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黎明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淵源很深,未來的交集也許會更多。對于這個曖昧的鄰居,中國人的態(tài)度是復雜的,有人愛,有人恨,也有人愛恨交加。但遺憾的是,無論哪一派,都對日本知之甚少,可謂愛不足,恨有余。哈日者,停留在表面的流行時尚;仇日者,知道太少甚至不屑一顧??傊星橛檬聲е缕?,會阻礙對事物的深入了解。不管你是愛也好,還是恨也罷,都不能否認其存在。
李長聲者,資深日本華僑、真正的日本通、知日派作家,不僅在中國,甚至在整個華語文化圈,都可算是知日最深的人。居日二十多年,李長聲的工作,就是在觀察、體驗、研究日本。他喜歡泡圖書館,讀書,喝酒,寫作。據(jù)說,他白天讀書,天黑就去居酒屋,喝醉了就大睡,醒來就執(zhí)筆。他還喜歡獨酌,邊喝邊構(gòu)思文章,喝到微醺該是最佳的狀態(tài)。長年累月地溫酒話東鄰,不斷結(jié)集成書,迄今已在海峽兩岸出版了十幾部,最新的就是這《紙上聲》。
李長聲自言,取書名為《紙上書》取自魯迅的詩:弄文罹文網(wǎng),抗世違世情;積毀可銷骨,空留紙上聲。李長聲愛讀魯迅,更愛讀周作人關(guān)于日本的考察。日本很復雜,不是可以簡單說清楚的。以前有學者研究日本,如美國本尼迪克特的《菊與刀》,用一個“恥”字來概括日本文化;韓國的李御寧,用一個“縮”字來概括;諸如此類,不勝枚舉。李長聲筆下的日本,衣食住行、文學、歷史、文化、藝術(shù)、民俗,包羅萬象,他都能順手拈來,說得頭頭是道。這并非說他沒有專攻之術(shù)業(yè)——日本文學與出版,是他鉆研最多的領(lǐng)域。
中國人寫日本,大致有四個階段,第一階段以清末黃遵憲為代表,第二階段以民國周作人為代表,第三階段是抗戰(zhàn)后的一些臺灣文化人,第四階段是80年代后赴日的大陸人——其代表就是李長聲。相對于前三撥人,李長聲的優(yōu)勢在于,他在日本生活的時間更長,讀的日本書更多。他認為中日之間有三大差別,“中國是大陸,日本是島國;中國多民族,日本基本上單一民族;中國幾千年來改朝換代,日本自詡?cè)f世一系”。很多細小的差別,都是由此而衍生出來的。
李長聲長年生活在日本,他把源于閱讀的對日本的理解,在生活中去體悟、去驗證。比如,他談到日本人為何在戰(zhàn)爭中那么兇殘,他說這是二三子的問題:日本的長子才能繼承家業(yè),次子三子只能給老大當長工,或給別人過繼、入贅?!爱敱嵌拥某雎?,明治維新以來上戰(zhàn)場的主要是他們……沒有土地,沒有一技之長,人生是絕望的,諸行無常,不由地追求像櫻花那樣暴開暴落,做事也格外殘暴?!庇秩?,他分析日本人喜歡復仇的心理,“名譽,面子也,要面子的事隨時隨地都會有,武士以此找死,殺人或自殺。對名譽的維護甚至達到了變態(tài)的程度……復仇帶有一個情字,很容易打動人心,況且人們也借以發(fā)泄對惡勢力及當權(quán)者的怨恨,這正是武士小說有讀者市場的根由?!?洋洋萬言,通過對相關(guān)文學作品的解讀,詳細介紹了復仇現(xiàn)象的淵源,直到明治政府才立法禁止。
李長聲談日本,基于透徹的理解,絲毫沒有外國人的隔膜。雖然居在日本,浸淫日本文化數(shù)十年,但他能保持一定的距離,近而不媚,愛而不溺,才不至于隔靴搔癢或霧里看花。
《紙上聲》
作者:李長聲
出版:商務印書館
定價:29元
《反對完美:科技與人性的正義之戰(zhàn)》
作者:[美]邁克爾·桑德爾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價:36元
作者指出,人類利用科技追求完美,蘊藏著深深的危機——維系人類社會的道德基礎(chǔ)很可能坍塌,人類在宇宙間的地位也會錯亂。
《大地要心:教育、環(huán)境、人類前景》
作者:[美]大衛(wèi)·W. 奧爾
出版:商務印書館
定價:35元
作者痛心于目前地球普遍的環(huán)境災難,并相信這是教育失敗的確鑿證據(jù)。
《公意的邊界》
編者: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定價:45元
12位講演者,通過12個前沿話題,探討中國社會基本問題,理性反思公意的邊界與底線,試圖厘清公意與私意的界限。
《廚房里的哲學家》
作者:[法]讓·安泰爾姆·布里亞-薩瓦蘭
出版:譯林出版社
定價:32.8元
作者談到了和吃喝有關(guān)的一些現(xiàn)象、歷史、原因和解決辦法,如食欲、宴席、肥胖癥和美食主義等,還談到自己在世界各地與食物有關(guān)的經(jīng)歷。
《今年畢業(yè)》
作者:蔣泥
出版:安徽文藝出版社
定價:26.8元
青蔥校園,畢業(yè)難難畢業(yè),充滿了殘酷的社會現(xiàn)實以及小人物的辛酸苦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