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油田石油開發(fā)中心有限公司,山東 東營 257015)
目前石油開發(fā)中心有限公司勝海管理區(qū)共有皮帶機62 口,主要集中在人工島上,占到管理區(qū)抽油機的59%。全年管理區(qū)皮帶機共作業(yè)25 井次,由于作業(yè)時需要一定的空間,在作業(yè)前采油管理隊需要提前把皮帶機后移,給作業(yè)留出空間,同時作業(yè)完井開井,也需要采油隊把皮帶機前移就位,進行開井、開抽,其工作流程為:停抽-卸負荷-拆卸后壓杠螺絲-用千斤頂頂起前段皮帶機-安裝導向輪-向后移機-固定后壓杠螺絲-卸松后壓桿螺絲-向前移機就位-拆卸導向輪-緊固壓桿-掛負荷、開井。為了詳細了解耗時情況,通過對管理區(qū)2012 年度1-8 月份12 口皮帶機作業(yè)移機耗時進行了統(tǒng)計,具體數(shù)據(jù)如表1 所示。
由表1 可知,調整沖程平均耗時達到了57.9 分鐘,其中前、后移皮帶機平均總計34.9 分鐘,占到平均用時的60.3%,而且由于在前、后移皮帶機時由于千斤頂與地面為線接觸,與皮帶機槽鋼為點接觸,這樣很容易造成千斤頂?shù)鬃约绊旑^損壞,一方面浪費資源、造成工序耗時,另一方面存在很大安全隱患,容易出現(xiàn)安全事故。
移機的原理主要是通過地面的反作用力帶動皮帶機移動,從操作步驟中可以看出皮帶機的前置部分在移機過程中為滑動摩擦,但后置部分為滑動摩擦,由于設備基礎以及設備本身光滑度、自重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皮帶機與地面之間的摩擦系數(shù)、摩擦力不一樣,所以在移機時耗時不盡相同,但是總體耗時較長。改變摩擦方式,降低摩擦阻力,改變受力點位置是解決耗時過長,消除安全隱患的關鍵。
研究人員根據(jù)確定的對策,設計了一套專用工具,如圖1 所示,該工具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前支撐滾輪、后支撐滾輪、加力桿。前支撐滾輪一側的外六方與皮帶機自身帶的內六方相匹配,前移、后移機時插入皮帶機內六方孔內,后支撐滾輪安裝在皮帶機后端壓桿處,加力桿的內六方要與前支撐滾輪另一側的外六方相吻合,桿的長短可以調節(jié)。使用時先把前支撐滾輪放在皮帶機內六方處,卸松皮帶機的后壓桿螺絲,放置后支撐滾輪并緊固,然后把加力桿與前支撐滾輪相配合,施力給加力桿,這樣通過前后滾輪的滾動,帶動皮帶機實現(xiàn)前后移動。
?
?
圖1
新工具研制以后,在2012 年8月-12月管理區(qū)8口皮帶機作業(yè)井進行了試驗,耗時如表2。
3.1 活動效果對比
對比表1和表2可以看出,使用專用工具前移機開井耗時平均為57.9 分鐘,使用后為平均耗時為35.1分鐘,節(jié)約22.8分鐘,效果顯著。
3.2 經(jīng)濟效益評價
3.2.1 2012年有1口井因移機時間長造成砂卡躺井,應用新型工具可節(jié)約作業(yè)費21.7萬元。
3.2.2 1口井作業(yè)占用時間10天,影響產(chǎn) 62噸,按 3000元/噸計算:62*3000=18.6萬元。
3.2.3 操作時間平均減少22.8分鐘,以2012年為準可減少停井時間273分鐘,多產(chǎn)原油2.3噸:2.3*3000=0.69 萬元。
3.2.4 工具成本為550元/套。
合計每年綜合經(jīng)濟效益:21.7+18.6+0.69-0.055=40.93萬元。
3.3 社會效益
該工具使用以后,消除了安全隱患,安全系數(shù)大大提高,降低了職工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
[1]張琪.采油工程原理與設計[M].北京: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2006.
[2]陳憲侃,葉利平.抽油機采油技術[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