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問:好了啦,我知道雞也是鳥,就是不會飛。那,為什么你不會飛了呢?
答:唉,想當(dāng)年我們的祖先,包括現(xiàn)在的野雞都是會飛的。但是,因為我們有點懶,覺得吃人類剩下的飯菜比自己找吃的更方便,于是就接受了人類的馴養(yǎng),變成了家禽。等跟人類住在一起之后,每天都有現(xiàn)成的飯吃,也不必?fù)?dān)心有敵人來襲擊我們。久而久之,我們當(dāng)然也就不用再飛行了。這樣,我們的翅膀也就退化啦。不過,這么“沒出息”的也不光是我們。你看,野鴨、野鵝都是會飛的,可是家鴨和家鵝就不會。所以說,想過舒服日子,就要付出代價啊。
問:我家樓下的鄰居養(yǎng)了一窩雞,每天早晨都能聽見公雞打鳴,吵死人了。公雞為什么要打鳴呀?
答:這個嘛,是因為在鳥類的大腦里有個叫松果體的器官,可以分泌一種被稱為褪黑素的物質(zhì),它直接影響到鳥類的鳴叫。當(dāng)陽光射進(jìn)雞的眼睛里,褪黑素的分泌便會受到抑制,公雞便會不由自主地打鳴啦。其實,也不只是公雞才這樣。像公園里那些養(yǎng)鳥的老大爺,平時都是用布罩著鳥籠子,等摘下布罩,讓鳥兒見了光,它們才會開始叫呢!
問:咦,那“半夜雞叫”是怎么回事呀?不是說周扒皮學(xué)公雞叫,雞就會跟著打鳴嗎?
答:這是因為公雞都是很好斗的,聽見別的雞在打鳴,就會以為是人家要來侵占自己的領(lǐng)地,向自己示威,所以也會不甘示弱地開始鳴叫。另外,有的雞受到燈光、月光、聲音的刺激,會真的“半夜雞叫”。特別是現(xiàn)在人類都很能熬夜,晚上很晚很晚還亮著燈,有的雞在長期光線的刺激下,體內(nèi)褪黑素的水平會變得非常低。這樣的雞,已經(jīng)“晝夜不分”啦,什么時候都可能打鳴的!
問:上次暑假,我在鄉(xiāng)下奶奶家里喂過雞。每天都能聽見母雞下完蛋在“個個大”地自夸,真厲害!對了,一只母雞最多能下多少蛋呢?
答:要說下蛋,這可是咱們雞最主要的“特長”啦。告訴你吧,只要飼料、營養(yǎng)跟得上,平均一只母雞一年下三百個蛋,一點兒問題也沒有!這里面,將近三分之二的蛋是可以孵出小雞來的。所以說,咱不光是厲害,而且是——非常非常地厲害!
問:我們學(xué)校門口的燒烤攤經(jīng)常賣“毛蛋”,看著怪怪的。媽媽說這種蛋有毒不能吃,是真的嗎?
答:剛才說了,不是所有的蛋都能孵出小雞?!懊啊蹦?,就是沒能孵出小雞的雞蛋。這里面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在孵小雞的時候,雞蛋受到了細(xì)菌和寄生蟲的污染,結(jié)果孵了一半就停下來了,于是就變成了這種一半是蛋、一半是雞的“毛蛋”。這種蛋里的營養(yǎng)已經(jīng)被消耗得差不多了,同時還帶有細(xì)菌和寄生蟲,所以是特別不衛(wèi)生的。還有一種,是人們?yōu)榱顺赃@種“半雞半蛋”,故意讓蛋孵到一半停下,制造出來的“活毛蛋”。雖然后面的這種衛(wèi)生上要好一些,但做熟了之后,也根本分不清這“毛蛋”是活的還是死的啦。因此,要想不拉肚子,最保險的辦法是——不要吃。
(摘自《科普童話·百科探秘》2012.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