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玉
(新疆喀什師范學校(喀什地區(qū)實驗中學) 新疆喀什 844000)
試分析中學體育教學中運動損傷的應對措施與預防
張佳玉
(新疆喀什師范學校(喀什地區(qū)實驗中學) 新疆喀什 844000)
我國高校教育的發(fā)展速度越來越快,高校體育教學占到的比重越來越大?,F階段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因為不注意運動方法、缺乏課前準備、身體素質較差等多種原因,經常造成學生運動損傷,對學生的體育學習造成了障礙。本文中作者分析了高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運動損傷,并根據自身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出了常見運動損傷的應對措施與預防方式,減少運動損傷發(fā)生的可能性。
高校 體育教學 運動損傷 應對措施 預防
(1)皮膚擦傷,這類傷痕表現為外部皮膚角質層的剝落,局部出血,輕微擦傷后主要應對措施為擦抹涂汞溴紅溶液(紅藥水)。傷口干凈(不干凈的用清水沖洗干凈)者,涂上紅藥水或紫藥水或貼上創(chuàng)可貼即可自愈。如果傷口大面積淤血性擦傷,則采取生理鹽水沖洗的方法進行消毒,再以紗布覆蓋。(2)刺傷以及切割傷這類傷口深度大,容易感染,在應對過程中先要壓迫止血,采用繃帶固定傷口,因為傷口較深,因此清理傷口有難度,要及時送往醫(yī)院采用注射破傷風針的方式防止感染,頭部的開放性傷口要及時止血,并及時送往醫(yī)院就診。較嚴重的首先需要止血,酌情采取冷敷法、抬高肢體法、繃帶加壓包扎法、手指直接指點壓止血法等方法進行處理,必要時到醫(yī)院進行傷口清洗、縫合、上藥、包扎等處理,以免感染或流血過多。
體育鍛煉中常見的運動性損傷就是肌肉拉傷,急劇收縮或者拉伸肌肉而造成了肌肉細微損傷,還有部分撕裂或者斷裂的肌肉,皮下出血、肌肉塊的硬化以及拉傷部位劇痛都是肌肉損傷后的一些表現,肌肉拉傷后需要采取冷水局部沖洗或者毛巾冷敷的方式緩解疼痛,服用止疼和止血類藥物,采取包裹涂藥的方式消除腫脹。
外力的巨大作用下,人體關節(jié)部分會受到向外一側的壓力導致身體損傷關節(jié)周圍的軟組織會因為壓力過大,導致韌帶、肌腱產生撕裂,這就是關節(jié)扭傷。關節(jié)扭傷后需要停止關節(jié)活動,并固定關節(jié)部位,盡量采取按壓或者適當調整位置的方式,環(huán)節(jié)關節(jié)疼痛和止血,檢查關節(jié)是否脫節(jié)。另外還要采取必要的冷敷,減少活動,防止肌肉與神經組織造成二次傷害。應對關節(jié)扭傷,應該加強對出血之處的止血治療、止痛治療,還要將受傷者的肢體抬高,以免造成毛細血管的血液逆流,引起腫脹,另外取來大量冷水淋洗干凈傷口,并進行冰敷,讓血管收縮,減輕出血狀況和疼痛感,不能隨意揉動傷口和出血處,防止造成更加大量的出血狀況,導致身體關節(jié)部位的永久損害,在受傷處壓上藥棉用繃帶固定傷口包扎部位,減輕出血狀況,形成壓迫,經過這些簡單處理后立即將受傷人員轉送醫(yī)院進行治療和傷口處理,避免耽誤治療。
骨折是骨頭完整性或者連續(xù)性的中斷,骨折是體育運動損傷最嚴重的一種,骨折發(fā)生時一般表現為局部的腫痛與運動功能的障礙。骨折一般分為開放性骨折與閉合性骨折,閉合性骨折較為常見。開放性骨折發(fā)生后應對措施盡量減少骨折部位的細菌感染,保證木板對身體骨折部位的固定,運用消毒紗布對傷口做出處理。閉合性骨折一樣采取硬物固定的方式固定骨折部位。
“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暫時性功能障礙”就是給予腦震蕩的定義,一般是在輕度暴力打擊頭部后,產生的意識短暫喪失,隨即清醒,近事可有遺忘,神經系統(tǒng)病理解剖無明顯變化,無器質性損害,它所表現出的一過性神經功能改變,可能與腦組織受暴力打擊后引起的病理生理變化有關,但是在一些因腦震蕩死亡的病例和拳擊手反復受到腦部撞擊后發(fā)生慢性腦萎縮甚至一些嚴重的神經系統(tǒng)疾病(如拳王阿里)。近來的研究發(fā)現,遭受暴力部位的神經元有線粒體的腫脹、神經軸突的損傷,尤其是有反復、長期腦震蕩的病例,其腦組織的軸突變性和代謝紊亂尤為顯著,可引起嚴重的后遺癥。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將對腦震蕩賦予新的定義。腦震蕩的護理一般是將傷者腦部保持平穩(wěn)狀態(tài),轉入涼快通風的地方休息,保持傷者的相對安靜,仰臥在平坦的地方,將頭部進行冷敷,注意身體的保暖,及時送往醫(yī)院就醫(yī)。
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發(fā)生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心理原因,現代化社會發(fā)展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學生不重視體育運動,疏忽體育課程內容,對體育課程的認識并不清晰,導致了自身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提升了體育運動中的風險,學生產生了恐懼心理,容易發(fā)生運動損傷。比賽、教學或訓練課組織不當。如缺乏醫(yī)務監(jiān)督(致有傷病或過度訓練的運動員參加運動)、不遵守訓練原則、缺乏保護、競賽組織安排不當(如比賽路線、時間的選擇、項目次序的安排不當等)、場地器材不合衛(wèi)生要求、保護服裝的損壞和不合要求等等,都可能導致各種運動損傷。
體育活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使得運動損傷減少,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充分的做好準備活動。體育教學中因急于參加體育活動的年輕人的沖動心理和季節(jié)氣候(如冬天)的影響,使得準備活動沒有充分的時間或強度,甚至被忽略,骨骼、肌肉系統(tǒng)及內臟都處于靜息狀態(tài),降低了關節(jié)和肌肉活動能力,運動損傷就極易出現。一定強度的運動之后,處于興奮狀態(tài)下的身體,肌肉的強直得到緩解,使得運動后的肌肉酸痛及慢性損傷減少,同時還加速循環(huán)和代謝。
身體素質是指人體肌肉活動的基本能力,對人體各個器官系統(tǒng)的機能綜合發(fā)揮效力的綜合反映統(tǒng)稱,身體素質一般包括力量與耐力、速度與敏捷性,還包括柔韌性。如果身體素質不佳、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運動機能差、帶傷或病后初愈等,都不能使體育運動的技術動作順利而正確的完成,使運動項目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危險性增加,提高了運動損傷的發(fā)生概率。身體素質較差運動能力不足,可以通過一個測試來觀察,測試內容是一個正常人一口氣上四樓,心率在100~130次者體質最佳,140~180次身體素質一般,心率在200次以上的身體素質都很差。
高校體育運動的場所一般都是戶外,在戶外的運動場地或運動器械,常常會因為一些天氣、環(huán)境受到影響,下雨對器械的腐蝕,導致運動器械的安全性下降,產生了運動的安全隱患,運動場地中一些操場跑道的選材比較低劣,導致了下雨或陽光曝曬造成了場地跑道的不平整,產生了大量的沙坑以及一些異物,損壞了器械,在雨雪天更容易產生運動隱患,提升運動風險。
在高校體育教學的開展過程中要積極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教師要樹立學生的正確的運動觀念,保持學生積極向上的運動心理,要教會學生如何運動,如何保持自身的安全,減少損傷。在課前要做足準備活動,幫助學生樹立一種健康的人生觀念,消除不必要的焦慮情緒,讓學生正確理解運動的發(fā)展目標,讓學生了解身體素質與運動結合的有益性,積極的參與體育鍛煉。
高校體育鍛煉對處于這個年齡段的青年人的身體素質與身體機能的要求更高,因此對身體鍛煉的運動標準也就更高,學生們在課前要做足準備工作,才能有效緩解課程過程中教師講授實踐活動的運動負荷,充分的準備活動,可以調動學生的身體運動系統(tǒng)的積極性,保證學生身體運動系統(tǒng)處于興奮狀態(tài),更好地發(fā)揮運動效果。
高校體育場所和體育教學的運動器械需要定期維護和檢查,一旦發(fā)現問題必須要得到及時解決,以免引起后期的安全問題,導致學生在體育課程中受到身體的損傷。要使得學生運動時恐懼心理消除的重要客觀條件是參加的體育活動是在有保護措施的情況下進行的,同時可以使客觀條件不足產生的不必要損傷有所減少。
[1] 陳學海.運動醫(yī)學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價值[J].中外醫(yī)療,2008,27(25):103.
[2] 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0:273-280.
[3] 魏春琴,劉強.常見運動損傷及其急救處理[J].科技信息,2009,30(31):16-19.
[4] 陳淑霞.加強與改進高等醫(yī)學院校醫(yī)學英語教學工作的若干思考[J].福建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2):13-16.
[5] 劉峰,白曉荃.高校體育教學中運動損傷的應對及預防[J].包頭體育學院學報,2010:44-47.
G807.3
A
2095-2813(2013)09(c)-0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