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 虹,吉承平
(揚州職業(yè)大學,江蘇 揚州 225009)
網絡中心機房是學校校園網的核心和樞紐,機房內網絡設備的運行狀況直接影響到學校的教學、科研等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中心機房內的網絡設備是由易受環(huán)境條件影響的精密電子設備、機電設備組成,如果機房環(huán)境不能滿足這些設備的使用要求,就會加速設備元器件及材料的老化,降低設備的可靠性,縮短設備的使用壽命。本文針對網絡中心機房對環(huán)境需求的特殊性以及機房自身的重要性,設計了基于組態(tài)的網絡中心機房遠程監(jiān)控系統(tǒng)。
組態(tài)源自英文“Configuration”,有配置的含義[1-5],它是運用軟件工具對計算機和軟件進行配置,達到滿足用戶使用需求的目的。本文設計的機房監(jiān)控系統(tǒng)通過對各種參數的組態(tài)配置,實現了對中心機房環(huán)境參數及各種網絡設備的監(jiān)測、控制,同時通過網絡將各種參數發(fā)送到監(jiān)測中心進行顯示與存儲,使得網管員能快速、及時地對機房中的網絡設備進行遠程巡檢、控制、管理與維護。
機房測控系統(tǒng)需要實現數據采集、空調自動控制、照明控制、遠程監(jiān)控等功能。
(1)進行機房內溫濕度等環(huán)境信息和供電電壓的數據采集,將采集到的各項參數與預先設定的正常值進行比較,非正常情況下系統(tǒng)報警。
(2)機房內網絡設備較多,散熱量大,空調需要24小時不間斷工作。如果空調發(fā)生故障不能制冷,應立即重新啟動空調電源,并報警。
(3)從節(jié)約能源方面考慮,對機房內的照明燈實現檢測和控制。若網管員不在機房,而照明燈沒有關閉,可通過遠程控制將燈關閉。
(4)系統(tǒng)將采集到的設備狀態(tài)、環(huán)境參數等信息發(fā)送到監(jiān)控中心顯示與保存,使得網管員能實時監(jiān)控機房內發(fā)生的各種情況。
圖1 系統(tǒng)結構圖
系統(tǒng)結構設計如圖1所示,監(jiān)控系統(tǒng)分為監(jiān)控服務器和測控終端兩部分。監(jiān)控服務器放置在網絡中心機房內,負責收集機房內的環(huán)境參數、設備狀態(tài)參數等,將收集到的參數以數字、曲線圖等形式顯示,并將信息存入數據庫備查;測控終端包括控制器硬件及相應的測控軟件。在機房內設置些采集點,負責采集機房的溫濕度等參數,將采集結果顯示在液晶上,并將測量參數與預先設定的值(溫度預設為18℃ ~22℃,濕度預設為50% ~60%)進行比較,如果測到的參數值超出預設范圍,進行聲光報警,自動控制相應的受控設備進行處理、改善,使其回歸到正常范圍,并將采集到的各項參數發(fā)送到監(jiān)控中心,顯示和存儲。
本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測控硬件平臺的核心采用了Freescale公司的微控制器MCF52233(60MHz),它的內核集成了ColdFire V2版本,片內有32kB的SRAM和256kB的Flash,是一款適合解決終端以太網應用的微控制器[6-9]。測控系統(tǒng)的硬件電路包括核心板電路設計、擴展板電路設計、溫度控制電路設計、濕度控制電路設計、開關量輸入輸出模塊、MCF52233以太網接口設計等。限于篇幅,本文詳細介紹溫、濕度電路的設計。系統(tǒng)的硬件總體設計框圖如圖2所示。
圖2 系統(tǒng)的硬件框圖
溫度正常是確保機房內各類網絡設備正常工作的重要物理參數之一,且遠程、網絡化采集溫度并報警是現代化機房發(fā)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在溫度電路設計時,考慮到Pt100鉑熱電阻,它的阻值與溫度的變化成正比,且Pt100阻值測量范圍可達-200℃ ~+850℃之間,最大非線性偏差僅小于0.5℃,Pt100符合系統(tǒng)溫度采集需求。系統(tǒng)室溫測量選用了Pt100鉑電阻型溫度傳感器。
圖3 溫度接口電路
溫度控制電路設計如圖3所示。測控設備的模擬量接口采用了5V電壓信號輸入,傳感器測量電橋由PtR2、PtR3、PtR4與Pt100組成,為了保證電橋輸出穩(wěn)定的電壓信號,可調分流基準源(TL431)將電橋的輸入電壓穩(wěn)定在2.5V。測控終端設備的模擬量接口輸入信號的獲取,是通過從電橋獲取差分信號,再經過兩級運放放大后得到。放大電路的運算放大器采用了LM324。為了避免由于單極放大倍數過高帶來的非線性差,放大電路采用了兩級放大:前級放大約為8倍,后級放大約為2倍。運放的差分電壓信號可以通過調節(jié)電阻PtR3進行調整。當環(huán)境溫度上升時,Pt100阻值變大,輸入放大電路的差分信號變大,接口電路的輸出電壓對應升高,如果溫度升高范圍超出正常值,系統(tǒng)報警。
目前,測量濕度的方法主要有:干濕球測濕法和電子式濕度傳感器測濕法。由于電子式濕度傳感器的測量準確度達到2% ~3%RH,系統(tǒng)采用了HS1101濕敏電容組成的電子式濕度測試電路。
HS1101濕敏電容器件具有快速反應時間、長時間飽和下快速脫濕、高可靠性與長時間穩(wěn)定性等特點,接口控制電路設計如圖4所示。系統(tǒng)采用12VDC供電,將HS1101置于運算放大器與電阻和電容組成的橋式振蕩電路中,通過調節(jié)HumR2可調整放大器的輸出電壓,實現調零;由振蕩電路產生的正弦波電壓信號經過整流、直流放大,再經A/D轉換為易于計算機接收的數字信號。為了降低信號的波動,將HumR3與HumC2形成RC回路。
圖4 濕度傳感器接口電路
電路設計時,發(fā)現采集到的濕度A/D值的波動較大,接入HumC2后A/D值正常;當 HumOut端出現過高電壓時,可將HumV反接,可以起到過壓保護作用。
系統(tǒng)設計時,需要通過配置若干參數實現機房各參數的遠程監(jiān)控。具體配置參數:輸入與輸出通道配置參數、網絡配置參數、傳感器的物理量回歸參數、輸入與輸出控制關系配置參數等[10-14]。監(jiān)控軟件通過配置式組態(tài)開發(fā)進行相關參數配置,從而實現對具體應用系統(tǒng)需求的滿足。
根據輸入輸出分析表(見表1),對網絡參數的配置信息如圖5所示。在進行溫、濕度輸出控制時,當檢測到溫度超出正常配置的上、下限(22℃ ~18℃),空調衛(wèi)士電源立即開啟,實現空調的開啟操作;當檢測到濕度超出正常配置的上限(60%),除濕器電源即刻開啟,對空氣除濕,當濕度低于配置的下限(50%),加濕器電源開啟,進行加濕。當需要添加控制器時,只需要點擊組態(tài)配置菜單中添加模板命令將配置信息存檔,以后加載這些配置信息時,直接通過該菜單中的應用模板命令即可。將這些配置好的控制器參數派發(fā)到機房,網管員可以通過監(jiān)控平臺軟件或IE瀏覽器實現對機房的遠程監(jiān)控。
表1 系統(tǒng)終端輸入輸出表
圖5 輸入輸出通道配置
機房遠程監(jiān)控系統(tǒng)設計涉及硬件的設計與軟件的配合,比較復雜。本文解決的主要難點有:
(1)嵌入式系統(tǒng)實現網絡化通信,各種網絡通信協議對運算速度、存儲空間等方面要求較高。目前MCU的軟硬件資源上很難運行TCP/IP等標準協議。設計時不能進行網絡協議的簡單移植,而是需要對它們進行優(yōu)化與裁剪。
(2)硬件設計時,首先明確系統(tǒng)硬件功能,做好整體規(guī)劃,其次對每個設計部分單獨、逐一分析,最后畫出其原理圖,并對其進行正確性驗證。
(3)系統(tǒng)設計時,為了防止傳感器發(fā)生偏差,產生錯誤的輸出信號,采用了遠程動態(tài)在線校準的方法,實現了物理量的回歸不依賴所用傳感器型號。
本文設計一個基于組態(tài)的網絡中心機房遠程監(jiān)控系統(tǒng),并給出具體實現方案。該系統(tǒng)已在本校網絡中心成功應用。實踐證明,該系統(tǒng)軟件人機交互界面友好,能夠實時顯示現場設備檢測到的數據,成功地對機房環(huán)境進行實時、準確的監(jiān)控,有效減少機房管理人員的工作量。該系統(tǒng)及其采用的組態(tài)測控方法具有很好的應用推廣價值。
[1] 馬國華.監(jiān)控組態(tài)軟件及其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1-99.
[2] 王亞民,陳青,劉暢生,等.組態(tài)軟件設計與開發(fā)[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3:1-88.
[3] 王常力,羅安.分布式控制系統(tǒng)(DCS)設計與應用實例[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4:89-251.
[4] 馬萬里,王平,諶震文.基于以太網工廠自動化標準的組態(tài)軟件設計與開發(fā)[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tǒng),2005,11(10):1357-1360,1455.
[5] 趙民正.面向監(jiān)控的組態(tài)軟件——技術分析和設計[D].杭州:浙江大學,2002.
[6] Stipanicev D,Marasovic J.Networked embedded greenhouse monitoring and control[C]//Proceedings of 2003 IEEE Conference on Control Applications.2003,2:1350-1355.
[7]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MCF52235 ColdFire? Integrated Microcontroller-Reference Manual[EB/OL].http://www.freescale.com/files/32bit/doc/ref_manual/MCF52235RM.pdf,2011-03-10.
[8] Bannoura M,Bettelheim R,Soja R,et al.ColdFire Microprocessors and Microcontrollers[M].AMT Publishing,2006.
[9] 舒勝強.基于組態(tài)方法的嵌入式以太網測控系統(tǒng)研究與實踐[D].蘇州:蘇州大學,2010.
[10] Harrington Jan L.Ethernet Networking for the Small Office and Professional Home Office[M].Elsevier Science &Technology Books,2007.
[11] Hongtao Yang.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Internetbased embedded control system[C]//Proceedings of 2003 IEEE Conference on Control Applications.2003,2:1181-1185.
[12] Minh Huynh,Prasant Mohapatra.Metropolitan Ethernet network:A move from LAN to MAN[J].Computer Networks,2007,51(17):4867-4894.
[13] Prieto-Diaz R.Status report:Software reusability[J].IEEE Software,1993,10(3):61-66.
[14] Gacek C.Exploiting domain architecture in software reuse[J].ACM SIGSOFT Software Engineering Notes,1995,20(SI):22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