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軍
(河北唐山開灤集團東歡坨礦業(yè)公司,河北唐山 063026)
東歡坨礦隸屬于開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車軸山煤田開發(fā)建設(shè)的第一對礦井,于1997年8月正式建礦,目前礦井生產(chǎn)能力為300萬t/a。3088工作面位于東歡坨礦-690 m水平中央下段采區(qū),是該采區(qū)8煤層第一個高端綜機工作面。該工作面在地表以下683 m~701 m之間,煤層厚度2.4 m~4.7 m,平均3.35m,煤層平均傾角19.8°,絕對瓦斯涌出量為2.74 m3/min,是自燃煤層,煤塵具有爆炸性,爆炸指數(shù)為39.19%??刹勺呦蜷L度2029 m,工作面斜長143 m。
3088工作面為水文地質(zhì)情況復雜的大水工作面。工作面里半部位于礦井北部主向斜軸處,初期開采是由向斜的一翼向另一翼過渡推采,兩順槽高程出現(xiàn)反標現(xiàn)象,即運道高于風道,工作面下山開采,下山度數(shù)達到25°~27°。工作面上有本煤層頂板水和5煤層砂巖頂板強含水層水,下有本煤層底板水,工作面正常涌水量3.94 m3/ min,最大涌水量5.0 m3/min。[1]
影響該工作面涌水的主要是其上部的5煤層頂板強含水層。該含水層水量充沛,本區(qū)域內(nèi)水位標高最大為 -100 m,相對該采區(qū)最大水壓4.5 MPa。本區(qū)域8煤層至5煤層平均間距為46.7 m,切眼處間距最大,平均為58.7 m,導水裂隙帶高度為68.5 m,導水裂隙帶大于此間距,因此,工作面回采垮落后,導水裂隙將導通煤5頂板含水層,使含水層水順裂隙進入工作面。
根據(jù)三維地震勘探資料,該工作面面共存在六條斷層:三條正斷層和三條逆斷層,為DF9、DF10、 DF12、DF13、DF14及Df12斷層。其中,DF9、DF10、DF12、DF13四條斷層均富水性中等;DF14、Df12兩條斷層富水性強。因此若斷層與上下含水層導通,則巷道掘進揭露時,有可能導通含水層發(fā)生突水。
1)由于水量大,水流急,淤煤量大且不易沉淀等,就是投入大量人力清挖也非常困難,導致大量水煤進入運道水溝至泄水巷泵入大巷到水倉,淤煤嚴重,致使限制工作面不能正常進刀回采,總是停工作面進行清挖,否則將淤堵泄水巷及大巷和水倉。
2)受向斜軸影響,工作面兩頭高,中間洼,導致刮板輸送機運出的煤體全部為稀粥狀,膠帶輸送機拉運困難,并且人力無法控制水煤,大量水煤到處流。
3)該工作面開采時涌水較大,且涌水攜帶大量煤泥,極易於堵泄水巷乃至-690水平中央排水泵房,嚴重威脅排水安全。面對這一問題,首次把選煤用的振動篩應用到井下3088工作面進行煤水分離,用不同粒級的振動篩逐級分離。
4)為了最大限度地做好水煤分離,在泄水巷及-690大巷沿線修筑了各類沉淀池6個。在治理初期,為保證治理期間煤泥不進入大巷及水倉,利用-690車房改裝成兩個百米多大巷沉淀池,往復倒搬沉淀,使進入大巷水溝煤泥量大大減少。為徹底根治,在泄水巷又安排了較大治理工程。
5)由于回采初期水煤體不能進入原煤系統(tǒng),大量水煤體經(jīng)運道水溝流入泄水巷,雖然投入大量人力,但清挖量始終小于淤積量,導致泄水巷三川以里嚴重淤堵,人員不能進入,甚至如果不及時處理,可能導致斷風,形勢嚴峻。
針對水害特征,研究防治方法如下:
2.2.1 增設(shè)泄水眼
為解決最洼點易形成粥狀水煤體,導致水煤量增大無法控制的局面,采取在運道做泄水眼,利用現(xiàn)場俯斜特性,先掘進15 m平段,將平段做成沉淀池,沉淀池中擺慮水40T刮板輸送機與運道膠帶輸送機搭接,目的是水煤體流出將沉淀煤泥一部分拉入運道膠帶輸送機運出,然后再沿板掘上山眼與工作面洼點掘透,使洼點水量不流經(jīng)工作面,直接從泄水眼流入泄水眼沉淀池后再經(jīng)運道水溝流入泄水巷,減少水流沖擊工作面帶走大量煤泥,減少煤泥量與清挖量。[2]
為便于工作面過眼,泄水眼采用錨網(wǎng)支護,并清臥至底板,使泄水眼底板高度總低于工作面洼點,并在泄水眼斜巷做好水溝,泄水眼每隔20~30 m做一擋水閘墻,便于緩沖水流及沉淀。為減少流出煤量,在泄水眼上口與工作面交叉處以下3~5 m泄水眼內(nèi),增設(shè)一道篩網(wǎng)墻,保證較細煤粉走泄水眼,同時將水慮出走泄水眼,較大顆粒狀煤體成無水狀經(jīng)面溜拉出至運道膠帶輸送機外運,減少了一部分煤泥流入泄水巷。
2.2.2 振動篩煤水分離
由于水煤顆粒大小不一,并有一定粘性,靜止分離篩網(wǎng)設(shè)備堵眼不能連續(xù)使用,并且量大,人工再分離遠遠滿足不了生產(chǎn)需要,為達到自動分離及自動運輸,將洗煤廠振動篩工作原理利用在水煤治理上,由于振動篩振動特性,解決了細小粘性煤粉堵篩眼問題,并能自動將過濾后煤矸篩至篩下,然后運出,解決了人力操作,并能連續(xù)分離。由于井下場所所限,在外形尺寸根據(jù)需要進行了改造,在振動篩下加工接水斗,然后接159mm管路將震后及細水煤倒至水溝或沉淀池。由于需快速分離,在振動頻率及篩眼進行了調(diào)整,適應分離水煤使用的要求。
由于水煤量大,一臺振動篩較難一次性將水煤體都過濾徹底,采用在四川上口處按篩眼0.75 mm振動篩第一次粗過濾,然后將過濾水煤倒至四川下口處,篩眼為0.35mm細振動篩處進行細過濾。通過兩級過濾,將流出的水煤體中煤體顆粒在0.35mm以上的煤過濾出經(jīng)刮板輸送機拉至運道膠帶輸送機運出。兩級振動篩過濾,是治理水煤最關(guān)鍵一步,它將絕大多數(shù)水煤分離,使剩下的水煤沉淀使用人工清挖成為可能。
井下沒有井上洗煤廠的優(yōu)越條件,各種調(diào)節(jié)平衡設(shè)備無法安裝,在安裝上,使用U鋼自制安裝托架,在泄水巷四川爬坡處利用錨桿巷道特性,利用錨桿進行托架固定,然后使用螺絲及卡纜將振動篩與托架固定。振動篩固定位置雖確定,但水煤體入振動篩方式更加值得研究,利用現(xiàn)場條件,利用運道與泄水巷高差,運道水煤體接43mm倒水管自流進入振動篩,通過振動篩將水煤體進行粗過濾,并粗過濾煤矸通過振動篩經(jīng)振動篩下刮板輸送機拉至運道膠帶輸送機外運。
2.2.3 設(shè)立沉淀池和排水站
1)在泄水巷開口處,設(shè)立25 m集中沉淀池與排水站,在排水站安設(shè)8臺37 kW排水泵,專人清挖與排水,保證水煤進入大巷變清水,并在水池旁安設(shè)一部刮板輸送機搭-690大膠帶輸送機,保證煤泥外運。
2)在增三川前設(shè)立15 m集中排水站,并在排水站上按一過橋,保證排水站容量,并在過橋上架設(shè)刮板輸送機,便于清挖煤泥外運。在排水站安設(shè)10臺37 kW排水泵,并設(shè)雙回路,即保證正常泵水,又保證突然出水時排水能力。
3)在增三川后施工兩個45 m和80 m沉淀池。兩個沉淀池分別架設(shè)一部刮板輸送機及一部膠帶輸送機,即增加沉淀池容量,又便于大量煤泥外運至三川刮板輸送機上運至運道膠帶輸送機。每個沉淀池內(nèi)均勻分三個小沉淀池,即可單獨使用,又可聯(lián)合使用。
4)在四川振動篩后,建立連續(xù)三個不小于10 m沉淀池,便于振動篩振后煤泥沉淀與清挖,并利用刮板輸送機外運。在三個沉淀池后設(shè)立10 m排水站,安裝10臺37 kW潛水泵,并接6趟排水管路,能及時將污水外泵。
5)污水反打,二次沉淀污水變清水。為有效利用四川以里錨桿泄水巷作用,在四川以里每隔30 m砌一道閘墻,有效利用空間作為沉淀煤泥使用,將振動篩振后水煤重新反打往里泵如泄水巷,將細小顆粒煤泥進行二次沉淀,二次沉淀后已成清水,直接泵入大巷,減少外圍壓力。
6)紅旗渠式排水系統(tǒng),減少管路安裝及淤堵。為減少管路投入和減少管路易堵塞現(xiàn)象,在運道及四川以外泄水巷,利用水自流,鋪設(shè)寬1.0m水溝960m,既達到沉淀又達緩沖作用,同時又易于治理。[3]
2.2.4 減少運道和泄水巷水煤流量
為減輕運道及泄水巷清挖水煤壓力,減少運道及泄水巷水煤流量,就要減少沖擊煤壁水量,首先,采取工作面增設(shè)一臺BQS-100-60-37型潛水泵及三臺WQB30-28-7.5型排水泵接6寸可彎曲鎧裝管至風道排水管,在工作面出水點以下未形成水煤前,將工作面水量分流一部分泵到風道,由風道泵清水至大巷;其次,將 MG650/ 1515-WD采煤機上下滾筒打調(diào),反轉(zhuǎn),將割下的煤體盡量裝入SGZ960/1050刮板運輸機,使煤壁處遺留煤體減少,使沖出水煤煤量減少;再次,在工作面下出口老塘下幫下花管,利用水位高差將老塘清水靜壓分流出老塘一部分清水至大巷,減緩運道及泄水巷水煤流量,利于沉淀清挖及排水。
2.2.5 大巷水害治理
1)為盡快治理泄水巷淤堵煤泥,保證泄水巷能正常通風行人,在石門泄水巷開口與-690膠帶輸送機交叉點處建立集中排水站,包括兩套沉淀池與排水池,從入水處向兩側(cè)各設(shè)一套,可分別泵入水煤,一個沉淀池沉淀滿后,倒換至另一個,然后泵干積水進行清挖,在每個排水池安設(shè)4臺BQS-100-60-37型潛水泵進行排水,目的是集中沉淀后排出進入大巷。
2)但是,由于煤泥量較大,泵出的水中含煤仍然較多,大巷水溝沉淀較多,水溝長期淤滿跑水,嚴重影響運輸及水倉排水。為防止水倉淤煤,暫時使用-690閑置的兩個168 m車頭房作為大巷沉淀池,將集中排水站的水煤泵入車頭房進行沉淀,沉淀滿后兩個車頭房倒挖裝車外運。
3)大巷及水倉積淤解決后,由于清淤困難并緩慢,不能保證高效生產(chǎn),限制回采進度。采取在四川以里運道膠帶輸送機下設(shè)30 m沉淀池和8 m排水池,安設(shè)4臺BQS-100-60-37型潛水泵,接159mm排水管至石門集中排水站,將水煤從運道沉淀后,再泵出至泄水巷集中排水站,使工作面水煤不再流入泄水巷,減少泄水巷流入水量,使泄水巷水煤逐漸滲水,不再從水中撈煤,然后將泄水巷疏通,保證通風行人,解決安全隱患。[4]
目前,該工作面已回采完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原煤產(chǎn)量保持在12萬t/月以上,最月產(chǎn)達17.47萬t,月進度達162.8 m,共開采煤炭213.07萬t,未因水大出現(xiàn)水害事故。只是在回采初期由于工作面處于向斜軸處,造成風、運道高、中間低洼無法自然排水,只能由水泵向外排水,致使工作面推進緩慢,給回采帶來一定困難。工作面的向前推進,脫離了向斜軸部的影響后,工作面正?;夭?,并且隨著5煤層頂含水層的疏放,水壓逐漸降低,工作面涌水有進一步減小的趨勢。正是由于進行上述的綜合防治水工作,才保證了該工作面安全高產(chǎn)高效回采,為同類型工作面的回采積累了一定經(jīng)驗,為該類工作面回采奠定了基礎(chǔ)。
[1] 開灤集團.開灤(集團)東歡坨礦業(yè)分公司礦井地質(zhì)報告[D],2007-2010
[2] 國家安全生產(chǎn)監(jiān)督管理總局.煤礦防治水規(guī)定[S],2009
[3] 董書寧.煤礦防治水實用技術(shù)及裝備[J].煤炭科學技術(shù),2008,(3):8-11
[4] 陳佩佩.我國華北煤礦底板突水危險性評價[J].煤礦開采,2004,(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