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敏
[摘要]福建古代橋梁以數(shù)量眾多、堅固雄偉、精巧別致等特質著稱於世。在古代熱心修建橋梁的人群中,除了當?shù)匕傩?、宗教人士外,還有一類人就是官吏。官吏作為當時橋梁建造修復的主要人群之一,對福建明代橋梁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該文試就明代福建官吏修建橋梁的史實進行歸納整理,以彰顯其對福建橋梁發(fā)展的貢獻。
[關鍵詞]明代 福建官吏 修建橋梁
橋梁是交通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是跨越水道和峽谷的主要交通設施,在交通運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沒有橋梁,道路就不能暢通,陸路交通的發(fā)展必然受限。早在原始社會,人們跨越河流和峽谷時就懂得利用自然倒下來的樹木以及谷岸生長的藤蘿等作為輔助工具,而有目的地伐木、堆石或架石為橋始於何時,現(xiàn)在已難於考證了。
福建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雨水充沛,復雜的地理環(huán)境決定了其境內(nèi)河網(wǎng)密布,溪河縱橫,河流大多源短流急,水量豐富,因此橋梁成為百姓日常出行中必不可少的交通設施。福建古代橋梁以數(shù)量眾多、堅固雄偉、精巧別致而著稱於世,古人有“閩中橋梁甲天下”的贊譽。福建古代人民充分利用各地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建造出形式多樣的橋梁。
在古代熱心修建橋梁的人群中,除了當?shù)匕傩铡⒆诮倘耸客?,還有一類人就是官吏。官吏作為當時橋梁建造、修復的主要促成者之一,對福建明代橋梁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明代福建官吏主要是通過親自督造、指令他人修建等方式修建橋梁。
1 親自督造
現(xiàn)任官吏熱衷於修建橋梁是源於行善事、施善政的出發(fā)點及“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思想,他們或親自督造或大力倡導,甚至有不惜捐俸以促橋成的善舉。
《八閩通志》中有許多類似廣坑橋乃“成化十六年,知府唐殉因造綠榕橋而并修之”的記載,不勝枚舉?,F(xiàn)僅列舉部分以證之。
泉州府晉江縣順濟橋,“國朝成化七年,知府徐源復修,又疏橋東小圃,引潮入城以通舟楫”;石筍橋,“國朝宣德中……里人張實父子及同知謝琛、道士愍默相繼修補。成化間,運判張庸又修二小石橋之壞建。”漳州府漳平縣前村橋,“景泰元年,龍巖縣醫(yī)官陳哲捐資募眾重建?!蓖≈莞B城縣文川橋,“國朝成化十二年毀,縣丞吳琬率民疊石為址,梁而屋之?!蓖≈莞畾w化縣濟川橋,“成化八年,僉事周謨發(fā)公幫余資,命耆老吳榮寶督工重建?!?/p>
許多橋梁是歷經(jīng)多年修葺方成,如福州府古田縣楊橋,“成化九年,知縣黃玠募緣伐石累址,十八年始成?!鄙踔劣薪?jīng)歷多任地方官多次修復,如建寧府甌寧縣平政橋,“國朝洪武元年,指揮沐英重建……十年……都指揮施春修之……永樂四年……都指揮師祐募眾復修之。十一年……都指揮侯墉、師祐、徐信、郡守劉敬、指揮王用歌捐貲率眾復建浮橋……每歲官籍民夫五十人守視而時葺……十四年……徐信復與郡守劉敬、同知郭善、經(jīng)歷王文斌、知事吳麒、指揮王用、鎮(zhèn)撫王真、建安郡丞顧敏、主簿周公亮、甌寧縣丞李仲穆、主簿朱仕原、僧官南宗鑒中等各捐俸率眾悉復其舊。成化十七年,府同知李明、知縣桂鎬重造?!闭闹莞埾h虎渡橋,“國朝洪武三十一年,知府錢古訓仍其舊址,以木為梁,構亭於上?!ㄕy(tǒng))六年,知府甘英奏請重建。十一年,分巡僉事陳祚檄經(jīng)歷曾復董其役……(成化)二十二年,知府劉瀚重修。”汀州府長汀縣濟川橋,“永樂九年,知府宋忠、指揮韋庸捐俸募眾重建……(永樂十五年)忠又捐俸倡郡人丘人福等重建……成化十七年,知府黃埕、知縣謝珪復捐俸為倡,命義民胡文海等重建。
也有很多官吏在任期間修建多座橋梁,如《八閩通志》卷17記載建寧府建陽縣知縣海澄分別於成化十五年、十六年、十七年重建莒口橋、同文橋、興文橋、慶祥橋、會通橋、新興橋;卷18記載建寧府崇安縣知縣曹端重建晝錦橋、觀象橋、清溝橋、藍澗橋、通濟橋、蘆山橋、虹橋、楊田橋;卷19記載興化府莆田縣知府岳正於成化年間建造涵口橋、蘆浦溝西橋、兼濟橋、猴溪橋、鐵沙橋、通津橋,同時成化二年為“開溝泄塘東之水,以溉湖公、南力二里之田”而建造了岳公橋。
官吏不僅親自參與橋梁修建,還想方設法為橋梁日后的維護管理提供便利。如建寧府建陽縣東津浮橋,“永樂八年,邑人李仲賢重建。崇安曹茂施出一頃八十三畝於后…堂,以備修橋之貲。正統(tǒng)間,主簿蕭旺造船三十,聯(lián)以鐵索,立柱於兩岸系文。成化十八年……參議黃澄、僉事談俊命知縣汪律取田之所入重建,其余以付耆民徐坤等收貯而時茸焉?!毖悠礁掀娇h明翠橋、兩浮橋、東浮橋,“皆官籍民夫守之,以時修繕”。
2 指令他人修建
在古代,不管是建造橋梁還是修復橋梁,都是一個巨大的工程,需要耗費極大的人力物力,上文列舉的例子中就有歷經(jīng)多年多人才修建好一座橋梁的記錄,正因為如此,有些官吏會利用自己的官階或官聲民望,命令下屬或倡導其他社會階層共同修建橋梁。此類記載,在《八閩通志》中也有很多,以下略舉一二。
命令下屬建造修復橋梁的有:成化年間,福州府知府唐珣命令五虎門巡檢張守中重建浩溪橋、修葺下湯橋、“辟而廣之”橫嶼斗門橋。建寧府建陽縣朝天橋,“(永樂)十七年,縣丞趙璧重建。天順六年火,監(jiān)察御史顧儼檄福同知李鉞募眾復建”;瀛洲橋,“成化間,府同知李明檄知縣海澄重建,未及就,澄起為御史,知縣汪律踵而成之?!蓖≈莞虾伎h浮橋,“成化十年,僉事余諒檄同知程熙等規(guī)劃重建,尋復壞於水。十二年,諒復檄通判李祺重建”;駟馬橋,“國朝永樂九年,邑人周永定等捐資重建。成化十年,巡撫都御史張瑄檄同知程熙、知縣蕭宏規(guī)劃重修。”汀州府清流縣嵩溪橋,“(成化)十六年,參議黃澄、副使劉柯命知縣凌采累石為墩而梁之?!?/p>
倡導其他社會階層建造修復橋梁的有:福州府閩清縣曇口橋,“鄉(xiāng)人沈公建。永樂九年,知縣朱毅命陰陽訓術蔡景暨邑人許閏、朱什募緣重建……成化五年,知縣左輔命耆民黃榮募財復建?!蓖≈莞辶骺h龍津橋,“國朝洪武二年,知縣朱仲恭復建……正統(tǒng)七年,主簿徐友諒請於朝,募邑民伍祜等累石為墩八?!苯▽幐上h乘駟橋,“國朝宣德三年,縣丞蔣繼成勸義民夙希達捐資累石重建?!庇行┼l(xiāng)民自愿捐錢,請求官府出面組織、主導橋梁的修建,如建寧府崇安縣繼賢橋,“成化十七年,邑民范勛等白於僉事高崧、談俊,檄同知李明、知縣徐衍規(guī)劃重修”;廣福橋,“國朝成化十八年,邑人暨煜捐白金一千兩、范勛捐白金二百兩為倡,白於按察司僉事高崧、談俊,檄同知李明、知縣徐衍重建”,在這個過程中,官吏起到了組織者、倡導者的作用。建寧府政和縣星溪橋,“國朝永樂十五年,知縣傅王潤命耆老申伯任等募眾重建……景泰四年,知縣顧讓命耆老林文銳、僧無礙等募眾重建……(天順二年)知縣王鑒命耆老張惟信等募眾重建。”泉州府晉江縣萬安橋,“宣德中,知府馮禎、通判朱旭命僧正淳累石增高三尺有奇……景泰四年……知府劉靖、同知謝琛重修?!?/p>
3 致仕官吏、太監(jiān)
在官吏這類群體中,還有一些特殊群體,如致仕官吏、太監(jiān)等,也積極致力於橋梁的建造修復。以下略舉一二。
致仕官吏:福州府閩縣際橋,“國朝成化十八年,鄉(xiāng)人致仕縣丞王礦倡而修之?!备V莞_源縣南門橋,“國朝成化十一年,邑人致仕知縣陸朘重建?!?/p>
太監(jiān):鎮(zhèn)守太監(jiān)陳道於成化年間分別修復閩縣的萬壽橋、綠榕橋、里尾橋;福清縣的化龍橋、無患橋、王鈥橋、波瀾橋、鏡橋,并在前人重建的基礎上,再次重修侯官縣洪山橋、萬安橋,甚至於“成化二十一年……檄織染局副使汪濟修”閩縣紅橋。建寧府浦城縣過山橋是“永樂二十年,內(nèi)官朱敬重建”;新橋是“宣德元年,內(nèi)官陳覺建。”
據(jù)統(tǒng)計,福建尚有古橋兩三千座,其中一半以上集中在福州、興化、泉州、漳州、福寧五府,這些橋梁不但至今仍造福於人類,而且也是福建古代文化的寶貴遺產(chǎn)。因此,今天我們看到這些集美感與實用於一身的橋梁時,怎能不對當初的建造者肅然起敬?故而本文特選取明代福建官吏這個特殊人群作為闡述對象撰寫,以示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