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健
干部“辛苦指數”換群眾“幸福指數”
——嘉興市便民服務中心建設掠影
文/陳健
嘉善縣姚莊鎮(zhèn)便民服務中心已實現計生、社會救助、合作醫(yī)療等服務事項縣鎮(zhèn)村三級聯網,使審批服務更加便捷、快速。
“對基層群眾的服務需求,能夠直接辦的事項要一次性辦結,不能直接辦的由代辦員全程代辦,群眾不會辦的由基層黨員干部指導辦”——2012年初以來,在嘉興市,以“直接辦、代理辦、指導辦”為核心的“三辦”工作法,在全市1082個村(社區(qū))便民服務中心推行,旨在打造“接待熱心、環(huán)境舒心、服務貼心、流程省心、質量放心”的“五心級”便民服務中心。用嘉興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徐鳴華的話說:“服務群眾始終是黨員干部的本職,我們就是要用干部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p>
2012年初以來,嘉興市村(社區(qū))便民服務中心已為群眾辦理各類事項100多萬余件,辦結率達97.4%,群眾滿意度為98.5%。
鏡頭一:“現在,看看黨務公開欄里的‘直接辦’事項清單,就知道一件事情要辦多久?!痹诩闻d市南湖區(qū)鳳橋鎮(zhèn)永紅村便民服務中心,前來辦事的群眾絡繹不絕。村民張佳學說,這個公示清單列出了服務事項、辦理期限和責任人,猶如開車的“導航儀”,可以保證村民辦事一路暢通。
為了提高“直接辦”的辦事效率,嘉興市專門建立首問責任制、一次性告知制、程序公開制、代理承諾制等8項服務機制,制作“三辦”服務流程圖,將辦理事項的步驟、程序、環(huán)節(jié)、期限等予以公開,受到群眾歡迎。
鏡頭二:“群眾動動嘴,我來動動手?!眲偵习啵闻d市秀洲區(qū)王店鎮(zhèn)建林村村委會主任鐘永良就登錄“城鄉(xiāng)村(社區(qū))服務中心事項辦理網上登記”系統(tǒng),打開“失地農民保障手續(xù)辦理”窗口,輸入村里5位失地農民的信息,請鎮(zhèn)國土、民政、社保等部門審批。他說,過幾天審批好了,他還要來跑一趟,把紙質的證明材料拿給5位村民。
如今,通過市、縣、鎮(zhèn)、村四級便民服務中心信息化網絡,嘉興市初步實現“代辦信息網上登記,代辦數據部門共享,代辦事項動態(tài)監(jiān)管”,代辦事項的辦結時間已由5天縮減為2天。針對出行不便、文化水平不高的殘疾戶、孤寡老人等特殊群體,還專門組建了黨員志愿服務隊,利用節(jié)假日集中開展“上門代辦”、“全程代辦”等服務。
鏡頭三:在海寧市馬橋街道先鋒村便民服務中心,一本30多頁的《全市涉企稅收政策匯編》小冊子備受村民喜愛。村黨總支書記張文奎說,由于鄰近城區(qū),村民創(chuàng)業(yè)的積極性普遍很高,對稅收政策、科技補助、金融信貸等各類信息比較關注,村便民服務中心就組織人員編寫了這本惠民宣傳冊。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新形勢下,針對群眾在金融信貸、農技服務、就業(yè)培訓、創(chuàng)業(yè)指導等方面的新需求,嘉興市創(chuàng)新開展“指導辦”服務,在村級便民服務中心設立“駐村工作室”,每周安排1名業(yè)務精、技能強、政策水平高的機關干部進駐中心,指導群眾辦理各類事項。目前,嘉興市已安排駐村干部1383名。
為了推動“指導辦”向“直接辦”、“代理辦”轉變,嘉興市建立村級便民服務中心評星晉級制度,對通過驗收合格的星級村(社區(qū))給予3至5萬元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