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冬雷 王敏敏
(江蘇省啟東市匯龍鎮(zhèn)農(nóng)業(yè)綜合服務中心 226200)
紫背天葵又名紅鳳菜、紅番莧、紅背菜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食用部分為帶葉嫩梢,是一種集營養(yǎng)保健與特殊風味為一體的高檔蔬菜,富含鐵素、維生素A、黃酮類化合物及酶化劑錳元素,具有活血止血、解毒消腫等功效,對兒童和老人具有較好的保健功能。紫背天葵可提高人體抗寄生蟲和抗病毒的能力,對預防腫瘤有一定效果,還具有治療咳血、血崩、痛經(jīng)、支氣管炎、盆腔炎及缺鐵性貧血等功效。紫背天葵生熟食俱佳,可涼拌、做湯,也可素炒、葷炒,柔嫩滑爽,風味別具一格。大棚栽培紫背天葵病蟲害少,生長健壯,產(chǎn)量高,品質(zhì)好,可周年供應,經(jīng)濟效益較高?,F(xiàn)將其特征特性及大棚高產(chǎn)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紫背天葵全株帶肉質(zhì),根粗壯,莖直立,株高0.5~1m,多分枝,帶紫色,有細棱;葉互生,莖下部葉有柄、上部葉無柄,葉片橢圓形,長6~10cm,先端漸尖,基部下延,邊緣有粗鋸齒,葉片正面綠色,背面紅紫色,無毛;10~12月開花,頭狀花序直徑為0.5~2cm,花序梗遠高于莖頂;花黃色,全為兩性管狀花;瘦果矩圓形,扁,有縱線條,被微毛,冠毛白色,絹毛狀。紫背天葵喜溫暖潮濕環(huán)境,生長適溫20~25℃,耐旱,在夏季高溫干旱條件下不易死亡,喜強光照,若光照不足則生長細弱。對土壤要求不嚴,黃壤、沙壤、紅壤土均可種植,適宜pH值為6.5~7.5。
2.1.1 準備苗床 在大棚內(nèi)做苗床,每m2苗床施腐熟有機肥3kg,耕翻后整平耙細,肥土混合均勻。筑苗床寬1.2~1.5m,長度視育苗量而定。
2.1.2 扦插繁殖 紫背天葵的莖節(jié)部易生不定根,目前多采用扦插繁殖育苗。大棚育苗可以周年繁殖,夏季育苗可覆蓋遮陽網(wǎng)。從健壯的母株上剪取分枝,根據(jù)分枝長度再剪成每段帶5節(jié)葉片的枝條,摘去枝條基部2片葉,枝條基部3cm左右沾生根液,然后插于苗床上。扦插株距為6~10cm,枝條入土深約2/3,澆透水,10~15d即可成活。
2.1.3 苗床管理 紫背天葵扦插成活前,大棚溫度保持在25~30℃,保持土壤濕潤,發(fā)現(xiàn)表土干裂應及時噴水。扦插成活后,大棚溫度保持在20~25℃,追施1次1%尿素溶液。
紫背天葵根系形成后即可帶土移植。定植前,在大棚內(nèi)清理前茬,耕翻整地施肥,每667m2施腐熟有機肥1000kg、復合肥50kg,肥土混合均勻,整平耙細。一般6m寬大棚筑6畦。畦寬50cm、高10cm,畦溝寬50cm,畦中間擺放1根滴管帶,用于灌水施肥,然后覆蓋黑色地膜準備定植。在小高畦兩側(cè)定植2行紫背天葵,株距30~40cm,定植后澆足活棵水。
2.3.1 肥水管理 紫背天葵開始采收后,每采收1次追肥1次,每667m2施尿素10kg左右或噴施高效腐殖酸葉面肥。采用滴管勤灌水,小水勤澆,保持土壤濕潤。
2.3.2 溫度管理 緩苗期間應閉棚保溫促進幼苗成活。生長期大棚溫度保持在20~25℃,晴好天氣揭膜通風換氣,保持棚溫不超過25℃。
(1)莖枯?。嚎蛇x用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防治。(2)白粉?。嚎蛇x用20%三唑酮乳油1500~2000倍液或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防治。(3)潛葉蠅:及時清理殘株老葉,減少大棚內(nèi)成蟲羽化數(shù)量;在卵孵化高峰期至幼蟲潛食始盛期,可選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防治。(4)蚜蟲: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防治。
紫背天葵嫩梢長至15cm左右、先端具5~6片葉時即可采收,用剪刀剪下嫩梢。第1次采收時,在莖基部留2~3節(jié)葉片,使新發(fā)生的嫩莖略呈匍匐狀,半月后,可進行第2次采收。從第2次采收起,莖的基部只留1節(jié),這樣可控制植株的高度和株形。大棚栽培紫背天葵周年均可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