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去年冬季雨雪較多,今春氣溫反復多變等因素影響,小麥苗期多種病蟲及雜草開始發(fā)生發(fā)展,并呈逐漸加速態(tài)勢。在小麥生育期普遍延遲的情況下,大部分病蟲發(fā)生都早于往年。
雜草 由于小麥播種偏晚,降溫較早,冬前化學除草面積較小,全省雜草數量總體偏多,重于常年。濱州全市平均15.53株/㎡,較上年同期偏多20%,其中沾化最高,平均23.7株/㎡;菏澤雜草一般未防治地塊20~50株/㎡,密度較高;濟南濟陽、商河雜草10~20株/㎡,平陰、章丘15~30株/㎡,最高120株/㎡,長清防治后3株/㎡以下;東阿有雜草地塊92.86%,平均17.1株/㎡。主要種類為播娘蒿、豬秧秧、野燕麥、薺菜、麥瓶草、雀麥、節(jié)節(jié)麥等,其中稻茬麥田主要種類是禾本科草。目前土壤墑情較好,并隨著春灌大面積展開及氣溫不斷回升,雜草數量將會增加,危害將會加重。
紋枯病 發(fā)病上升較快,見病已達1000萬畝,各地發(fā)病程度不一,但均呈上升趨勢。濰坊病株率在12~23%之間,嚴重地塊病株率高達40%以上,發(fā)病程度重于常年,也重于去年;菏澤全市平均病株率11.2%,最高35.6%,一般地塊病株率9~20%,只個別地塊病株率高達36%以上;濟南病株率,歷城、長清、濟陽、章丘、商河3~10%,平陰12%,最高20%,全市總體發(fā)病程度重于去年同期;濱州全市平均病株率為3.0%,較上年同期偏重,其中鄒平最高,平均病株率為9%;汶上縣病田率70%以上,一般地塊病株率平均4.6%,比歷年同期平均值偏低;東阿病田率69.57%,病點率40%,平均病株率14.3%,個別未拌種地塊最高達到62%。
紅蜘蛛 紅蜘蛛發(fā)生早于常年,主要在魯西南、魯北和魯南、魯中山地、丘陵地區(qū)發(fā)生。菏澤一般市尺單行蟲量40~70頭左右,最高的可達200頭以上,部分地塊已達到防治指標,明顯高于歷年同期值;臨沂平均尺單行11.04頭,最高地塊超過200頭;濟寧平均尺單行8.8頭,最高100頭,與常年同期持平,高于去年;棗莊平均尺單行16.5頭,最高60.7;聊城平均尺單行13.1頭,最高274頭;濰坊平均尺單行12頭,嚴重地塊達到25頭以上。受其危害的麥葉出現黃白小點,植株矮小,發(fā)育不良。但近期氣溫波動較大,對其活動危害影響明顯。
麥葉蜂 麥葉蜂不僅發(fā)生時間早于常年,且蟲量偏多。濰坊市近日調查,每平方米有蟲0.7~1.2頭,明顯多于常年;濟陽麥田平均每平方米有成蟲0.47頭,最高2頭。今年小麥長勢好于往年,春季田間干燥的氣候條件,有利于麥葉蜂的發(fā)生。
其他方面 小麥條銹病在陜、甘、川等菌源地發(fā)生較重,湖北、河南出現病情,山東省尚未發(fā)現發(fā)病中心,但周邊菌源充足,如果4月中、下旬降水偏多或出現陰雨天氣過程,小麥條銹病可能傳播蔓延,務必高度關注。蚜蟲:基數仍然較低,主要發(fā)生在魯南地區(qū),臨沂百株蚜量0.6頭,煙臺部分地區(qū)百株蚜量達3頭,其他地區(qū)0.5頭以下。吸漿蟲、根腐病和地下害蟲等發(fā)生接近常年,隨氣溫上升,危害將逐漸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