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簡 汲
春節(jié),達(dá)斡爾語稱“阿聶”,是達(dá)斡爾族民間最大的節(jié)日。每年一過臘八,人們就開始忙著準(zhǔn)備。母親們要給子女趕制過年的新鞋新衣;父親們則要進(jìn)城辦年貨——酒、年畫、對聯(lián)紙、鞭炮、香、蠟燭、點心、水果、女孩的頭花頭繩等等,辦完年貨,還要承擔(dān)套磨磨面、屠宰年豬的工作。母親們做完新衣新鞋,就要趕制“西日格勒”“瓦特”等點心,包餃子、蒸粘豆包和酸甜野果餡的饅頭,炒燉各種宴菜,做好后凍起來保存,節(jié)日期間吃現(xiàn)成的。小年一過,越發(fā)緊張起來,女人要打掃屋子,拆洗被褥,做到窗明幾凈,物見原色,墻面要用白土刷得雪白,連屋內(nèi)大梁柁都擦得發(fā)亮;男人要打掃院子、畜圈、磨房等。臘月二十九那天要寫對聯(lián)、貼對聯(lián),大小門上都貼上新鮮的紅對聯(lián),墻上的年畫,窗戶上、佛龕下的彩色剪紙掛旗兒,則更給家家戶戶增添了節(jié)日氣氛。
除夕,達(dá)斡爾語稱“布圖”。這一天,各家男人要在大門外正前方村路中間,用干燥的牛馬糞堆起兩大垛煙火堆,太陽偏西時,由主事的男人去點燃。人們趕在日落前梳洗穿戴好,全家出動,把年三十的豐盛飯菜各拿一些,帶上酒壺,來到煙火堆旁,由長老向煙火堆焚香敬酒,并將肉食、餑餑、餃子以及各種美味佳肴拋向火堆,禱告新的一年里人畜安康,去邪免災(zāi),五谷豐登,生活興旺發(fā)達(dá),還有緬懷祖先的意思。作為契丹人的后裔,這種習(xí)俗是繼承了契丹人在除夕時向火禮拜的古俗。
祭火回來后,全家人在吉祥和諧的氛圍中圍繞炕桌,開始吃除夕晚餐。這頓飯以豬后腿肉和各種帶骨頭的手把肉為主,還有牛、羊、雞、魚肉;大米飯、饅頭、稷子米飯,燉豬肉干豆角絲粉條為副食。吃飯時講究祖輩坐在正位,兒孫圍繞兩邊。各種肉、菜第一口都要先敬長老,然后兒孫方可吃。吃完除夕餐,家家戶戶要在門前懸掛各式燈籠,有的人家在大門一側(cè)樹一高桿,桿頂升上大燈。此時,長輩代表家族向天神、北斗七星等諸神以及祖神供奉點心、奶皮和酒等祭品,并焚香進(jìn)香點燃“出庫其”(用面做的燈)叩拜。接下來要到正房西側(cè)雪地上插香,朝西南方向(契丹始祖可汗廟和遼太祖耶律阿保機(jī)安葬所在地——木葉山)叩拜,表示緬懷民族祖先契丹。這種祭奠一直延續(xù)到正月初五。待長老回屋坐定后,全家人要向長老敬酒、叩頭辭舊歲,祝壽;老人在接受拜年時,也要對晚輩賜予最好的“希若”——祝福:有時老人假裝不賜“希若”,跪著的調(diào)皮鬼也就不起來,以此逗個樂趣。全家給老人拜完年,接下來按輩分依次序拜年。家里拜完年后,男人還要帶領(lǐng)兒子,到本屯同一宗族親叔伯家向長輩叩頭拜年,接下來到姑姑、舅舅、姨家拜年。
正月初一早晨,天剛放亮,人們就起來了,長老敬神祭祖完畢,人們又像除夕夜似的,按輩分依次序先在家里拜年,吃完餃子再出去拜年。遇到拜年的人群就一同前往,有時多達(dá)幾十人,很是熱鬧。如果到了房子小的親戚家,主人會敞開里外門,里屋站不下,大家就在外屋和房門外高聲叩拜新年。老人們在接受敬酒叩拜時,嘴里都會念念有詞地說些最好的“希若”祝詞:“起來起來,新的一年里要有個豐收,過個富裕太平的日子!”“行啦行啦,新的一年里愿你生個大胖小子!”等等。男人們的拜年持續(xù)到中午。中午以后,女人們就開始拜年了。這種拜年活動一直延續(xù)到正月初五。
初五以后,“過年”就轉(zhuǎn)入以歌舞、游玩等文娛、體育活動為主了。青少年喜歡成群結(jié)隊打“貝闊”——曲棍球;中壯年男子則舉行射箭、賽馬、摔跤等活動。夜晚降臨,人們喜歡做模擬各種動物的化妝游戲,達(dá)斡爾語叫“阿巴嘎日迪”,或者聚在一起,聽藝人吟誦“烏欽”,講故事,說笑話,唱歌。小孩們喜歡玩“薩克”;老年人喜歡玩玩紙牌取樂;大姑娘、小媳婦們則歡聚在居室寬綽的人家里,跳“哈肯邁”舞和玩“請舞神”的游戲。
達(dá)斡爾人認(rèn)為初一是雞日,初二是狗日,初三是羊日,初四是豬日,初五是馬日,初六是牛日,初七是人日。在初一至初六的日子里,盡量要給上述家畜家禽提供良好的飼食。這完全繼承了祖先契丹的古俗。
歡度春節(jié)的活動一直延續(xù)到正月十五。達(dá)斡爾語稱這一天為“哈欽”,認(rèn)為是天神歸界的節(jié)日,也算小年。因此,正月十四晚上要向諸神供陳祭品,燒香叩頭;孩子們則提著燈籠左鄰右舍串著玩?!笆囊允职讶?,十五早晨吃餃子”,“哈欽”一過,春節(jié)活動就告結(jié)束了。
正月十六達(dá)斡爾人稱為“哈吾都日”(黑日),也叫“闊吾都日”(抹灰日),從這一天起就該干活了。正月十六這天,每家的老奶奶們雞叫時就起來,從家中燒飯的大鍋臍下用勺摳下一點黑灰,給睡得正香的兒孫們腦門上點個黑點兒,祈求避邪免災(zāi),太平一年。這一天,每家當(dāng)嫂子的可要“倒霉”了——小伙子們用鍋底黑灰拌上豆油或豬油,有調(diào)皮的甚至拌上勒勒車軸上的黑油,揣在兜里,走家串戶,趁嫂子們不防備時,突然襲擊,給人家抹上一臉黑;而有些聰明的嫂子早有準(zhǔn)備,幾個人聯(lián)合起來,抓住一個小伙子,就給他抹個夠,直到小伙子告饒或老人出面求情才罷休。因為正月十六“抹黑”是圖吉祥,因此任何人被抹一臉黑也不會急眼、生氣,相反都高高興興的。一些好睡懶覺的人也不能“幸免”,在被窩里就被“抹黑”了。碰巧遇到過路人,也要騎上馬追上去給“抹黑”,祝他一路順風(fēng),一年平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