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汝南
(山西東輝集團 趙家山煤業(yè),山西 太原 030402)
趙家山煤礦座落在太原市清徐縣境內,是一座設計能力1.2 Mt/a的現(xiàn)代化礦井,主斜井長920 m,半圓拱錨噴支護,斷面14.29 m2;副斜井長837 m,半圓拱錨噴支護,斷面14.81 m2,主副斜井坡度均為-25°,回風立井設計垂深393 m,目前主、副斜井和回風立井已施工至井底水平。在主、副斜井落底前,主副斜井通風是在地面安設18.5 kw×2 對旋局扇風機;運輸采用箕斗運輸,矸石到達地面后采用翻矸臺進行卸載。
趙家山煤礦是高瓦斯礦井,礦井平均絕對瓦斯涌出量75.16 m2/min。目前,因主副斜井沒有與回風立井貫通、無法形成正式的通風系統(tǒng),主副斜井由于礦井通風路線長、風阻大,滿足不了礦井二期掘進施工通風和瓦斯管理需求。為解決以上通防問題,在井底施工主副斜井貫通聯(lián)絡巷,副斜井井口地面安裝2臺90 kw×2 對旋主扇風機,通風采用主斜井進風,副斜井回風的臨時通風方式,形成全負壓通風系統(tǒng),將地面局扇風機移至井下,減少風阻,滿足井下掘進工作面的風量需求,為此必須對副斜井軌道運輸系統(tǒng)進行改造與優(yōu)化。
對副斜井井口原翻矸臺進行拆除,臨時部分進行封閉,在副斜井上口設置第一道風門,風道20 m 處設置第二道風門,以便不影響行車。在副斜井左側留設風洞出口和風道,臨時安裝兩臺90 kw ×2 對旋主扇抽風機,主井則改為自然負壓進風巷。主、副井臨時通風系統(tǒng)示意圖見圖1。
圖1 主、副井臨時通風系統(tǒng)示意圖
副井口從上變坡點第一道風門向副斜井絞車方向施工,坡度改為+3°,坡道斜長75 m,寬2.6 m,副井口向左施工甩車場(雙道),甩車場東側為翻矸機。井下掘進工作面矸石用1.5 t U 型礦車裝載,經副井絞車運至井口,經井口風門、上坡道、甩車場轉至翻矸機翻矸,用50 型裝載機把矸石轉運至矸石坑,地面信號室和絞車房能全程監(jiān)控礦車到達地面后的運行狀態(tài)。
副井提升每次提1.5 t U 型礦車4 個,甩車道為雙道,以便實現(xiàn)空、重車分道,優(yōu)化運輸路線,提高工效,見圖2。
圖2 副斜井地面甩車場平面示意圖
1)測量部門提前按照設計圖紙的要求在現(xiàn)場劃分出施工區(qū)域和范圍,并分段標定設計參數(shù)的距離和坡度。
2)提前拆除副井口的翻矸臺、絞車架等設施,以及甩車場區(qū)域范圍內的地面整平相關工作,做好施工前的準備。
1)在副斜井左側施工風機風洞,風機風洞設計長50 m,寬4 m,高3 m,磚混結構,上方用水泥預制板堵頂,內外墻用水泥抹平,保證不漏風。
2)風機風洞施工結束,可以安裝風機。
1)風門風洞的施工:在副井井口的外延長線施工風門及風洞,風門風洞設計長22 m,寬4 m,高3 m,參數(shù)要求同風機風洞。
2)風門的施工:在風門風洞的兩側施工電動風門,2 道電動風門間距20 m。在每道風門前3 m 處的軌道上安裝手動阻車器1 道。
3)坡道的施工:坡道從井口25°變坡點起,全長61 m,寬4 m,坡度+3°,坡道基礎0.5 m,上部澆筑0.15 mm厚C20砼,下部和基礎砌筑C15毛石砼。
1)從副井口變坡點處向前61 m,此區(qū)間按3°坡度鋪設軌道,軌道采用30 kg/m,軌距600 mm,保證車輛低速下滑。
2)甩車道岔至車場,曲率半徑為12 m,弦線長度11 m。
3)按軌道鋪設位置重新布設副井絞車鋼絲繩高度,并增設鋼絲繩導向輪一個。
4)軌道鋪設完畢后,安設11.4 kW 絞車2 部。
5)軌道鋪好后,對周邊區(qū)進行水泥硬化,最后對軌道鋪設道渣。
1)信號設施施工:第一道風門的內側安設副井口至副井絞車房、坡道上端打點信號室的聲光聯(lián)鎖信號一套,便于與井口、坡道上口及絞車房之間的信號聯(lián)絡。
2)監(jiān)控設施施工:第一道風門的內側安設副井口至副井絞車房、坡道上端打點信號室的監(jiān)控系統(tǒng)一套,探頭分別設在第一道風門外側,監(jiān)控井筒內60 m外礦車的運行狀況;在第一道風門和第二道風門的外側、井口坡道上端分別安裝一個探頭,監(jiān)控礦車出井口后的運行情況。
提前將地面整平,需要挖基礎部分提前給出尺寸,并用鋼筋C20砼澆筑。
1)通過對通風系統(tǒng)的調整與改造,滿足了礦井二期工程掘進工程量的增加對通風的需求,減少了礦井瓦斯涌出對礦井施工的影響,確保了礦井施工的安全。
2)因礦井通風系統(tǒng)的調整,對礦井運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重新調整了副斜井的運輸方案,重點對副斜井井口軌道運輸進行系統(tǒng)改造和優(yōu)化。
3)通過對副斜井運輸系統(tǒng)的改造與優(yōu)化,實現(xiàn)空、重車分道,優(yōu)化運輸路線,提高工效;在重車到達地面后,通過坡道和道叉的優(yōu)化組合,使重車平穩(wěn)到達地面甩車場和翻矸臺,返回空車時,使空車在重力作用下,平穩(wěn)通過地面風門、風道,到達副斜井,實現(xiàn)了自動控制,提高了工作效率。
4)副斜井軌道通風、運輸系統(tǒng)改造與優(yōu)化方案,對基建礦井進入二期工程時通風和運輸系統(tǒng)的調整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