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黎龍
(福建省惠安縣農業(yè)局 362100)
土壤肥力高低直接關系著作物生長,影響著農業(yè)生產的結構、布局和效益等方面[1],土壤養(yǎng)分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組成部分[2]。自1982年第2次土壤普查(以下簡稱二普)以來,由于種植制度、生產措施、施肥習慣和環(huán)境條件等眾多因素變化較大,導致土壤肥力發(fā)生了較大變化,科學、合理的土壤肥力評價有較大的現(xiàn)實意義?;莅部h稻田土壤面積9600 hm2,占耕地總面積的45.1%,依托測土配方施肥項目,2008年對采集的1884個稻田土壤樣品進行分析化驗和評價,并與二普的土壤養(yǎng)分調查結果進行比較,分析土壤養(yǎng)分變化趨勢,為當?shù)乜茖W施肥提供參考。
按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guī)范要求,平均每4 hm2取1個混合土樣,按四分法保留土壤1 kg,采樣深度0~20 cm,共采集稻田土樣1884個。進行常規(guī)五項測定,有機質采用油浴加熱重鉻酸鉀氧化—容量法,全氮采用半微量開氏法,堿解氮采用堿解擴散法,有效磷采用碳酸氫鈉浸提—鉬銻抗比色法,速效鉀用乙酸銨提取—火焰光度計法,pH值采用水土比2.5∶1電位法。
土壤有機質含量 2.6~49.0 g/kg,平均(18.84±8.01)g/kg,變異系數(shù)42.52%。其中,含量豐富(﹥ 30 g/kg)的占 10.03%,中等(20~30 g/kg)的占28.13%,缺乏(﹤20 g/kg)的占 61.84% (表1)。中等和缺乏的土樣占89.97%,總體偏低,處缺乏水平。在不同土壤類型中,缺乏占比最高的是沙質田(75.00%),最少的是埭田(47.64%)。
由表2可見,二普以來不同稻田土壤類型的有機質含量變化不一。其中,黃泥沙田提高44.4%,而烏泥田下降27.5%,全縣均值提高了20.8%。說明二普以來有機質含量總體有所提高。主要原因是近20多年來惠安縣通過實施中低產田改良、沃土工程等措施,鼓勵農民增施有機肥、秸稈還田和種植綠肥等,增加了土壤有機質的投入,從而不同程度提高耕地土壤的有機質含量。
土壤全氮含量0.35~2.31 g/kg,平均(1.14±0.38)g/kg,變異系數(shù)33.33%。其中,豐富(﹥1.5 g/kg)的占18.86%,中等(1.0~1.5 g/kg)的占41.28%,缺乏(﹤1.0 g/kg)的占39.86%(表1)。中等和缺乏的土樣占81.14%,總體水平較低,屬中偏缺水平。其中,缺乏占比最高的是沙質田(66.67%),最少的是烏泥田(8.33%)。
稻田土壤全氮量較二普總體提高15.3%,不同土壤類型中只有埭田和烏泥田有所下降,分別下降11.2%和2.8%,而其他類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黃泥沙田提高最多,為44.0%(表2)。全氮量的提高與長期以來農民偏施氮肥有關,含量水平主要與土壤有機質含量密切相關,相關分析表明惠安縣耕地土壤有機質和全氮量呈極顯著正相關。
堿解氮含量23~314 mg/kg,平均(103±32)mg/kg,變異系數(shù) 31.52%,其中,豐富(﹥ 200 mg/kg)的僅占1.01%,中等(100~200 mg/kg)的占46.71%,缺乏(﹤100 mg/kg)的占52.28%(表1)??傮w屬偏缺乏水平,其中缺乏占比最高的是沙質田(75.00%),最低的是烏泥田(36.92%)。
土壤有效磷含量0.5~176.9 mg/kg,平均(25.38±19.09)mg/kg,變異系數(shù)75.22%。其中,豐富(﹥25 mg/kg)的占37.69%,中等(15~25 mg/kg)的占31.63%,缺乏(﹤15 mg/kg)的占30.68%(表1)。總體處豐富水平,其中豐富占比最多的為沙質田(50.00%),最少的是埭田(16.98%)。
表1 惠安縣稻田土壤養(yǎng)分狀況
各稻田土壤類型的有效磷含量較二普均有明顯提高,均值提高114.2%。其中,升幅最大的灰泥田,提高146.3%;升幅較小的砂埭田,提高51.8%(表2)。土壤磷素富集主要與近20多年來大量施用磷肥直接相關,而且惠安縣酸性土壤對磷素具有很強的固定作用,導致磷素在土壤中大量富集。
速效鉀含量 2~199 mg/kg,平均(60±36)mg/kg,變異系數(shù) 60.20%。其中,豐富(﹥ 120 mg/kg)的占10.30%,中等(80~120 mg/kg)的占14.76%,缺乏(﹤80 mg/kg)的占74.94%(表1)。豐富和中等的比例僅為25.06%,總體處缺乏水平。各土類缺乏占比最大的為灰泥田,達82.3%;最小的是埭田,為51.89%。
從表2可見,不同稻田土壤類型速效鉀含量較二普均有所下降,下降最多的是砂埭田,為43.8%;最少的為埭田,下降15.0%;全縣均值下降29.9%。表明二普以來,惠安縣稻田土壤速效鉀含量總體水平下降幅度較大。究其原因,一是惠安縣地處南亞熱帶,高溫多雨,礦物風化淋溶作用強烈,土壤保肥能力弱,致使土壤鉀素易于淋失;二是鉀肥價格偏高,長期以來農民鉀肥投入量少,耕地土壤原有鉀素被大量消耗,導致土壤鉀素含量明顯下降。
表2 惠安縣稻田土壤養(yǎng)分含量變化趨勢
稻田土壤pH值3.7~8.4,總平均值5.76±0.69,變異系數(shù)12.21%,整體偏酸。其中,強酸(﹤4.5)的占 1.86%,酸性(4.5~5.5)的占37.37%,弱酸(5.5~6.5)的占52.65%,中性至弱堿(﹥6.5)占8.12%。不同土壤類型中強酸、酸性土壤占比最大的是灰泥田(43.79%),最小的是沙質田(25.0%)。
惠安縣稻田土壤偏酸,堿解氮含量處于總體偏缺乏水平,土壤有機質、全氮、速效磷含量較二普均有所提高,但只有速效磷處于豐富水平,有機質、全氮量仍處偏低水平,而速效鉀含量則呈較大幅度下降,且處于缺乏水平,不同土壤類型養(yǎng)分水平有所差異。
因此應根據(jù)具體情況,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科學、合理施肥,在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的基礎上,應注意施用石灰或選擇堿性肥料,防止土壤進一步酸化,合理輪作,用養(yǎng)結合,大力推廣秸稈還田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建議以適施氮肥、增施鉀肥、控施磷肥為主。根據(jù)水田養(yǎng)分狀況及多年的試驗、示范結果表明,惠安縣水稻田每667 m2氮、磷、鉀施用量及比例應掌握:早稻施用N 10 kg,氮、磷、鉀比例為1∶0.35∶0.95,晚稻施 N 9 kg,氮、磷、鉀比例 1∶0.22∶1.06。
[1]顏雄,張楊珠,劉晶.土壤肥力質量評價的研究進展 [J].湖南農業(yè)科學,2008(5):82-85.
[2]駱伯勝,鐘繼洪,陳俊堅.土壤肥力數(shù)值化綜合評價研究[J].土壤,2004,36(1):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