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軍
(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qū)中醫(yī)院放射科,四川 廣安 638001)
MRI在腦彌漫性軸索損傷中的急診診斷價值
王 軍
(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qū)中醫(yī)院放射科,四川 廣安 638001)
目的 探討MRI在腦彌漫性軸索損傷中的急診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09年3月至2012年4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6例腦彌漫性軸索損傷患者。分別使用CT和MRI對患者進行檢測,比較兩種方法的檢查結果。結果 本組86例患者分別用CT和MRI檢查,發(fā)現CT檢查共發(fā)現141個病灶,其中腦深部病灶所占比例為7.1%,非出血性病灶所占比例為6.4%,MRI檢查共發(fā)現429個病灶,其中所占比例為20.5%,非出血性病灶所占比例為19.8%。MRI檢查在腦深部病灶以及非出血性的病灶的檢查效果明顯優(yōu)于CT檢查,兩組數據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MRI在腦彌漫性軸索損傷中的急診診斷中的應用效果由于CT檢查,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MRI;CT;腦彌漫性軸索損傷
腦彌漫性軸索損傷(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會出現多處白質變性,小灶性出血以及神經軸索回縮球和小膠質細胞簇此外,還可能與其他顱腦損傷合并,病死率較高[1]。因此,早診斷、早治療對于該疾病的治療和預后極為關鍵。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3月至2012年4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6例腦彌漫性軸索損傷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7例,年齡范圍17~74歲,平均年齡為(43.4±4.6)歲。致傷原因:車禍造成的48例,高空墜落導致28例,砸傷患者6例,鈍器傷所致4例。本組86例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外力導致患者的顱內閉合性損傷;患者在受傷后有昏迷或者躁動不安癥狀;未出現明確定位的神經異常特征。所有患者在受傷4~48h內送入醫(yī)院進行CT和MRI掃描成像檢查。
1.2 檢查方法
本組患者的CT檢查所使用的儀器為德國西門子SOMATOMPlus4。掃描參數為10mm層厚,10mm層距,掃描方法為從顱頂至顱底連續(xù)掃描。MRI檢查使用的儀器為日本東芝FLEXART(015T)。主要參數設置為頭部線圈為6mm厚,掃描層距為1.0mm,矩陣為256 ×170,T1WI-SE參數設置為TE 12ms,TR4400ms,T2WI-SE的參數設置為TE 120ms,TR4400ms,FLAIR參數為TR 6000ms,TE 120ms,TI 2000ms,DWI的參數設置為TR4000ms、TE 80ms,B =1000s/mm2。同一患者的兩種檢查需在同一天內完成[2]。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兩組數據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組間比較使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絕對數和百分率表示,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來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不同檢查方法的結果比較見表1。
表1 不同檢查方法的結果比較
目前,對于腦彌漫性軸索損傷發(fā)病機制的認識疾病達成一致意見。均認為外傷導致顱腦旋轉加速或者連同角加速,引起腦組織內部發(fā)生剪力作用,最終導致神經軸索和小血管的損傷[3]。通過該原理,科研工作者研究成功在相關動物上建立腦彌漫性軸索損傷模型[4]。在剪力的作用下腦部的白質和灰質交界處,兩大腦半球之間的胼胝體,腦干頭端以及小腦、內囊和基底節(jié)是做有可能產生損傷的部位。在診斷過程中,醫(yī)務工作者需給予重點關注[5]。
臨床上,對腦彌漫性軸索損傷的診斷主要依賴CT、MRI等影像學技術。而腦彌漫性軸索損傷中的非出血性病灶和腦深部病灶很難在CT上識別,MRI檢查技術的分辨率和敏感度高于CT,因此可以檢測到微小病灶和非出血性病灶[6]。本研究也發(fā)現,86例腦彌漫性軸索損傷患者的CT檢查僅發(fā)現141個病灶,兒MRI檢查發(fā)現429個病灶,且MRI檢查腦深部病灶比例和非出血性病灶比例明顯高于CT檢查結果。但是也不容忽視的是,MRI檢查會存在一定的假陰性和漏診率。可能需要借助更為精確的檢測技術、病理學檢查和臨床研究來確診[7]。
綜上所述,MRI在腦彌漫性軸索損傷中的急診診斷中的應用效果由于CT檢查,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劉玉品,梁長虹,劉波.3.0T T2WI 磁共振成像技術在腦內病變的應用[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9,25(7) : 936-939.
[2] Hermier M,Nighoghossian N.Contribution of 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to acute stroke assessment[J].Stroke,2004,35(8): 1989-1994.
[3] Maxwell WL,MacKinnon MA,Stewart JE,et al.Stereology of cerebral cortex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tched to the Glasgow outcome score[J].Brain,2010,133(5): 139 -160.
[4] 何海濤,黎海濤,王怡,等.急性彌漫性軸索損傷CT與MRI對比的研究[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07,7(1) : 53 -55.
[5] 魏君臣,馬子堂,胡喜斌,等.MRI多序列成像技術在顱腦彌漫性軸索損傷診斷中的應用[J].山東醫(yī)藥,2010,50(34) : 88.
[6] Tong KA,Ashwal S,Holshouser BA,et al.Diffuse axonal injury in children: clinical correlation with hemorrhagic lesions[J].Ann Neurol,2004,56(2): 36 -50.
[7] 崔明惠,夏爽,祁吉.磁敏感加權成像在彌漫性軸索損傷中的臨床價值[J].天津醫(yī)藥,2010,38(5):440-441.
R445
B
1671-8194(2013)29-00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