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嬋
(北京師范大學(xué)外國語言文學(xué)學(xué)院,北京100875)
作為一種常見的社會現(xiàn)象,許諾也是一種言語行為。Searle[1](P136)認(rèn)為許諾、陳述、命令、提問等這些言語行為是在一定的規(guī)則下得以正常運行的,而且這些規(guī)則使得言語行為成為可能。他以許諾為例,提出了合適條件 (Felicity condition)。按照Searle[1](P136)的合適條件,我們可以判斷符合這些條件的許諾必然符合真誠條件,即為“真誠許諾”。
但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交流時發(fā)現(xiàn),有時我們許下了諾言,但是卻并不出于真心。Searle[1](P136)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他在提出許諾的合適條件時也同時聲明:“不真誠許諾”也是“許諾”。它的特點是:說話人在做出許諾時只是聲稱想實施許諾并不會真正地實施該許諾[2](P256)。而這種不真誠許諾也同真誠許諾一樣成為許諾言語行為,具有一定的言外之力,確保了交際成功進(jìn)行。
L·Mey[3](P102)認(rèn)為研究言語行為,重點應(yīng)研究交際者而不應(yīng)該是“許諾”言語行為本身。我們不能抽象“許諾” 言語行為的概念,所有的許諾都是真實的交際者在現(xiàn)實社會活動中的言語行為。因此,許諾言語行為條件應(yīng)包括交際者及交際的環(huán)境條件。Verschueren[4](P109)提出的順應(yīng)論指出,語言具有三個特性:變異性、商討性和順應(yīng)性,這三種特性讓語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夠在語言使用過程中做出恰當(dāng)?shù)倪x擇。即交際者根據(jù)交際的環(huán)境條件在交際過程中做出恰當(dāng)選擇,使得交際能夠順利進(jìn)行。這就解釋了為什么不真誠許諾也具有言外之力,使交際者交際成功的原因。
本文的理論依據(jù)是Verschueren提出的順應(yīng)論語境關(guān)系順應(yīng),探索分析語境關(guān)系順應(yīng)策略在不真誠許諾時的體現(xiàn)以及它的語用功能,旨在增進(jìn)對《老友記》中不真誠許諾行為的理解,探索順應(yīng)論與言語行為之間的關(guān)系。
Verschueren[4](P109)認(rèn)為順應(yīng)性作為語言的一種屬性,是人類能夠從各種變異可能選項中做出商討性選擇,以滿足基本的人類交際需求。而相關(guān)的交際需求總是在語境中產(chǎn)生的?!罢Z境”是語言交際的環(huán)境,用來指與話語相互順應(yīng)的一切因素或影響話語處理的一切因素,包括交際語境(由物質(zhì)世界、社交世界、心理世界以及交際雙方構(gòu)成)和語言語境。交際者從物質(zhì)世界、社交世界、心理世界選擇相關(guān)物充當(dāng)語境成分。在物質(zhì)世界中,時空因素對語言選擇具有至關(guān)重要的影響;在社交世界中,順應(yīng)過程通常更動態(tài),更微妙。這種關(guān)系不僅僅是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的,還有可能是說話人和談話內(nèi)容之間的,或是聽話人和談話內(nèi)容之間的,也可以是交際者和第三方的;在心理世界中,說話人和聽話人的心理狀態(tài)也需要做出順應(yīng)[5](P66)??偠灾?語言需要順應(yīng)各種語境因素。語境不是某種靜態(tài)的外在物,而是動態(tài)生成、發(fā)展的各種成分的組合。
這篇文章在討論說話者對語境的順應(yīng)時,主要從物質(zhì)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這三個角度出發(fā)(交際雙方在前三個角度討論中有所涉及)。以下將重點討論 《老友記》中兩幕最具代表性的不真誠許諾的場景。根據(jù)不真誠許諾行為的不同對象,這兩幕場景又分為戀人之間的不真誠許諾言語行為以及朋友之間的不真誠許諾言語行為兩類。
1.戀人之間的不真誠許諾——羅斯的違心許諾
在第五季第四集中,羅斯為了挽回和艾米麗之間的婚姻而對她做出了不真誠的許諾。請看以下片段:
片段 一 :[Scene:Ross's apartment,Ross is prying at the Magic 8 Ball with a screwdriver as there's a knock on his door which he goes to answer.]
Ross:Yeah,I uh,totally forgot about that.You mind if I take a rain check?I'm waiting for a call from Emily.
Rachel:Sure.I guess.Hey,I hear you don't have to go to London.Yay!
Ross:It's not that easy,there's still a lot of relationship stuff.
……
Rachel:Ross?Look,whatever this relationship stuff that Emily wants,just give it to her.Come on,the bottom line here is that you love her.So just fix whatever she wants fixed.Just do it.(The phone starts ringing.)I mean,you're gonna have to try.You'll just gonna hate yourself if you don't.(The phone keeps ringing.)Oh come on answer it!It's driving me crazy!
Ross:(answering the phone.)Hello.(Listens)Hi sweetie.(Listens.)Good.Look umm,yes I've been thinking about that thing that youwanted me to do and,I can do it.(Rachel gives him a thumbs up.)So will you come to New York? (Rachel wants to know what she said,and he gives her a thumbs up and she goes over and hugs him.All the time not knowing what's going on.)
首先看一看這件事發(fā)生的背景:羅斯和瑞秋之前是情侶,但因為誤會和性格差異而分手。分手后的兩人仍然保持朋友關(guān)系,但是心中仍然還有對方。羅斯和艾米麗在瑞秋的無意引見下認(rèn)識,并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擦出愛火,在倫敦舉行了婚禮?;槎Y上雙方宣誓時,羅斯說出的新娘的名字不是艾米麗,而是瑞秋。艾米麗一怒之下不見羅斯。羅斯回到美國,一直給艾米麗以及其家人打電話希望博得原諒。為什么羅斯會給艾米麗一個不真誠的許諾呢?
從物質(zhì)世界來看,羅斯和艾米麗之間的兩次對話都是通過電話進(jìn)行的。一個人在美國,一個人在倫敦。艾米麗只能通過言語來和羅斯進(jìn)行溝通交流,看不見他的表情和肢體語言,無法知道羅斯在這一問題上的糾結(jié)和為難。羅斯希望艾米麗移居到美國,艾米麗提出羅斯許諾她不見瑞秋,她就搬過來。因為此時兩人分居兩地,羅斯下意識地認(rèn)為先給艾米麗許諾,等到她搬到美國來再說。其次,羅斯和艾米麗之間的對話是發(fā)生在兩人舉行完婚禮后不久,羅斯還對這次婚姻抱有希望,希望通過征得艾米麗的原諒,恢復(fù)雙方的關(guān)系,繼續(xù)美滿的婚姻。因此他也愿意做出一個違心的許諾來贏回艾米麗的心。從后來的結(jié)果看來,羅斯并沒有斷絕和瑞秋的朋友關(guān)系,其實他也不想和瑞秋斷絕朋友關(guān)系。以至于后來艾米麗搬到美國,發(fā)現(xiàn)羅斯給的這個許諾并未實現(xiàn),憤然而去,最終兩人以離婚收場。物質(zhì)世界中,時空因素對語言選擇有重要的影響。所以從這兩點看來,羅斯當(dāng)時的對話過程中順應(yīng)了兩人異地,又正好是吵架剛剛結(jié)束這兩個重要因素下選擇合適的語言,給了艾米麗一個不真誠的許諾。
從社交世界來看,羅斯和艾米麗之間的這兩次對話,雙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羅斯在婚禮上叫錯了新娘的名字這一件事讓他在整個對話中處于被動地位。他是期望得到原諒的一方,因此他在說話過程中會有意地迎合另一方,希望得到對方的諒解。而艾米麗處于主動地位,她提出兩人重歸于好的條件就是羅斯以后不能再和瑞秋見面,否則她和羅斯以后不會一起。羅斯給艾米麗許諾的那次通話是在瑞秋也在場的情況下進(jìn)行的。羅斯和艾米麗通電話前一分鐘,瑞秋和羅斯有一段對話。她安慰羅斯,鼓勵他要爭取挽回這段關(guān)系。此時,羅斯和艾米麗之間的談話加入了第三者瑞秋。作為朋友,瑞秋對羅斯說的那番話對羅斯的影響頗大,讓羅斯在那一瞬間下定決心接受艾米麗的提出的條件。社交世界中,影響語言的選擇的原因很多,交際雙方的地位,以及第三者的加入等等。羅斯和艾米麗雙方的不平等的交際地位以及瑞秋的加入,讓羅斯決定為了得到艾米麗的原諒,恢復(fù)雙方的關(guān)系,違心地答應(yīng)她以后自己再也不見瑞秋。
從心理世界來看,羅斯是一個向往婚姻生活的人。在第一季第一集中,羅斯和前妻離婚后,跟他的朋友們談到,自己希望有一個幸福的婚姻。羅斯和前妻離婚是因為前妻結(jié)婚7年以后發(fā)現(xiàn)自己是同性戀者,最后和羅斯提出離婚。這一點對羅斯的打擊很大,也經(jīng)常受到大家的嘲笑,所以他希望通過經(jīng)營一次正常美滿的婚姻來證明自己是一個真正的男人。在做出不真誠許諾之前,羅斯經(jīng)歷了一番掙扎。他一方面不想結(jié)束這段婚姻,一方面不想失去好朋友。他向其他好朋友尋求幫助,大家也左右為難,他們都認(rèn)為“you've known Rachel since High School and you cannot just cut her out of your life” , 但是 “ he can't not exactly see Emily,I mean that's his wife.”但是最后,羅斯還是選擇違心地答應(yīng)艾米麗的要求,挽回第二次婚姻。不難看出羅斯是一個婚姻觀念比較強的人,他不希望自己再次離婚,被大家嘲笑。他這種想法使他不會草草結(jié)束一段婚姻,所以在和艾米麗對話的時候,他會選擇做出不真誠的許諾,挽回自己的婚姻。
2.朋友之間的不真誠許諾——瑞秋的違心許諾
在這六個人的朋友關(guān)系中,也存在給對方許下不真誠許諾的情況,其中瑞秋對菲比的不真誠許諾最為典型,在第九季第二十一集中,面對菲比提出的不去連鎖按摩店做按摩的要求,瑞秋不真誠地許諾自己不會去。請看以下片段:
[Scene:Joey and Rachel's apartment]
Monica:Hey,what's this?
Rachel:Oh,it's a gift certificate to this new SPA in SOHO.
Monica:Oh,you can't show Phoebe this!She hates those corporate massage chains.
Rachel:Ah,why,now I can't get a massage?There are so many things that she disapproves of!……
Rachel:Well,I would like to have the option!!
Phoebe:(coming back from the bathroom)What's up?(she sees the gift certificate in Rachel's hands)Hey,Rachel!!
Rachel:Oh!
Phoebe:No,you can't go there!You know how I feel about these” big massage places” !They're putting people like me out of business!
Monica:And she wants to go hunting,too!!
Rachel:Phoebe,come on,I don't wanna waste it!It would be like throwing away a hundred bucks!
Phoebe:Ok,this is not about the MONEY,ok?It's about…it's about corporate greed destroying our hearts and leaving us…the hollow shells.
Rachel:I don't care about any of that!!
Phoebe:Well,do you care about friendship?
Rachel:Oh!
Phoebe:I feel really strongly about this,Rachel.Please,don't use this gift certificate.I'm asking you as a friend.
Rachel:Oh,not as a friend,Phoebe!!Fine,I won't use it!
Phoebe:Promise?
Rachel:I promise.
Phoebe:Thank you.(she tears up the gift certificate)
Rachel:But I am going hunting!!
首先看一看這件事發(fā)生的背景:菲比是一個思想比較奇怪的人。但是大家都知道菲比童年經(jīng)歷悲慘,大多時候都順應(yīng)菲比的想法沒有過多責(zé)備她。她是素食主義者,因此經(jīng)常要求周圍的朋友也不能屠殺生靈。瑞秋性格溫順,從小嬌生慣養(yǎng),喜歡享受,喜歡購物。接著我們還是從順應(yīng)論中語境順應(yīng)中的物質(zhì)世界、社交世界、心理世界來對不真誠許諾進(jìn)行分析。
從物質(zhì)世界來看,菲比和瑞秋共處一室,兩人的沖突是面對面的。因此在遇到?jīng)_突時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1)雙方鬧翻,尷尬收場;(2)有一方妥協(xié),同意另一方的觀點。瑞秋個性比較隨和,屬于沒有主見的人,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她不愿意兩人當(dāng)面鬧僵,所以她成了妥協(xié)的一方。從所處的位置來看,瑞秋是坐在椅子上,菲比站在瑞秋面前,加上菲比個子比較高,和瑞秋說話時,有居高臨下的感覺,處于弱勢的瑞秋只有草草地一個承諾,結(jié)束這場爭執(zhí)。從時間上看,瑞秋并不是立馬就要去做按摩,她明白,雖然今天答應(yīng)了菲比不去做按摩,但這不代表著她以后不能去。所以她對菲比的承諾在時間上看是一種緩兵之計。可以看出,瑞秋從時間上和空間上都順應(yīng)了當(dāng)時語境的需要而做出了并不真心的許諾,讓她們之間的會話得以順利的進(jìn)行下去,朋友關(guān)系繼續(xù)保持下去。
從社交世界來看,菲比和瑞秋是關(guān)系很密切的朋友。雖然瑞秋有諸多不滿,但是她在抱怨時仍然擁有對打破菲比規(guī)矩是不合常理的這種心態(tài),因此菲比在這次談話中仍然是保持話語權(quán)主動的一方。在談話中,菲比態(tài)度強勢,她先大聲提出 “you can't go to there”,接著又分析了這種大型連鎖按摩店正是讓她這種攬私活的按摩師失業(yè)的源泉。此時,瑞秋并沒有妥協(xié)。但菲比打出友情牌,質(zhì)問瑞秋在不在乎友誼。她以朋友的身份要求瑞秋不去按摩店按摩,瑞秋出于無奈,只能接受菲比的要求。另外,這次對話存在第三者——莫妮卡。她在菲比看到優(yōu)惠券之前就警告瑞秋不能讓菲比看到,這給瑞秋提供了一個信號:作為朋友,我們都是尊重菲比的,不希望菲比知道我們有違她的意愿。這對瑞秋后來妥協(xié),勉強答應(yīng)要求是有一定的影響的。她在菲比和瑞秋的爭執(zhí)過程中,還充當(dāng)了“打小報告”的角色,她告訴菲比瑞秋除了想去按摩還想去打獵。言外之意是,瑞秋除了按摩這一點違背菲比的要求,還有另外的想法也違背菲比的要求。這就如同一個小學(xué)生向老師狀告另一個小學(xué)生的不好的行為,等同于把菲比的地位抬到一個評判對錯的人的高度。這些都讓瑞秋在潛意識中把她和菲比之間的關(guān)系想象成菲比處于話語強勢一方,自己處于話語弱勢一方,她理所應(yīng)當(dāng)接受菲比的評價。這從側(cè)面影響了她在語言上的選擇,最終做出不真誠許諾??梢钥闯?在社交世界中,交談雙方在談話中的地位,第三者的影響都讓瑞秋順應(yīng)語境的要求,選擇做出違心許諾。
從心理世界來看,瑞秋是一個重視友誼,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的人。到該場景,菲比和瑞秋已經(jīng)是九年的朋友了,兩人曾是舍友,一起經(jīng)歷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她們之間的友誼很牢固,也很深厚。菲比開始打友情牌時,瑞秋就無話可說,覺得確實應(yīng)該把友誼放在按摩之前,加上瑞秋生性溫順,不愿爭執(zhí),所以她看在友誼的份上違心的答應(yīng)了菲比的要求。在心理因素影響下,瑞秋出于對友誼和名聲的重視和維護,選擇不真誠許諾。
不真誠的許諾是說話者為了保證交際的順利進(jìn)行而采取的順應(yīng)語境的一種言語行為。本為通過分析《老友記》中兩場做出不真誠許諾的行為的場景,將順應(yīng)論中語境順應(yīng)作為理論框架,檢視了語境順應(yīng)理論對不真誠許諾言語行為進(jìn)行語用解釋的使用度。由此得出的結(jié)論是:不真誠許諾是說話者對語境順應(yīng)而產(chǎn)生的言語行為,它保證了交際的繼續(xù)進(jìn)行;它具有和真誠許諾同等言外力的原因是:它保證了交際正常進(jìn)行,產(chǎn)生的言后行為同真誠許諾的言后行為一樣。即,不管這個許諾是否真心,聽話人在聽到許諾時,自動認(rèn)為這個許諾是出自說話人真心,必定會執(zhí)行許諾。除了語境順應(yīng)以外,順應(yīng)論理論框架中還涉及語言結(jié)構(gòu)選擇的順應(yīng)、順應(yīng)的動態(tài)過程以及順應(yīng)過程的意識凸顯程度,就不真誠許諾這一言語行為而言,還有不少角度可以對此進(jìn)行分析研究。
[1]Searle,J.R.Speech Act:An Essay i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9.
[2]何兆熊.語用學(xué)文獻(xiàn)選讀[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3]Mey,J..Pragmatics:An Introduction[M].Oxford:Blackwell,1993.
[4]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Edward Arnold,1999.
[5]Verschueren J..Pragmatics as a Theory of Lingusitcs Adaptation[M].Antwerp:International Pragmatics Association,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