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錦
(安徽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1)
目前來說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就是水泥混凝土,但是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和建筑結構的不斷變化,在某些特殊領域,水泥混凝土已經(jīng)勝任不了人們的期望,于是有著特殊性能的高強高性能混凝土應運而生,這也是迄今為止最完善的混凝土品種。作為一種新型的高技術含量的混凝土,高強高性能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礎上采用現(xiàn)代混凝土技術制作的混凝土,主要是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高強高性能混凝土不僅具有高強度,還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和高抗?jié)B能力,能更好的滿足結構功能要求和施工工藝的要求,最大限度的延長混凝土結構的使用年限,降低工程造價。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建筑結構向著更高的方向發(fā)展,這就對混凝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強度、高彈性模量、輕質、低徐變率、較高的工作性、早期強度與耐久性高的特性,因而具有這些特征的高強高性能混凝土便得到更廣泛的應用,這也使得高層建筑的安全壽命大大提高到一百年以上。
高強高性能混凝土的出現(xiàn),給土木工程界最直接的沖擊是對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視有所加強了,粉煤灰、礦渣等摻合料的使用增多了,預拌混凝土更普遍了。目前在中國北京、上海等地已經(jīng)有許多企業(yè)能夠供應C80以上商品預拌混凝土、超高強商品混凝土的能力。然而,在高強高性能混凝土帶給我們巨大益處之時,它的負面作用也開始顯露,首先就是其材料組成和配合比十分復雜,生產(chǎn)相對麻煩且成本高;其次是近年來國內外發(fā)生了較多起“高強高性能混凝土”結構開裂的情況,特別是早期開裂問題更為普遍。由于高強高性能混凝土的配置特點較為復雜獨特,具有高膠凝材料用量、低水膠比與摻人大量活性摻合料等特點,使其與普通混凝土有很大的差異,隨之帶來了它的早期體積穩(wěn)定性差、容易開裂等問題。
我國89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中的某些條文已經(jīng)不再適用于高強高性能混凝土,對于新技術的應用,目前在設計工作中主要是參考《高強高性能混凝土結構設計指南》和《高強高性能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而且新規(guī)范中對混凝土強度等級也做出了新的規(guī)定,取消低強等級C7.5和C10級,增加高強等級C60-C80級。在新型混凝土的特殊力學性能方面,對其應用范圍和較高強度的利用加以必要的限制, 同時調整設計參數(shù)和增加構造措施保證結構的延性。
為了保證混凝土的高強度,配置的混凝土擁有低水灰比與致密的微觀結構,這就使得其很高的強度和抗?jié)B性能,但是隨著這些新型混凝土的使用,一些問題也逐漸表現(xiàn)出來:較大的脆性、低防火能力、長期強度增長很少和自收縮問題。因此,在高強高性能混凝土結構設計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要保證構件的延性。
對于梁柱的結點核心區(qū),其抗剪驗算可以按照新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來進行,當然,不僅僅要進行抗剪驗算,還要從構造上采取一定的措施來增強結點:為增強梁對柱的約束,可采取梁端水平加腋的方法,保證梁寬要大于柱寬的一半,對邊、角柱宜使外墻適當外移,采取加挑梁的結構布置方法使節(jié)點四周均處于四面均有梁的約束中。
混凝土強度等級變化的部位通常是在梁柱的分界面處,在設計時要注意梁端混凝土的高強高性能設計,以改善梁的延性和梁縱筋在核心區(qū)中的錨固性能,提高梁端抗剪能力和減少柱核心區(qū)剪力。在具體工程實際中,分界面采用加楔或綁扎篩網(wǎng),先澆筑高強高性能混凝土,再澆筑普通混凝土。
為了詳細說明高強高性能混凝土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下面結合某機場航站區(qū)的擴建工程為例,來闡述此技術的具體應用。機場航站區(qū)的擴建工程要求極高,該區(qū)結構整體要求是采用高強高性能混凝土,對混凝土的應用以及整個工程的施工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高強高性能混凝土在此工程中的應用包括制作與施工2個方面,要求這兩方面必須有效的結合在一起,相互照應,不僅在生產(chǎn)階段要采取相應措施,在施工階段也要注意必要的技術措施來配合施工,才能保證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質量。可以在振搗時采用高頻振搗器,但是實際操作時要嚴格根據(jù)規(guī)定要求來進行,避免出現(xiàn)振搗不足或者過勁的情況;為了防止裂縫的發(fā)生或者減小裂縫的嚴重程度,可以將振搗與壓面操作多進行幾次;為了防止混凝土內部嚴重失水,要加強對混凝土的早起養(yǎng)護。
用C60高強混凝土配合以及采取了一定技術處理之后的C60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各澆筑一段形體相同的墻,然后測試混凝土內部問題以比較二者水化熱情況。7天的測試期過后可發(fā)現(xiàn),后者的水化熱峰值比前者要低不少而且出現(xiàn)的時間也推遲了不少。然后測試摻入復合高效減水劑的混凝土的凝結時間,結果發(fā)現(xiàn)比正常要推遲了10多個小時,測試該混凝土的坍落度也是極大的降低了損失率。對該混凝土配比成型的抗?jié)B試件進行28天的抗?jié)B試驗,發(fā)現(xiàn)試件內部滲水高度在5-10mm左右。這些試驗證明該混凝土具備高強度、低水化熱、小收縮性、良好耐久性和抗?jié)B性等主要技術特點,可用于該工程。
作為傳統(tǒng)混凝土技術的突破,高強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與應用,使得工程領域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對于建筑結構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不僅如此,高強高性能混凝土還對建筑節(jié)能、工程質量、工程成本等有著比較積極的意義。根據(jù)高強高性能混凝土的發(fā)展和廣泛應用,看以預期,在不久的將來,其應用必將更為廣泛,其更多的工程功效也有待我們的開發(fā)和利用。
[1]陳益民,賀行洋,李永鑫,等.礦物摻合料研究進展及存在的問題[J].材料導報,2006,(08).
[2]陸有軍,哈金福.多種摻合料復合配置高強高性能混凝土的試驗[J].寧夏工程技術,2006,(03).
[3]吳建華,蒲心誠,劉芳.大摻量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配制技術[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