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宜金
一、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在物理學中,把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稱為功.功的概念涉及兩個必要因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F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s,二者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
例1 下列關(guān)于力對物體做功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司機用力推汽車,但汽車紋絲不動,司機對汽車做功
B.腳踢足球,足球在草地上滾了一段距離的過程中,腳對足球做功
C.學生背著書包在水平路面上勻速前進,學生對書包做功
D.女孩把一箱報刊搬起來,女孩對報刊箱做功
解析 A選項中司機用力推汽車,但汽車沒有在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段距離(即F≠0,而S=0),因此司機對汽車沒有做功.
B選項中足球在草地上滾了一段距離,是由于足球有慣性.在這一過程中,腳并沒有對足球產(chǎn)生力的作用(即s≠0,但F=0),故腳沒有做功.
C選項中書包在水平方向上通過距離,但人對書包用的力豎直向上,書包通過的距離未在人對書包作用力的方向上,故學生未對書包做功.
D選項中女孩把一箱報刊搬起來,對報刊箱施加的力豎直向上,報刊箱通過的距離也是沿力的方向,符合做功的條件.
答案 D.
易錯警示 有的同學對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把握不準,誤以為只要有力F和距離s就一定做功,忽視了通過的距離s應(yīng)在力F的方向上.
二、功的大小判斷與計算
在物理學中,“功=力×距離”,用公式表示為W=Fs.在進行功的計算時,要注意力F與距離s的對應(yīng)性,距離s是物體在力F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避免亂套公式W=Fs進行計算.
例2 小明同學用50N的力把重為30N的鉛球推到7m遠處,他推鉛球做的功是( ).
A.350J
B.210J
C.0
D.缺少條件,無法計算
解析 小明推鉛球時,推力是50N,但鉛球從拋出到運動7m遠的過程中,50N的推力并未作用在鉛球上,顯然推力與5m遠的距離并不對應(yīng).所以無法計算推力做的功.
答案 D.
易錯警示 有些同學不注意力F和距離s的對應(yīng)性,亂套公式W=Fs進行計算,而錯選A或B.
例3 如圖所示,在平地上,小明用50N的水平推力推動重100N的箱子,前進了10m,小明推箱子做了多少功?在此過程中,重力對箱子做了多少功?如果小明把這個箱子勻速舉高1.5m,他又做了多少功?
解析 初中階段研究力做功,主要有下列幾種情況:
第一種:力和物體運動方向一致,稱為力對物體做功W=Fs.
第二種:當某個力和運動方向垂直,則這個力對物體不做功W=0.
第三種:力和物體運動方向相反,稱為克服某個力做功.如向上舉高某個物體,重力方向向下,物體運動方向向上,可以稱為克服重力做了功.
小明用50N的水平推力推重100N的箱子,前進了10m,這時推力做功W=Fs
=50N×10m=500J.重力方向豎直向下,水平方向前進距離10m,力和運動方向垂直,重力不做功.把這個箱子勻速舉高1.5m,需要克服重力做功,用力F=G=100N,則W
=Fs=100N×1.5m=150J.
答案 500J,0,150J.
易錯警示 有的同學不能正確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對作用在物體上的力F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s要對應(yīng)認識不清.
三、功與能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能是物體做功的本領(lǐng),做功總是伴隨著物體能量的變化.物體“具有能量”并不等于一定要“做功”.物體可以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自己的能量,“物體做功”是能量在不同物體之間轉(zhuǎn)移,或是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間轉(zhuǎn)化.
例4 關(guān)于功與能,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一個物體能夠做功,就說這個物體具有能
B.懸掛在空中的物體因為沒有做功,所以沒有能
C.一個物體只有做了功,才能說這個物體具有能
D.物體已做的功越多,說明物體具有的能越多
解析 能是物體做功的本領(lǐng),物體“具有能”并不等于一定要“做功”,這同“有錢”并不等于“花錢”是一個道理.
答案 A.
易錯警示 能是物體做功的本領(lǐng),物體具有能不一定就要做功.物體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自己的能量.
同學們,我們在學習“功”這部分內(nèi)容時,只有把握住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明確功的大小判斷與計算,了解功與能的區(qū)別,才能掌握好“功”這部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