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萍 劉美榮 張樹平 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例民醫(yī)院中醫(yī)科(蔚縣 075700)
銀屑病是臨床常見慢性炎癥性皮膚病,易復發(fā),頑固難以治療。我國中醫(yī)對本病早有研究,認為血熱是銀屑病根本發(fā)病機制,發(fā)生有兩種情況:①氣機雍滯,血行受阻,形成氣滯血瘀;②病程較長,血熱不散,血行不暢,熱結血瘀,血瘀不榮表。斑塊狀銀屑病大多病情反復發(fā)作,病程長,氣血運行不暢,經(jīng)脈阻滯,血虛風燥,肌膚失養(yǎng),導致皮膚浸潤性肥厚,色暗紅或紫暗,舌質暗紫有瘀斑,脈澀或細緩。
臨床資料 抽取在本院就診的80名患者,均符合《臨床皮膚病學》斑塊狀銀屑病診斷標準,年齡17~60歲,無感染、外傷、妊娠分娩等應激狀態(tài),無嚴重心、肝、腎疾病及精神病患,近1個月內沒有系統(tǒng)應用或局部外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劑及維甲酸類藥物。
治療方法 將130名患者分為A、B、C三組。A組50例,男24例,女26例,平均年齡43歲,平均病程9.0±7.3年,治療前皮損評分15.4±2.8分,該組使用復方莪倍軟膏治療;B組50例,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齡45歲,平均病程7.8±6.0年,治療前皮損評分16.4±3.2分,使用達力士軟膏治療;C組30例,男41例,女16例,平均年齡43歲,平均病程8.3±7.1年,治療前皮損評分15.9±2.9分,使用復方莪倍軟膏基質治療,為對照組。對比三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等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涂抹時需清洗皮膚,每日涂抹兩次。
觀察指標和評分標準 詳細觀察患者瘙癢、紅斑、浸潤、鱗屑、皮膚損傷面積大小情況,并按改良銀屑病面積嚴重程度指數(shù)(改良PASI)積分。根據(jù)分數(shù)下降情況,制定評定標準:療效指數(shù)改善>90%為基本治愈;60%~90%為顯效;20%~59%為進步;<20%視為無效。同時觀察各項癥狀改善時間。觀察記錄不良反應發(fā)生的時間、表現(xiàn)、嚴重程度、處理與否、消失時間等。
對于痊愈的患者在停藥后3個月,半年各隨訪1次,統(tǒng)計3組的復發(fā)率。
統(tǒng)計學處理 對計量資料采用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治療結果 A組基本治愈2例,顯效9例,進步37例,無效2例;B組治愈1例,顯效12例,進步33例,無效4例;對照組進步17例,無效13例.A、B兩組比較無顯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與C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各項癥狀治療前后評分 見表1。
表1 3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評分
3組患者癥狀改善時間記錄 見表2。
表2 3組患者各項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A組有2例患者在初用軟膏時出現(xiàn)皮膚發(fā)紅,刺激癥狀,使用藥物1周后消失;B組有3例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癥狀與A組類似,使用藥物10d后消除;C組無不良反應發(fā)生.
對于基本痊愈和顯效的患者在停藥后3個月第1次隨訪,無復發(fā)患者;半年后第2次隨訪,A組復發(fā)2例,B組復發(fā)2例。
討 論 中醫(yī)稱銀屑病“松皮癬”、“白癬”等,認為斑塊狀銀屑病是血瘀所致,一般以內服藥治療,外用藥方面臨床一般采用皮質醇類激素、水楊酸等西藥治療,但不良反應發(fā)生較多,不能稱其為理想藥物,外用中藥制劑研究匱乏。
復方莪倍軟膏主要成分是莪術,具有抑制血管生成,抗炎的功效,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能夠有效的抑制患處角質細胞增殖,使角質細胞正常分化,糾正斑塊狀銀屑病角化不全癥狀。另外,該軟膏還有五倍子成分,性寒涼,有收斂津血,生成津液的功效,可減少滲出,滋潤皮膚,與莪術合用,可以改善浸潤狀況,使患處增厚的皮膚變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總療效與外用西藥達力士軟膏相當,且瘙癢改善時間短于西藥達力士軟膏,說明復方莪倍軟膏對斑塊狀銀屑病療效明顯,功效不低于國際公認西藥,且價格相對便宜,值得應用。
[1]宋 坪,顏志芳,許 銑,等.復方莪倍軟膏治療斑塊狀銀屑病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7,27(04):352-354.
[2]汪 剛,劉效筠.他扎羅汀凝膠和鹵米松乳膏聯(lián)合治療斑塊型銀屑病的療效觀察[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5,19(2):124.
[3]周漸云,姚守恩.許銑教授治療斑塊狀銀屑病經(jīng)驗介紹[J].新中醫(yī),2005,37(1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