奚琴被稱為嵇琴不正常

      胡琴又名“嵇琴”。唐代詩人孟浩然《池亭詩》中有“竹引嵇琴入,花邀戴客過”的詩句。宋代大學者沈括在其《夢溪筆談·補筆談·樂律》中記載,“熙寧中,宮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進酒而一弦絕,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終其曲?!倍敖谭涣嫒诵煅茏囡佟眲t說明在北宋時期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為皇室及大臣們演奏“嵇琴”時,雖斷了一根弦,仍能用另一根弦奏完全曲。沒有高超的技藝是做不到的。

      胡琴又稱“稽琴”。宋代高承在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撰輯的《事物紀原》中說,“杜摯賦序曰:秦末人苦長城之役,弦鼗而鼓之,記以為琵琶之始。按鼗如鼓而小,有柄,長尺余。然則擊弦于鼓首而屬之于柄末,與琵琶極不仿佛,其狀今稽琴也。是嵇康琴為弦鼗遺象明矣。”在宋代陳元靚《事林廣記》卷八中還這樣說,“稽琴本嵇康所制,故名稽琴。二弦,以竹片軋之,其聲清亮。”

      這兩段記載,很清楚地表明,在宋代,人們已經(jīng)不再稱“奚琴”或者“胡琴”,而是將其稱為在唐代就已經(jīng)有人使用過的“嵇琴”或者“稽琴”。

      “嵇琴”或者“稽琴”這樣的稱謂,都是與公元3世紀即魏晉時期的嵇康有關(guān)的?!帮佟庇玫氖秋档男?,“稽琴”用的是嵇康的籍貫。

      嵇康,字叔夜,會稽人(今浙江紹興人),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音樂家。其在正始末年與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學新風,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成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lǐng)袖之一。曾娶曹操曾孫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后因得罪鐘會,為其構(gòu)陷,而被司馬昭處死。

      在竹林七賢中,若論人格魅力與藝術(shù)才情,嵇康無疑當首屈一指。他不僅僅以其“清峻”的詩文而入中國古代文學史,還憑其草書而入中國古代書法家行列,更以其高超的琴藝、與眾不同的音樂理論尤其是與琴曲《廣陵散》的不解之緣而入中國音樂史。

      “嵇琴”一詞,較早見于南朝梁周興嗣的《千字文》,其中有“嵇琴阮嘯”;庾信《思舊銘》有“托情嵇琴,風云相得”;《晉書》亦有“嵇琴絕響”之語。但這里的“嵇琴”指的并不是琴而是“嵇康與琴之緣”。至宋代,“嵇琴”才成為胡琴的一種,或者說是胡琴比較流行的又一代名詞。

      陳元靚說“稽琴本稽康所制”。把嵇琴歸于公元3世紀的嵇康所制,顯然是偽托古人的一種附會,是非常大的錯誤。嵇康雖然是玩古琴的大家,但與宋代的“嵇琴”卻是風馬牛不相及。嵇康所在的公元3世紀,還根本沒有拉弦樂器。

      其實,宋代之所以回避“奚琴”“胡琴”這樣的稱謂,而將其稱為“嵇琴”“稽琴”的原因是:宋朝是趙氏家族所建,他們與深受“胡化”影響建立唐朝的李氏家族是完全不同的;在唐代晚期對“胡化”排斥傾向的影響下,在北宋政權(quán)一直處在北方民族如契丹、女真等“胡人”政權(quán)的強大軍事壓力下(契丹就占著中原北大門燕云十六州,宋人300多年望眼欲穿),宋王朝對“胡”是特別反感的,甚至在宮中也避忌胡名。因此“奚琴”“胡琴”這樣明顯帶有“胡”之痕跡的樂器名稱,自然不受歡迎;宋代又是特別強調(diào)“文治”的社會,而深受文人尊敬的嵇康早就有關(guān)于“嵇琴”的記載,加之嵇、稽二字又正好與奚字同音,于是就順理成章地以“嵇琴”“稽琴”取代“奚琴”“胡琴”了。雖然這是很不正常的,甚至可以說是錯誤的。

      南宋之后又是北方“胡人”蒙古貴族建立的元朝,少數(shù)民族文化與中原文化再次廣為交流、融匯。這時的奚琴、嵇琴、稽琴等不同的名稱都統(tǒng)稱為胡琴,并且在原有的基礎(chǔ)上,吸收了蒙古族彈弦樂器的特點,形成了其形制與今日流行的龍頭二胡比較接近的新胡琴。元代時期的胡琴不僅在宴樂中用于獨奏或合奏,還廣泛用于軍隊的演奏活動中。從元代開始,胡琴之名逐漸成為拉弦樂器的泛稱。

      那么,為什么作為“正史”的《宋史》沒有將“嵇琴”“稽琴”取代“奚琴”“胡琴”的情況和真實原因記載下來呢?須知,《宋史》雖然是官修史書,是“二十五史”之一,卻是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后主持修撰的。元朝是由來自北方的蒙古貴族(也即是“胡人”)建立的,他們對漢人是極其歧視的,由他們撰寫的《宋史》,是存在許多問題的?!端问贰贩穸ā巴醢彩兎ā?,將變法派人物均列入“奸臣傳”,而真正禍國殃民者,如南宋權(quán)奸史彌遠,卻未被列入“奸臣傳”。《宋史》對南宋后期堅決抵抗蒙古軍入侵中原的著名人物,如王堅、文天祥以及終身面不向北的鄭思肖、愛國詩人劉克莊等也都沒有列傳,這些都反映了元朝史官認識問題的局限性。在“嵇琴”問題上,他們自然要回避中原人的厭胡、排胡的問題。

      注釋:

      ①黎孟德.中國藝術(shù)史[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5:134.

      ②袁靜芳.民族器樂[M].人民音樂出版社,1987:61.

      ③吳釗,劉東升.中國音樂史略[M].人民音樂出版社,1983:181—182.

      ④劉昫,張昭遠.舊唐書·音樂志[M].中華書局,1975.

      ⑤⑥陳旸.樂書[M].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古籍影印本, 卷一四六,卷一二八.

      ⑦胡紅茜.二胡在日本的歷史和發(fā)展[J].安徽文學,2007(6).

      ⑧范曄.后漢書·五行志[M].中華書局,1975.

      ⑨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M].商務(wù)印書館,2002:531.

      ⑩?管士光.唐人大有胡氣:異域文化與風習在唐代的傳播與影響[M].農(nóng)村讀物出版社,1992.

      ?劉昫,張昭遠等.舊唐書·高祖本紀[M].中華書局,1975.宋祁,歐陽修等.新唐書·高祖本紀.中華書局,2000.

      ?劉昫,張昭遠等.舊唐書·太宗本紀[M].中華書局,1975.宋祁,歐陽修等.唐書·太宗本紀.中華書局,2000.

      ?劉昫,張昭遠等.舊唐書:卷四五《輿服志》[M].中華書局,1975.

      作者單位:四川音樂學院民樂系

      (責任編輯:賀秀梅)

      猜你喜歡
      胡琴嵇康
      穿越皓月的胡琴聲
      華人時刊(2021年17期)2021-12-02 03:26:06
      再論“聲無哀樂”——嵇康筆下的聲音與受眾
      樂府新聲(2021年1期)2021-05-21 08:09:06
      胡琴悠揚醉美藝術(shù)之鄉(xiāng) 民樂沃野奏響時代旋律
      華人時刊(2020年21期)2021-01-14 01:33:48
      嵇康 山濤 絕交于江湖,相知于內(nèi)心
      嵇康
      四川文學(2020年10期)2020-02-06 01:22:34
      官中胡琴與角兒胡琴
      讀者(2019年4期)2019-01-28 03:49:34
      嵇康“自然和音”的美學意境
      從阮籍、嵇康與傅玄的詩歌看正始與西晉詩風的嬗變
      聞所聞,見所見
      學習博覽(2013年9期)2013-04-29 00:44:03
      胡琴心:我用整個生命舞蹈
      邵武市| 城固县| 香格里拉县| 辽源市| 镇安县| 博白县| 南漳县| 石景山区| 阳城县| 合肥市| 大厂| 武鸣县| 阳春市| 诸暨市| 乌拉特中旗| 富源县| 中牟县| 通江县| 铜梁县| 河间市| 台中市| 岢岚县| 镶黄旗| 台中市| 涟源市| 九龙坡区| 博乐市| 门源| 洛扎县| 鹰潭市| 通城县| 定陶县| 霍林郭勒市| 绥德县| 盐池县| 台江县| 阳城县| 左权县| 黄梅县| 光泽县| 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