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佩華
別列佐夫斯基刑事檔案
Berezovsky's criminal records
文/丁佩華
鮑里斯·阿卜拉莫維奇·別列佐夫斯基是一位在俄羅斯頗有爭議的人物,上世紀80年代,他是一名技術博士并最終獲得高級工程師職稱。蘇聯(lián)解體使他從80年代末起獲得了一系列發(fā)財?shù)臋C會,從而在90年代成為俄羅斯紅極一時的人物:既在經濟上取得寡頭地位,也在政治上獲得重要影響,成為葉利欽所倚重的人物。不過,普京執(zhí)政后,他的身份和地位一落千丈,他因欺詐、侵占國家財產、洗錢、鼓動暴力奪權等罪名屢次被缺席審判,遭國際通緝。幸運的是,他腳底抹油溜得快,于2003年獲得在英國政治避難的待遇,從而躲過了牢獄之苦。不過他在英國也并不安生,每每惹出官司,終于走上了窮
2013年3月23日,經歷68年人生的俄羅斯寡頭別列佐夫斯基在他的流亡地、英國伯克郡的寓所內死亡。他是死在了浴室里,事后被保安發(fā)現(xiàn)。作為俄羅斯特殊人物,他的死立刻引起英國警方的重視,倫敦司法機關派出防核輻射、防毒和環(huán)保等各方面專家對其死因進行調查,初步結論是,別列佐夫斯基因心臟病突發(fā)而死。
別列佐夫斯基出生于1946年1月23日,父親是建筑工程師,母親為蘇聯(lián)醫(yī)學科學院兒科研究所高級實驗員。別列佐夫斯基于上世紀60年代末起實現(xiàn)了從博士到高級工程技術人員的轉變,又完成了從高級工程師到企業(yè)經營者的轉變,并成為一名蘇共黨員。不過,他曾打算考莫大物理系,但據(jù)說因他是猶太人沒被錄取,進了莫斯科林業(yè)學院的電子和應用計算技術系。上世紀80年代后期,他擔任過蘇聯(lián)科學院控制研究所試驗室的主任秘書,寫過一百多篇論文和幾部著作,兩次獲得學術獎。他曾同伏爾加汽車廠合作,主持自動設計系統(tǒng)和軟件保障研究課題。1989年,他成立了伏爾加轎車銷售公司,兩年后,這家公司獲得了進口和銷售奔馳車的官方地位,從此他于上世紀90年代財運亨通,飛黃騰達。
在獲得最初的經濟基礎之后,別列佐夫斯基的野心和勢力擴大至金融、地產和媒體等領域,并成為俄羅斯科學院通訊院士兼國際決策理論學會成員和國際科學基金會創(chuàng)始人。90年代中后期,別列佐夫斯基因對葉利欽連任總統(tǒng)競選的資助開始涉足政界,1996年10月至1997年11月?lián)螄野踩珪h副秘書,曾參與處理車臣人質問題。1998年4月至1999年4月他從葉利欽那里討得獨聯(lián)體第二執(zhí)行秘書一職。1999年12月,他當選為俄第三屆國家杜馬的代表。
別列佐夫斯基的經營犯罪在90年代末開始顯露,最初發(fā)現(xiàn)他犯罪劣跡的是《福布斯》雜志的記者保羅·赫列普尼科夫。后者于1996年先后在《福布斯》雜志及自己的專著中揭露別列佐夫斯基欺詐、洗錢、謀殺、與車臣非法武裝勾結等情況。例如,他揭露別列佐夫斯基在私有化過程中利用各種手段廉價收購并掏空國有企業(yè)資產,然后再使企業(yè)破產,從中獲得政府財政補貼。又如,赫列普尼科夫指責別列佐夫斯基收
途末路…… (圖/東方IC)買兇手殺害著名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利斯齊耶夫。
指責謀殺非同小可,別列佐夫斯基為此于1997年2月將《福布斯》雜志告上倫敦法庭,聘用英國最好的律師為自己辯護。訴訟案最后以被告承認指責不實,被告聲明澄清事實,并同別列佐夫斯基協(xié)議撤訴而告終。但赫列普尼科夫的相關文章在刪去了指責謀殺的內容之后,仍然登載在《福布斯》網站上,讓人有“內容不完全是假的”感覺。而赫列普尼科夫則于2004年在莫斯科遇害。
1999年1月,俄羅斯總檢察院就別列佐夫斯基非法侵占資金、非法經營和洗錢等展開調查。第一項是指別列佐夫斯基曾經向俄羅斯國際航空公司副總經理借公司公款2億多盧布,后兩項與別列佐夫斯基控制的伏爾加銷售公司把出售2300輛伏爾加車獲得的收入1440億盧布用于收購俄羅斯公共電視公司、莫斯科獨立廣播公司、《生意人報》和《星火》雜志社等的股份有關。
這些指控在同年11月被撤銷,但隨后重新提出。2000年11月,俄羅斯檢察院再次提出對別列佐夫斯基非法侵占俄羅斯國際航空公司資金的刑事指控。指控內容劃分為三:教唆詐騙、不從境外返還欠款、洗錢。其中,貸款直至10年后才了結。2010年8月,瑞士政府用別列佐夫斯基在瑞士被扣押的“安達瓦”公司賬戶內的資金轉給俄羅斯國際航空公司5200萬美元。
從2001年起,別列佐夫斯基因這些罪名屢遭國際通緝。
2002年,俄羅斯總檢察院對別列佐夫斯基提出新的指控,指責他侵占伏爾加銷售公司的股票。同年12月,俄羅斯總檢察院向英國內務部提出引渡別列佐夫斯基和另一名同伙的要求。罪名是,別列佐夫斯基1994年11月至1995年7月?lián)畏鼱柤愉N售公司經理委員會主席期間伙同公司總經理尤里·杜波夫在俄境內實施詐騙犯罪。2003年3月英國內務部曾將兩人扣押,后來在共同支付保釋金10萬英鎊后獲釋。不過,英國法院最終決定拒絕俄羅斯的引渡要求,給予別列佐夫斯基政治避難地位。2007年11月,莫斯科薩維爾法院以非法侵占俄羅斯國際航空公司2.14億盧布缺席判處別列佐夫斯基六年監(jiān)禁。2009年6月,克拉斯諾戈爾斯克法院以別列佐夫斯基伙同另一名犯罪人非法侵占伏爾加銷售和生產兩家公司1.4億盧布,缺席判處別列佐夫斯基13年監(jiān)禁。
另外的侵占案是別列佐夫斯基上世紀末非法獲得占地14公頃的國家朱可夫卡2號別墅。該別墅曾居住過蘇聯(lián)元帥圖哈切夫斯基、部長會議主席吉洪諾夫和俄政府總理西拉耶夫。別墅于1999年賣給了伏爾加銷售公司,后轉到別列佐夫斯基女兒葉卡捷琳娜的名下。2004年9月,莫斯科州梅山區(qū)法院就此對別列佐夫斯基再發(fā)國際通緝令,別墅被收歸國有。
2006年,俄政府以別列佐夫斯基鼓吹“暴力奪取俄羅斯政權”的罪名再次要求從英國引渡別列佐夫斯基,但還是遭到英方拒絕,法官的理由是:如果啟動引渡程序,會增加納稅人的負擔。
2008年,別列佐夫斯基被控誣告俄警方對其實施謀殺并偽造證據(jù)。俄調查委員會揭露:別列佐夫斯基為獲得在英國的政治避難地位,杜撰了關于俄內務部有針對性地培訓謀殺他的特種人員的謊言。
除了俄各級司法機構對別列佐夫斯基所指的犯罪刑案外,別列佐夫斯基在世界其他一些國家的洗錢犯罪均遭當事國警方的調查和追究。
早在1999年,瑞士檢察院就對別列佐夫斯基的欺詐和洗錢犯罪進行調查,將他列入不受歡迎者名單,禁止其進入瑞士。2006年5月,別列佐夫斯基在圣保羅機場被拘押,巴西警方懷疑他利用巴“科林斯聯(lián)盟”足球俱樂部洗錢。一年后巴西護法機關逮捕了本國媒體體育投資公司經理朱拉伯齊阿納、諾亞納貝特魯以及科林斯聯(lián)盟足球俱樂部的領導人,對別列佐夫斯基等進行國際通緝。2007年8月,荷蘭稅務機關指控別列佐夫斯基在荷蘭洗錢。同年,別列佐夫斯基于1997年利用首都農業(yè)儲蓄銀行1300萬美元貸款購買法國別墅等事項被發(fā)現(xiàn)。2011年2月17日,應俄羅斯總檢察院的要求,別列佐夫斯基在法國昂蒂布藍色海岸的總價值7400萬歐元的別墅、兩艘豪華游艇和眾多名畫被扣,并于次年被沒收。曾經出現(xiàn)的插曲是,在法國司法調查中發(fā)現(xiàn),這些資產的注冊主體不是別列佐夫斯基本人,而是他于2001年在直布羅陀注冊的“伊坎信托”公司。根據(jù)法國相關立法,俄總檢察院提出的沒收資產要求曾遭拒絕,扣押的資產曾被解禁,別列佐夫斯基則否認自己在法國有資產。
對于俄警方對其窮追猛打的刑事追索,別列佐夫斯基既不買賬也不安分。2012年2月,別列佐夫斯基向“非出生在蘇聯(lián)的俄公民”發(fā)表公開信,號召他們用大規(guī)模騷亂反對現(xiàn)政權。在普京新任總統(tǒng)就職前夕,別列佐夫斯基又號召俄公民走上街頭,阻止交通,阻止普京就職。4月末,別列佐夫斯基特地設立5000萬盧布的“逮捕普京”獎金,5月6日,獎金數(shù)額增至5億盧布,同時表示,愿意為自己在1999—2000年支持普京當選總統(tǒng)接受公正審判。
除此之外,別列佐夫斯基在2012年輸了兩個致命的民事訴訟案子。2007年10月,別列佐夫斯基狀告俄另一寡頭、原西伯利亞石油公司董事會主席阿卜拉莫維奇曾乘人之危和借助俄政權的威勢,用威逼利誘、軟硬兼施手段廉價收購了別列佐夫斯基在西伯利亞石油公司的股份,要求被告補足50億美元的差額款,結果沒贏。法官認為別列佐夫斯基的法庭證言是即興的,不真實、不可靠,而阿卜拉莫維奇提供的證據(jù)精準,具有可信度。另外的訴訟案是,他的第三任妻子葉列娜·戈爾布諾娃訴與別列佐夫斯基離婚后要求對方支付巨額贍養(yǎng)費案獲得法院支持,法官判別列佐夫斯基支付原告及子女撫養(yǎng)費高達2億英鎊。
至此,別列佐夫斯基已是財力耗盡,心力交瘁。如果說,四五年前他尚有13億美元資產的話,那么到了2012年末,他開始靠出售屬于自己的房產還債度日,不得不辭退所有工作人員和絕大部分警衛(wèi)人員。至此他才有所悔悟,臨死前兩個月,他曾寫信給普京,承認自己犯了許多錯誤,希望得到原諒,希望能被允許回國。在死亡前一周內,他數(shù)次心臟病發(fā)作。他在臨死幾小時前對記者的最后一次談話中表示,自己的生命已經沒有意義,自己對包括在俄建立民主制度等的一系列政治觀點已發(fā)生改變,他不再希望過多參與政治,只希望能夠回到俄羅斯。也許,他已經感覺到死亡臨近,良心有所發(fā)現(xiàn)。
別列佐夫斯基是俄羅斯寡頭的典型代表,在他身上體現(xiàn)出俄羅斯寡頭具有的多重人格特征,其中既有投機專營、違法交易、無恥斂財,也有慷慨解囊、“大度”奉獻;既有爭權奪利、你死我活、互不相讓,也有阿虞奉承、權錢交易、互“謙”互“讓”;既有舊時本色的一面,也有在無序環(huán)境中養(yǎng)成的性格兇殘的一面;既有被謀殺的經歷,也有被指謀殺他人的嫌疑,等等。他在戰(zhàn)后的和平環(huán)境中出生、成長,在蘇聯(lián)解體后的亂世中崛起,積聚起可觀的財富,并將勢力伸向金融、媒體、科學機構,覬覦獲得相應政治地位。他的死亡標志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崛起的寡頭勢力正呈加速衰敗趨勢。
總之,是上世紀90年代的俄羅斯寡頭開啟了合法、不合法從事生產、金融、地產和商貿等活動的先河,他們是俄羅斯最初改革階段和經濟危機環(huán)境中的巨大得益者。不過,寡頭勢力的衰亡并不意味著俄羅斯在法制建設、政府管理、經濟改革和社會治理等領域已經取得長足進步,相反,在普京政權對90年代的寡頭實施有力打擊之后,社會中已經彌漫開的腐敗風氣并未得到有效抑制,那些包括官員在內的步寡頭們后塵者采取了更為隱蔽的撈金手段,使得俄羅斯反腐敗和反犯罪的斗爭更加艱巨、復雜和尖銳。這是上世紀90年代形成的具有俄羅斯特色的寡頭經濟埋下的隱患,而徹底鏟除尚有艱難的路要走。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