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東,邱新文,孫勝元
(山東省無棣縣畜牧獸醫(yī)局251900)
長途運輸的應激反應,會使新購進種兔的體質普遍下降,抗病力降低,稍不注意,種兔就容易發(fā)病死亡,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并且為以后的生產管理帶來隱患。因此,引種初期的飼養(yǎng)管理非常重要。
引進運輸種兔應選擇晴朗天氣,避免在大風、大雨天氣調運種兔,以免種兔受風吹和雨淋而傷風感冒。夏季也要避免在酷暑天氣調運種兔。
捕捉種兔前不宜飼喂過飽,以免在運輸途中受到刺激引起消化不良。捕捉時,要輕抓輕放,盡量減少對種兔的驚擾。
運輸種兔的工具可采用竹籠、紙箱或鐵絲籠等。用汽車長途運輸或火車托運,宜用鐵絲網籠。秋冬季節(jié)最好用草苫、透氣的編織袋把運輸籠外面包蓋起來,以減少對種兔的視覺刺激。公母兔要分籠裝運,發(fā)現進攻性強的種兔要進行隔離。
按運輸兔籠底面積計算,每平方米可裝運20 只左右。種兔運輸量大時,運輸籠排放不要太擁擠。夏季引進種兔裝車時,車廂兩側要用兩個排風扇對車廂中間吹風,直到車輛開動為止。以防中間部分空氣流通不暢,溫濕度過高和缺氧,使中間位置的種兔悶熱而死。車輛行駛中,為避免種兔遭受迎面風侵襲而罹患傷風感冒,應在車廂前面用篷布或草苫遮擋住兔籠。環(huán)境氣溫在20 ℃以上時,裝運大量種兔的車輛,途中停車時間不得超過5 min,以防裝在中間位置的種兔因高溫缺氧而死。
種兔卸車之后,應立即將其放入光線暗淡的兔舍內,并保持周圍環(huán)境的安靜,減少光刺激和噪聲刺激,以便種兔能夠安靜地休息,緩解運輸途中的應激反應,盡快恢復體力。
種兔運到家后,停1 h 后方可飲水。種兔到家后的前3 ~5 d,在兔的飲水中應加入電解多維(也可喂維生素C 和B 族維生素,兔維生素日用量為每千克體重2 ~3 mg) 、葡萄糖粉和諾氟沙星適量,以防止因引種搬遷、環(huán)境變換等引起的應激反應。飲水2 h后開始喂料(用原場的飼料) 。第1 ~2 天每天喂料100 g 左右,第3 ~4 天加至每天150 g,5 ~7 天恢復正常喂量(200 g/d) 。最好根據兔的體重大小、飲食情況酌量加減。農村養(yǎng)殖戶少量引進時,如果飼喂麩皮等粉狀飼料,可先用少量含水分較多的菜類、蘿卜類青綠飼料切碎拌和后飼喂。這樣既可減少浪費,又可減少純干粉料喂兔時發(fā)生嗆、噎,引發(fā)支氣管炎。最好用顆粒機或拌水、拌稀面湯的辦法制作顆粒飼料,以滿足種兔采食顆粒飼料的習慣。
新購進的種兔最容易患消化道疾病,這與飼料的過渡不當有關。開始喂料時要飼喂從原種兔場帶來的飼料,在以后的飼喂中要將從原種兔場帶來的飼料按一定的比例同自己配制的飼料混合后再飼喂,以后逐漸過渡到用自己配制的飼料替代原種兔場的飼料。
新購進的種兔應該先隔離觀察2 ~3 周。在此期間要密切注意兔群的表現,增加消毒次數。如果種兔注射疫苗(尤其是兔瘟疫苗)的時間較長或沒有注射疫苗,應及時補注相應的疫苗。為了預防種兔疥癬病的發(fā)生,應在每只種兔的耳朵內滴注1.5%的敵百蟲水溶液,并讓兔子在此溶液中蘸腳。
飼養(yǎng)觀察2 ~3 周后,如果一切正常,就可以將新購進的種兔放入群兔中飼養(yǎng),并按正常的飼養(yǎng)管理程序進行管理。對個別病兔或弱兔,可仍留在隔離室內觀察治療。若購進的后備兔體重已達到配種的體重標準,可以安排其繁殖。在引進種兔過程中,由于捕捉、裝籠、裝車、運輸以及飼養(yǎng)環(huán)境的改變等因素,容易刺激種兔發(fā)生應激反應,造成損失。因此,做好種兔引進過程中和引進后最初10 d 的飼養(yǎng)管理,對減少應激反應,避免人為因素死亡,提高養(yǎng)兔效益,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