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 琳
近幾年,我國的電視傳媒行業(yè)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這種趨勢在豐富公眾文化生活的同時,也給電視臺的運營帶來較大的壓力。這一點對于地方級電視臺尤為突出。同其他類型的電視臺相比,地方電視臺的綜合實力相對較弱,市場競爭力相對較差。這就要求地方級電視臺應該利用包括活動營銷在內(nèi)的一切手段,提高自身的社會影響力與活動的宣傳效果,從而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大的優(yōu)勢。電視活動營銷指的是電視媒體以自身的傳播功能為依托,通過舉辦各類活動從而實現(xiàn)營銷目標的過程。這些活動一般包括主題活動、電視晚會、有獎競猜等。
電視活動營銷作為電視臺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升地方級電視臺的市場競爭力具有積極的意義。電視活動營銷能夠幫助地方級電視臺增強盈利能力與提升社會影響力,促使其更為快速地發(fā)展。同時,電視活動營銷還能夠推動電視傳媒活動的多樣化,有力豐富了公眾的精神生活。為此,本研究將以鹽城電視臺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地方級電視臺活動營銷策略。
如今,不少地方電視臺已經(jīng)意識到電視活動營銷在自身發(fā)展中的重要意義,并投入了大量的資源開展活動。但是,地方級電視臺舉辦的活動原創(chuàng)的比較少,更多是借鑒甚至照搬其他電視臺的活動。這導致活動的同質(zhì)化現(xiàn)象非常嚴重。這就要求地方級電視臺應該依據(jù)自身的特點,積極打造品牌活動。首先,地方級電視臺要為活動投入必要的人力和物力。地方級電視臺工作人員要意識到活動營銷的價值,并為營銷活動的開展提供必要的資源支撐。必要的資源投入可以保證活動宣傳的效果,從而促進活動品牌的形成。鹽城電視臺可以組建負責活動營銷的部門。這一部門的工作人員能夠?qū)B氊撠熁顒訝I銷的策劃、組織和宣傳活動。這能夠保證活動營銷實現(xiàn)專人負責,從而保證活動的開展具有充分的人力。其次,地方級電視臺要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借鑒其他電視臺的活動固然是開展營銷活動的一條重要途徑。但是,借鑒并不意味著照搬,而是學習之后的創(chuàng)新。為此,地方級電視臺應該以新的思路,去設計與開展活動營銷,增強活動的吸引力。鹽城電視臺可以在學習其他電視臺的基礎上,依據(jù)鹽城公眾的需求,在活動營銷上進行大膽的創(chuàng)新,增強活動的效果。再次,營銷活動需要得到大力的宣傳。鹽城電視臺應該依托自己在當?shù)氐膬?yōu)勢資源,對舉辦的活動進行大力的宣傳。這可以增強活動對公眾的吸引力,從而起到打造品牌的良好效果。
地方電視臺在開展營銷活動的時候,應該積極融入地方元素,增強活動的吸引力。地方元素的融入,可以拉近活動與當?shù)毓娭g的距離,增強活動的社會影響力,還能夠增強公眾對當前社會、經(jīng)濟與文化的關注程度,這無疑能夠增加公眾對當?shù)匕l(fā)展的支持力度。可見,這對提高活動的經(jīng)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具有一定的意義。地方級電視臺在這方面能夠利用自身在地方獨特的優(yōu)勢,挖掘地方元素的潛力,使其服務于活動營銷。為此,鹽城電視臺可以在活動營銷中積極融入地方元素,提升活動的效果。鹽城電視臺可以依托《串場星空》欄目,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公益宣傳活動。例如,在節(jié)目介紹鹽城出租車生存狀況之前,鹽城電視臺可以舉辦關心鹽城出租車司機的相關公益活動。這既能夠吸引人們對鹽城出租車司機群體的關注,也可以為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節(jié)目做好宣傳工作。
做好活動營銷活動有賴于完善的宣傳渠道。完善的傳播渠道可以提升節(jié)目的宣傳效果,吸引更多的公眾對節(jié)目進行關注與支持。基于此,鹽城電視臺要積極構建完善的宣傳渠道,做好活動營銷工作。第一,以門戶網(wǎng)站為平臺做好活動的宣傳工作。門戶網(wǎng)站已經(jīng)成為人們了解電視臺的一個重要渠道,因此,鹽城電視臺要加強門戶網(wǎng)站的建設工作,并利用其對播放電視劇與特色活動進行充分的宣傳。第二,可以依托戶外媒介對活動進行營銷與宣傳。鹽城電視臺可以充分利用戶外大屏幕、LED、公交廣告等媒介渠道,對活動進行全方位的宣傳。比方說,可以與公交機構合作,有效利用公交廣告,對即將播放的電視劇進行宣傳與報道,這對于提升電視劇的收視率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第三,舉辦主持人見面會,對活動進行宣傳。例如,鹽城電視臺可以舉辦《美女幫》主持人見面會,讓該欄目的主持人同觀眾進行交流,并為其提供相應的幫助。可以增強欄目的宣傳力度,提升該欄目在鹽城地區(qū)的影響力。
[1]向志強,范娟霞.試論媒介活動營銷[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4).
[2]王琳,羅憶.中國電視活動營銷的經(jīng)濟學分析[J].新聞大學,2006(4).
[3]何鎮(zhèn)飚,王興華.傳媒影響力的雙市場營銷策略[J].當代傳播,2005(5).
[4]賈國飚.媒介營銷[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