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老楊 老張
坐看采爾馬特雪峰
文·圖/老楊 老張
筆者老楊正眺望山峰思索著
藍天如洗的圣潔山峰
晚上7時
我們在瑞士一路向南走,火車進入采爾馬特車站之前,看見有座巍峨的雪山在眼前一晃就不見了,原來喜歡與人捉迷藏的巨人就是馬特宏峰。 采爾馬特地處狹長的山谷之中,是個樸素的山村,雖然海拔高度有1600多米,但由于被36座海拔超過4000米的山峰緊緊環(huán)抱,所以在谷底猶如坐井觀天,是無法看見閃光的雪峰,更別說那些延綿壯觀的冰川美景了。
毫不夸張地說,這座山吸引了世界的目光。馬特宏峰是阿爾卑斯山脈的一支,長相獨特是由于多條古冰川的相遇擠壓,而造就了它拔地而起的四棱形的模樣。獨自 聳立在村子西南方的馬特宏峰有時像個高高在上的鋼鐵硬漢,有時又像穿著冰雪長裙的含羞女子,從早到晚,變幻無窮。據(jù)介紹,如果天氣欠佳,云遮霧繞的馬特宏峰是不會顯露真容的,我們在村里村外山上山下轉悠,有著切身體會。
采爾馬特,千百年來伴隨著陡坡上面的牧場草地、叮咚牛鈴,陳舊的谷物倉庫和泛著黑光的木結構民居,靜靜地在時間的長河里按照自己的方式不斷前行。古老的木結構建筑隨處可見,窗臺上木圍欄邊長滿鮮艷的天竺葵和三色堇,充滿朝氣。至今,村莊主街道上沒有汽車行駛,倒是有傳統(tǒng)的馬車嘚嘚而過,扎著小辮的花馬和駕馭馬車的帥哥是主街上的一道風景,這里成為游人向往的步行者天堂。 村莊里明文規(guī)定禁止燃油機動車駛入,路上跑的都是環(huán)保型的電動巴士車,背靠大山的村子里沒有遭受污染的空氣,自然透明而清新,采爾馬特人堅持并延續(xù)著自己的綠色低碳生活。
主街叫做班霍夫街,是村莊的中心地區(qū),從北面的火車站到南面的纜車站,慢慢步行也只需30分鐘就可逛完,村子足夠的小,但是,村小名氣大,山高奇峰多。一年四季,來登山或觀山的游客絡繹不絕,采爾馬特旅游業(yè)生意興隆,旅館商店餐廳酒吧布滿全村,村莊的主街上從早到晚人流不斷熱鬧異常。
馬特宏峰變成了一座金山(清晨5時)
山上芬德恩村莊里悠閑的牛兒
我們尋找預訂的旅館還是比較順利的,穿過主街時,見到街上有許多拖著行李箱找酒店的游客,走到小教堂廣場時,我們按圖索驥,向左轉彎再左拐,很快就找到了花樹掩映中的旅館,這是個朝陽的四層大木屋,沒有過度的現(xiàn)代裝飾,沒有電梯,前臺女服務員將我們安排在三樓客房,交付給我們一把碩大的客房銅鑰匙后,便麻利地幫我們提起箱子送上三樓,旅館每天早上提供免費自助早餐,服務相當?shù)轿弧?/p>
在三樓,服務員打開了兩個房間供給我們選擇,其中一間面積稍小,但通過浴室朝南的天窗可以清楚看到馬特虹峰,呵呵,不就是一路都在思念的馬特虹峰嘛,正是“得來全未費工夫”,我們毫不猶豫選擇了這一間,哈,我們有了個“瞭望點”,顧不得看望臥室,即刻打量起這個瞭望點,長方形的浴室上部為全透明的斜面天窗,裝有拉簾,可打開也可遮擋,操作很是方便。站立在浴室大浴缸里向前看,半陽半陰的山坡,綠樹木屋如畫,遠方馬特虹峰清晰可見,山峰所呈現(xiàn)的角度非常完整。經過后來多方面的內外比較,這里的確算得上是個上佳的瞭望點。
曾經的我們在內馬特菲斯普河的橋上耐心守候,那里號稱是村里最佳觀察馬特虹峰的場地。每天的早晨和傍晚,都聚有很多游客,專業(yè)的業(yè)余的架起無數(shù)長槍短炮,槍口一致對準了朝南的方向,為的就是一睹雪峰的尊容,可惜我們去的那天,仍是只見峰身不見峰頂。我們曾登上過蘇內加山的觀景臺,在山巔徒步看山,馬特虹峰依然一直躲在云霧繚繞之中不肯露面。幸好有個旅館“瞭望點”能夠清晰地看到雪山主峰,我們頗感欣慰。所以來到采爾馬特能不能見到馬特宏峰,絕對是要碰大運的。
古老谷倉
鏡界 ·驢友
“鏡界”,通過一組高質量的攝影照片,輔以美文闡釋。
“驢友”,以照片傳達旅游途中的所見所聞,從旅者的視角出發(fā),為讀者呈現(xiàn)各類人文故事。
歡迎大家踴躍投稿,對于好圖好文,我們會擇優(yōu)刊登,來稿請發(fā)送到編輯郵箱:mapwowo@163.com。同時亦可提供身邊攝影和旅游愛好者的線索,聯(lián)系電話:61851212×814
欄目主持人:沈海晨 mapwowo@163.com
石板屋頂
石板為瓦、原木作墻是谷倉的基本配置
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們起早帶晚地觀察雪峰及其晶瑩的冰川,連續(xù)不斷地記錄下雪山的音容笑貌,清晨5點沒到,我們就傻站在“瞭望點”開始觀察馬特虹峰,晨曦中的山峰,靜謐而蒼白。照片“金色山頂”和“燃燒的山峰”捕捉到的場景只不過是萬變雪山巨人的某個瞬間,這也是我們與馬特虹峰真誠相望的結果,因為無論是早晨霞光里的萌態(tài),還是中午陽光下的剛毅,或者是傍晚霧氣的朦朧,我們都喜歡!
老楊手繪山居小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