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阿俠(陜西省永壽縣中醫(yī)院婦產科護理部,陜西 永壽 713400)
壓力性尿失禁是臨床較為常見的產后并發(fā)癥,是產婦在分娩中由于骨盆結構和盆底肌肉受到損傷,從而在產后腹壓升高時,不存在膀胱張力增加和逼尿肌收縮的情況下,不自主溢出尿液的癥狀,給產婦的產后恢復及生活質量帶來了不利影響[1]。筆者進一步探討盆底肌鍛煉對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10月~2012年10月間來我院行產前檢查的正常健康妊娠婦女8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4例。觀察組產婦年齡21~34歲,平均(27.6±1.5)歲;孕周16~33周,平均(24.8±1.7)周;初產婦36例,經產婦8例。對照組產婦年齡22~37歲,平均(28.3±1.7)歲;孕周14~34周,平均(25.4±1.6)周;初產婦38例,經產婦6例。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產婦給予常規(guī)健康教育,觀察組在此基礎上予妊娠前給予盆底肌鍛煉指導。由專人負責對產婦進行一對一的盆底肌鍛煉指導,向產婦詳細介紹盆底肌功能訓練的目的、方法、意義、產后開始訓練的時機及相關注意事項[2]。盆底肌鍛煉主要以為縮肛運動為主,囑其仰臥放松,兩腿屈曲,腳心平貼地面,盡力抬高臀部,夾緊肛門,持續(xù)10~15 s,再慢慢落回,避免腹部吸氣加壓和腿部及臀部肌肉的參與,反復做10個來回為1組,每天早晚各做1組,連續(xù)堅持鍛煉2個月[3]。
1.3 觀察指標:于分娩后對兩組產婦進行6周的隨訪,觀察盆底綜合肌力情況以及尿墊試驗陽性率,盆底綜合肌力評價標準參照薛淑親的評分標準,評分越高說明盆底綜合肌力恢復越好[4]。所有產婦均按國際尿控協(xié)會推薦的1 h測尿墊重量試驗來評估尿失禁的嚴重程度,尿墊的重量增加>2 g表明有漏尿存在,以此計算尿墊試驗陽性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使用SPSS 15.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各項參數(shù)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產婦的盆底綜合肌力評分為(4.18±0.46)分,優(yōu)于對照組產婦的(3.07±0.32)分,觀察組產婦的尿墊試驗陽性率為18.2%(8/44),顯著低于對照組產婦的40.9%(18/44),兩組產婦在盆底綜合肌力以及尿墊試驗陽性率方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的發(fā)生率較高,嚴重影響到了產婦的生活質量和生殖健康。壓力性尿失禁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妊娠和陰道分娩造成的下尿路支持結構損傷以及陰部神經損傷是主要的致病因素[5]。因此孕期積極進行盆底復健的行為治療和物理治療,有助于預防產后尿失禁。
臨床研究報道,孕期系統(tǒng)的盆底肌鍛煉可提高盆底肌力,預防產前、產后尿失禁的發(fā)生[6]。本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孕期對產婦進行盆底肌鍛煉指導,可以顯著改善產婦產后的盆底綜合肌力,降低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的發(fā)生率。有意識、有節(jié)律的收縮尿道口、陰道、肛門周圍的肌肉,能增加盆底肌的緊張度和收縮力,改善盆底肌的血液循環(huán),促進盆底肌的張力恢復。孕產期造成的盆底肌改變,可為短暫性改變,也可為永久性改變,故若在孕期和產后積極進行盆底肌康復鍛煉,可促使受損的盆底肌得到一定恢復,有效降低尿失禁和生殖器脫垂的發(fā)生率[7]。
[1] 李 妍,黃 麗,白 淑,等.Kegel盆底肌鍛煉對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12):144.
[2] 李麗麗,張陽平,傅 葵,等.盆底肌鍛煉對產后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預防與治療[J].中國藥物與臨床,2009,9(6):519.
[3] 黃沁心,林海玲.康復理療聯(lián)合盆底肌鍛煉治療產后早期壓力性尿失禁的療效觀察[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2,19(11):1718.
[4] 薛淑親.女性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的康復護理[J].全科護理,2009,7(27):1721.
[5] 黃寶良,曾月蘭,梁良芳.盆底肌鍛煉對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1,32(6):988.
[6] 初劍英,黃 靜,楊海燕,等.盆底肌鍛煉對產程的影響及產后尿失禁的預防[J].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2009,43(12):1134.
[7] 馮潔梅.早期盆底肌鍛煉對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的影響[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2,18(13):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