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
摘 要: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對于精神的需要越來越迫切,在日常的生活中,市級圖書館就成為人們?nèi)M足精神需要的場所。圖書館是人們進行素質(zhì)教育的場所。而圖書館資料管理工作是圖書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圖書館的生存和發(fā)展上占據(jù)著不可或缺的地位。就如何能更好地做好市級圖書館資料管理工作,如何讓市級圖書館跟上新形勢的需要,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管理來不斷滿足市民的需要來分析,提出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圖書館;重要性;資料管理;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9-0190-02
一、圖書館資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圖書館是一個教育機構(gòu)。服務于政治和經(jīng)濟,圖書館資料管理工作是收集、整理、傳播、利用圖書管理情報資源,使之更好地服務于市民,只有做好圖書館資料管理工作,才能做到“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作用,更好地滿足廣大讀者對知識的渴望,還能給廣大讀者提供更好、更新的圖書情報知識,讓圖書館在教育、科學、文化領域中更好地實現(xiàn)其自身的價值,完成其使命。為了更好地為讀者服務,作為一名圖書館管理人員,我們必須認真做好圖書館的資料管理工作,更好地吸引更多的廣大市民參與進去,讓他們愛上讀書,愛上圖書館,讓圖書館發(fā)揮出其社會價值。
二、關于更好地做好圖書館資料管理工作的對策
(一)做好社會新形勢下的圖書館資料建設
1.當今的社會文明發(fā)展越來越迅速,對圖書館的資料管理工作越來越重視。市級圖書館資料文獻專藏從創(chuàng)建到現(xiàn)在,由專門機構(gòu)和專職人員負責,根據(jù)不同時期的征收范圍和原則,堅持各種業(yè)務系統(tǒng)和標準的實施,根據(jù)國家有關標準,收集文獻進行編目,記錄操作。指定團隊和機構(gòu)管理,進行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操作,確保各項業(yè)務工作的開展。通過建立專門的機構(gòu),單獨地管理圖書館資料。
2.做好市級讀者需要的調(diào)查研究。同樣,要做好圖書館資料管理工作,文獻資料收藏也是一個非常復雜而艱苦的工作,情況是不同的,其工作具有不確定性,有時不可避免地會失誤,造成資金的浪費。在日常工作中要使用各種手段,通過各種渠道,對本地區(qū)的收集文獻資料資源進行調(diào)查摸底,認真了解歷史和當前形勢,收集主要文件的資源,通過進一步的研究來確定收集范圍和重點開展集合文件收集工作計劃,采取適當?shù)拇胧┖头椒ú襟E,使文獻資料收集工作有序的進行,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做好了文獻資料的收藏工作,才能有更多的資源,為廣大的讀者群體服務。
3.做好宣傳工作。圖書館是為讀者服務的,在日常的管理過程中,必要的宣傳也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報紙、廣播、電視和其他媒體,以及圖書館定期的服務周、廣告牌、廣泛收集廣大市民能夠接受的文學資料,同時推廣文學作品收集,使廣大讀者支持文學作品的收集工作,并且能夠積極地參與其中。動員各行各業(yè)的熱心人參與文獻收集工作,并逐步形成全社會支持文獻的收集和繁榮的勢頭。有更大的資源,服務于廣大讀者,讓讀者把讀書和支持圖書收集當作一種習慣。做好輿論工作,大力開展宣傳工作。
4.要緊緊跟隨時代的步伐,收集當代著作?,F(xiàn)代隨著文化的發(fā)展,當代問世了豐富的現(xiàn)代著名著作,它們涉及范圍廣泛,內(nèi)容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潮流,其中蘊含了大量的信息,具有重要的保存價值,對于讀者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對于這些緊跟時代的資料要進行重點的收集。并且這些資料不像那些古老的資料在收集方面有著諸多的困難,能夠迅速地補充并使本地文獻資料形成較大的規(guī)模。在圖書館資料管理工作中,文獻藏書量是一個圖書館的重點。作為一個市級圖書館,文獻收集更是市級圖書館的重點。文獻的收集,反映本地區(qū)使用情況,收集文獻具有特殊的價值和獨特的功能,是我們征求收集文學的意義。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和大范圍的普及,圖書館與電腦業(yè)務管理聯(lián)系起來,把收集、整理收集文獻資源的開發(fā)與數(shù)據(jù)庫建設結(jié)合起來,建立一個收集書目數(shù)據(jù)庫系統(tǒng)。要有專業(yè)人士負責管理,設立專柜,以方便讀者檢索查閱圖書館文獻收藏,讓其成為該地區(qū)的收集與應用的教育機構(gòu)。同時,提高市級圖書館在讀者心中的地位和知名度,讓更多的讀者了解本市圖書館。
(二)構(gòu)建市級圖書館特點的動態(tài)藏書體系
1.要做好圖書館資料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好圖書館的采購工作。適當買入各個類型的相關學科的書籍及最可行的活動材料,謹慎購買或者不購買其他無關的出版物。確定本市圖書館采購圖書的學科范圍,征集優(yōu)秀特殊的圖書資料,甚至可以隨時去掉一些低俗無關的圖書資料。每隔幾年,可以定期地淘汰一些圖書,在缺乏資金的情況下,應減少圖書重復率,做到圖書館資料的合理和及時性,以滿足廣大讀者的閱讀興趣和范圍。
2.確定圖書館的藏書類型,因為不像國家圖書館那樣嚴格要求,需要大量的全面的圖書資料,市級圖書館本身的特點就決定了它的藏書種類,市級圖書館的圖書藏書規(guī)模不能過大。因為當某個圖書館的藏書規(guī)模達到一定大的時候,就應該控制圖書館的圖書增長的速度,不應該無限制地不加控制地增加圖書館的藏書資料。在圖書館引進新書的時候,圖書館資料管理人員要同時淘汰同等數(shù)量的舊書,來確保整個圖書館的圖書資料整體的增長率保持為零。這就是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英國的著名圖書館管理學家阿金森提出的圖書館藏書“穩(wěn)定狀態(tài)理論”,在市級的圖書館實行該理論,具有較大的可行性和科學性。即可解決掉部分圖書館資金的問題,還可以避免造成浪費,合理地做好市級圖書館資料管理工作。
3.圖書館的文獻資料不僅需要及時保障國內(nèi)的文獻更新,還要關注國外的文獻更新,對期刊的訂購,要保證期刊的穩(wěn)定性和連續(xù)性,要加強圖書館資料的地區(qū)間、學科間的藏書聯(lián)系。同時還要加強同國際之間的聯(lián)系,定期地派遣圖書采購人員出國收集外國文獻資料,及時地更新擴大文獻資料的來源途徑,彌補圖書館的采購,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
(三)制定行之有效的圖書征集辦法
1.廣泛收集。大部分的藏書都散落在社會各地,所以,在社會調(diào)查的基礎上,要呼吁社會各界,將發(fā)行的出版社、機構(gòu)、組織、科研部門、企業(yè)和事業(yè)單位作為主要目標??梢韵蛏鐣鹘绱蟊姾蜕鐣鹘鐔挝话l(fā)放征集信,征集信可以為地方文獻的收集提供建議和收集文獻書目范圍內(nèi)的內(nèi)容。同時要深入采訪并且接觸基層單位,并做好有關圖書的征集工作。發(fā)出征集函,絕不能簡單地守株待兔,坐著不動是不能收集到的。這就需要圖書館的資料管理人員認真做好工作,積極走訪各單位去調(diào)查了解情況。
2.采購預定。圖書館要制訂詳細的采購計劃,要求全市書店向圖書館提供已發(fā)行的書目清單,提供采集書籍的幫助,然后也可以向其他市級的圖書館委托其幫助本館征集文獻資料,可以要求地方文獻發(fā)行提供文獻資料。應及時做好預訂工作,提前了解本地出版部門或單位自行編發(fā)的出版計劃,圖書館資料管理人員要做好預訂手續(xù),登記應當落實到位,提前做好采購計劃。
3.社會募捐。對于那些散落于社會各界各單位的圖書文獻資料,可以采用向社會大眾進行自愿募捐的形式來征集,可向社會各界發(fā)出倡導書通過采取各種方式宣傳本市公共圖書館的好處,介紹其主要功能和作用,向群眾宣傳征集的目的,使群眾了解保存圖書的重要意義和目的,讓社會各界收藏能夠更好地了解和認識家鄉(xiāng)的圖書事業(yè),他們把手中的圖書捐獻給圖書館,既增加了圖書館的收藏數(shù)量,也使有價值的圖書得到保存和利用,同時也擴大了公共圖書館在本市的影響力。這種向社會募捐的形式是一種為公共圖書館征集文獻的新途徑。
4.對于那些年代久遠的,在世不多的,以及保存不完整,容易毀壞的圖書文獻進行復印和復制,這樣不僅可以使那些重要的文獻資料得到更好的保存,使其長久的得到收藏和利用,更好地為廣大讀者服務。
(四)圖書館資料管理人員要以服務讀者為宗旨
圖書館是一個服務性機構(gòu),是一個教育機構(gòu),是傳播科學文化、收集文獻資料從而進行研究和利用的中心。圖書館是社會文獻的中心,它確定了以服務社會、服務讀者為根本宗旨。所以對讀者的服務工作也是圖書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圖書館的生存之本,也是發(fā)展之本。所以圖書館的資料管理工作就更顯重要,這是一個既平常而又光榮的任務。它需要資料管理人員有一個具有耐心和責任心的人,要有奉獻精神。要想讀者之所想,急讀者之所急,努力為讀者奉獻,提供好各種讀者所需的服務。作為資料管理人員要愛崗敬業(yè),要隨時隨地給廣大讀者宣傳和推薦當代社會先進的科學技術水平和優(yōu)秀的圖書雜志和期刊。向不同層次的讀者推薦適合他們自己的書刊資料,同時要定期做好專題講座和讀書活動以及報告會,對作者進行正確的引導。只有認真為讀者服務,做好服務工作,才能更好地做好市級圖書館資料管理工作,讓其實現(xiàn)圖書館自身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褚惠楠.新時期高校文化建設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9.
[2]魏蘭英.淺談如何提高圖書館藏書的借讀率[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10).
[3]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學[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66.
[4]劉寶娟.關于高校生圖書館提高藏書利用率的探索與思考[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7,(2).
(責任編輯:李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