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 北 余憲文/文
希氏根據(jù)人類自然性的“水火生成”原理創(chuàng)立了“體液病理論”,以此作為養(yǎng)生學說的理論根據(jù)。他認為:物質是由水火氣土組成的,而水和火是兩個基礎因素,火熱則干水寒則濕,因此,水火通過熱寒干濕的各種混合構成萬物。人體是由不同特性的四種體液組成,即干熱的黃膽汁、干寒的黑膽汁,濕熱的血液和濕寒的粘液。它們混合的均衡性標志人體的健康程度,依飲食、運動、季節(jié)、年齡等因素發(fā)生變化。一旦體內(nèi)的熱寒于濕發(fā)生某種紊亂,會引起某種體液從混合狀態(tài)中分離出來,產(chǎn)生與其相應的疾病。由此看來,食物的特性與人體的健康有密切的關系。這與我國的傳統(tǒng)醫(yī)學理論十分相似,如同某人得了熱性疾病,常用寒性的藥物和食物來治療一樣。因此,進行飲食養(yǎng)生,必須首先了解食物的性狀與性能和制作方法。
古希臘人每談起飲食養(yǎng)生,總是與大糞排泄情況聯(lián)系起來,這或許可以反映出上古時期,未必合理的飲食導致常發(fā)生腹瀉和便秘而帶來的苦惱,因此理所當然地成為醫(yī)學養(yǎng)生界的首要課題之一。當然,古希臘醫(yī)學養(yǎng)生理論,在現(xiàn)在看來比較原始,幼稚。但希氏的研究和開創(chuàng),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難能可貴的。他的許多著作是珍貴的文獻史料,能為現(xiàn)代人所借鑒。
大麥性寒,有濕有干,濕大麥的谷汁(濕性)可起通便作用。干大麥養(yǎng)分大,在大麥粉中摻水和蜂蜜時會降低養(yǎng)分,但可促進通便作用。如摻葡萄酒,可變?yōu)闊嵝裕B(yǎng)分增高,卻會引起便秘。
小麥比大麥性熱,養(yǎng)分大,通便作用卻較弱。但食后是否會產(chǎn)生便秘,也和制作面包過程中加水和烤制方法不同,產(chǎn)生不同效果。
燕麥的寒濕特性不受各種加工方法的影響。
黍類性干,易引起便秘,與鮮果混用以上作用加強。適于強體力勞動者食用。
蠶豆富有營養(yǎng),但易引起便秘,容易脹氣。豌豆恰與其相反。扁豆性熱,不易消化,無通便作用。
亞麻籽和圓丹參籽營養(yǎng)豐富,不利通便。芝麻仁富有油脂,易使發(fā)胖,芝麻皮有通便作用。桑樹籽性熟、濕,利便。芥菜籽不利便。
牛肉增力,難消化易便秘。山羊肉較嫩,利便。豬肉比山羊肉能增力,也利便,但小豬肉濕性大,容易滯留于胃。馬肉和驢肉利于通便。狗肉使人增力也利便。鹿肉的利尿作用顯著,兔肉性干,不利便卻利尿。狐肉、刺猬肉利尿。
鳥類因沒有膀胱而腹熱性干。尤其是非水鳥類的斑鳩、鵪鶉、家鳩、雄雞、山鳩等都性干,但鴨、鵝等水鳥則性濕。所有禽蛋都有豐富的營養(yǎng)。
棲息于巖石附近的魚多屬干性,如綠鮐魚、黃花魚、鱸魚、青魚等。比目魚易消化,而鯔魚和鱔魚等棲于泥水的魚則難于消化,對人體不好。河魚和池魚也難消化。章魚和烏賊,利于通便,但對視力不好。
貝類,如江珧柱、紫貝、海螺、牡蠣等肉屬干性,其汁利便,特別是貽貝和海扇更有效,海葵、海鰩魚性最濕、利便。海膽蛋和蟹性濕,且有良好的通便作用,同時利尿。
水性寒,無論開水還是涼水都會減弱力量,并使精神受到壓抑。
葡萄酒性熱、干,營養(yǎng)豐富,在體內(nèi)易生氣體,促進排泄作用。葡萄酒因種類不同(有紅白甜酸稀濃之分),其性能和對身體的作用也不同。如甜葡萄酒則性濕。
醋能促使體內(nèi)熱性物質溶解吸收,使身體變涼,易引起便秘。
蜂蜜性熱、干,用水稀釋后則變?yōu)闈裥浴δ懼|的人有利通便,但粘液質的人食后容易便秘。
大蒜性熱,有利于通大小便,對身體有益,但對眼無益。煮熟后食用,作用減弱。蔥頭對眼有益而對身體無益,它使身體產(chǎn)熱,不利通便。大蔥能使身體變濕而清熱,止燒心,有利通大小便。蘿卜性烈,能溶化黏液,使體內(nèi)濕潤。芥子葉性熱,利便不利尿,能治 氣和失眠。萵苣性寒,使體質下降。茴香性溫,易引起便秘,嗅它止噴嚏。芹菜有利大小便,根比莖效力大。圓白菜性熱,能排除膽汁的成分。甜菜引起便秘,但根的作用相反。南瓜性寒、濕,不利尿但利便。薄荷性寒、濕,能止吐利尿,吃過量易發(fā)生陽痿。
水果越新鮮,濕性越大,并多具熱性,通便效果好。甜蘋果不易消化,酸蘋果則相反,其汁有鎮(zhèn)吐、利尿作用,嗅其味能止吐。甜石榴性熱、利便;酸石榴性寒。甜葡萄和葡萄干性熱,白葡萄有利便作用,未熟葡萄的汁有清瀉作用。梨性熱濕,利便。黃瓜利大小便,生黃瓜難以消化。生無花果性濕、產(chǎn)熱、利便。巴旦杏因含油性熱,營養(yǎng)豐富,胡桃和栗子也一樣。
希氏認為,水火生成萬物,萬物則在水火中解體,因此食物的調制與水火相關。烹調食物的主要方法有煮、烤、燒,浸,泡等。煮、燒、烤不僅使食物軟化,還可除去食物中的濕、液、汁或脂肪等,故有止瀉效果。
肉的腌制材料不同也會改變其特性。葡萄酒腌的性干,養(yǎng)分多;醋使肉軟化,并提高營養(yǎng)的吸收率;用鹽腌,會降低肉的濕性和營養(yǎng),并利便。
要根據(jù)產(chǎn)地選擇食物??釤崛彼牡胤匠霎a(chǎn)的食物性干、熱,營養(yǎng)成分多,使人增力。反之,水多寒冷的地方所產(chǎn)食物,營養(yǎng)成分相對較低。
一般干的食物能使身體變干,減少唾液、尿和便的量。
新鮮食物使人增力。陳腐食物利便作用強。生食物性寒,加重腸的負擔,因此易引起腹痛或打嗝。
冬季是濕寒季節(jié),會使人體粘液增多,膽汁減少,因此食物應以干溫性為主,如小麥面包、煮熟的肉及干熱性青菜等,盡可能少喝水。
夏季是干熱季節(jié),會使人體粘液減少,膽汁增多,因此食物應以濕冷為主,如煮制的蔬菜、肉,吃大小麥點心等。吃飯時喝一些飲料。
春季是濕熱季節(jié),秋季是干寒季節(jié),食物的選擇要保持前一季節(jié)的特點(濕或干),又要逐步向下一個季節(jié)過渡(熱或寒)。
除以上幾個方面外,在希氏的著作中對不同氣候、地區(qū)、年齡的人,患不同疾病的人,不同體質、體型的人以及運動員等特殊情況的飲食養(yǎng)生也有不少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