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紅(無錫市檔案局,江蘇無錫,214023)
無錫市檔案館珍藏“民國十八年無錫國貨展覽會紀念章”一枚,銅質,徽章主體直徑2.7厘米,正面是民國國徽下的無錫錫山及龍光塔圖案,反面印刻著“民國十八年無錫國貨展覽會紀念章”15個字。
民國十八年(1929年)無錫國貨展覽會是在“反對帝國主義經濟侵略”、“抵制外貨”的愛國主義思想指導下舉辦的,是南京國民政府建立以后,國民黨無錫縣黨部響應提倡國貨運動的一次成功嘗試。無錫國貨展覽會集中展示了19世紀末以來無錫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成果,在近代無錫經濟史上屬一次空前盛舉。
1929年8月2日,為了提倡國貨,無錫縣黨部召開第三十二次常會,決定參照西湖博覽會辦法,籌備大規(guī)模國貨展覽會。無錫國貨展覽會籌備委員會決定聘請榮德生、薛明劍、錢孫卿、蔡兼三、唐星海、華繹之等49位本地知名人士為展覽會顧問;展覽會陳列品分設工業(yè)、農業(yè)、藝術、博物、特種陳列等五個部,以本縣工業(yè)品和天然品為主體,同時也展出附近各地送來的國貨產品,展覽地點商借無錫公花園(現城中公園)等地。至10月8日,籌備工作基本就緒,共征集到各類展品1291件,其中染織工業(yè)類192件,化學工業(yè)類168件,飲食工業(yè)類162件,機械工業(yè)類42件,手工業(yè)及工業(yè)原料類453件,其他工藝品和藝術品243件,加上民眾教育館原有2484件,總共3775件。除無錫本地產品以外,上海、蘇州、杭州、江陰、宜興、常熟、溧陽等地的廠商也紛紛送來不少國貨精品。由于各路廠商紛至沓來,所有營業(yè)場地租賃一空,籌委會不得不臨時搭建簡易房屋20余間,以滿足廠商營業(yè)之需要。
1929年10月9日上午,無錫國貨展覽會隆重開幕,參加典禮的各界代表和來賓達二千多人。據當時報紙稱:“傾城士女,熱烈參加,誠無錫近年來之罕有盛舉也”。隨后,各地參觀者“紛至沓來,勢如潮涌”?;I委會不得不決定發(fā)售參觀門券,并派出軍警維持會場秩序,但前來參觀者仍是日益增多。據《錫報》10月21日報道,自展覽會開幕以來,“工商出品部每日游眾約五千余人,博物部每日約三千余人,特種陳列部每日約七千余人,真可謂無時無地不擁擠矣?!?/p>
展覽會上,各廠家生產的國貨精品琳瑯滿目,價格便宜,引得眾人爭相購買。有些商家還采用“買三送一”、“贈券對獎”等方式招徠客人,擴大銷售。為保證貨品質量,展覽會對展品的審查十分嚴格。所有展品,經過由25人組成的審查委員會分八大類評審后,分特等、優(yōu)等、一等和褒獎四級進行表彰。對于未獲獎的商品,籌委會又特制贈發(fā)銅質“無錫國貨展覽會紀念章”。龍光塔屹立于錫山之巔,歷經滄桑。清代同治四年(1865年)秋,一場火災使古塔遭到嚴重毀壞。1924年進行大規(guī)模重修,將古塔的主體結構改成鋼筋混凝土,并在塔頂鑄了重1.5噸、高2.85米的銅剎,塔的高度增加到32.3米,使古塔更加穩(wěn)固、壯觀。紀念章上刻繪修葺一新的龍光古塔,具有特殊的象征意義。
展覽會到11月10日結束,應民眾要求,各商號繼續(xù)廉價售賣國貨一星期。展覽會期間,籌辦者還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電影、歌舞、戲劇、魔術、雜技等應有盡有,上海、蘇州、南京等地的著名文化團體和演員紛紛來錫獻藝。本地十幾所中小學師生也登臺表演精彩節(jié)目。縣商會還舉辦名菊展出,營造節(jié)目氣氛。10月27日、11月2日和11月9日,還舉辦了三次提燈晚會,燈隊所到之處熱鬧非凡,觀者人山人海。
民國時期,無錫的產業(yè)工人數量僅次于上海,列全國第二,上海灘有“無錫人掌工商業(yè),寧波人掌金融業(yè)”之說法。1929年的無錫國貨展覽會不僅體現了“寓實業(yè)于娛樂”的宗旨,更充分彰顯了國貨展覽會為近代城市文化提供新空間與新舞臺的重要角色。
[1]周繼厚:《紀念章再現“國貨”》,上海金融新聞網,2010-4-13。
[2]陳文源、賀慰:《1929年的無錫國貨展覽會》,《文史雜志》,1997年第6期。
[3]付海晏:《展陳·營銷·娛樂:1929年無錫國貨展覽會研究》,《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