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玉凱
中國特色“官邸制”建議
□文/汪玉凱
官邸制,作為一種公務人員住房的制度,早已在國外實施。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探索實行官邸制。
1998年“房改”以前,我國的領導干部曾長期享受著國家福利分房,“房改”后,官員住房逐步走向市場化。
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一些嚴重的住房腐敗問題。比如部分領導干部超標違規(guī)、非法占有、集資建房等,或者利用手中職權,以明顯低于市場的價格購置商品房、限價房等。至于領導干部因為工作調動、異地任職,或者高級干部進京等,由國家為其提供住房中存在的國有資產嚴重流失的問題,更是相當普遍。
可以說,部分領導干部“以權謀房”,已經成為領導干部腐敗的新形式、新趨勢。干部住房監(jiān)管制度改革勢在必行。
官邸制的課題在今年7月形成了三個研究報告;《國外官邸制研究》、《中國古代官邸制研究》和《當前我國領導干部住房現狀分析與改革趨勢》,并以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的名義及《關于建立中國特色“官邸制”的建議》上報中央,最后被中央采納,體現在《決定》中。
官邸制人員適用范圍宜限定在四個方面。一是黨和國家領導人中的總書記、國家主席、國務院總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全國政協主席及其他政治局常委;
鏈接
部分國家官邸制
加拿大:政府除了為總理、國家機構負責人等準備官邸之外,還為各個區(qū)域的長官、外國駐加拿大大使以及來訪的國外政要提供官邸。
法國:官邸制范圍很小,除政府領導人外,國家對各部部長沒有實行統一的官邸制度,而是實行了住房補貼制度。在法國,部長以上的總統、總理、議會議長等必須擁有職務用房,但其他公務人員有自主權。
德國:實行“官邸制”的對象主要是在任的高級公務員,包括總理、聯邦政府各部部長。除了總理等必須居住官邸外,各部部長可以居住官邸,也可以自有或租用住房。
印度:政府在全國設立了30多個官邸,這些官邸中大多居住地方領導人。印度上至總統、總理、中央各部委長官、上下兩院議員,下至普通公務員、政府雇員、大學校長、記者、藝術家,都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住宅。
韓國:只有總統、總理以及國防部長、外交部長四個職位有專門官邸。如韓國的青瓦臺總統府和總理公館。其他高級公務員如國務委員、國會議員、處長(指部級處,如企劃預算處)、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二是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書記、省長(自治區(qū)主席、市長)、人大主任、政協主席以及法院院長和檢察院檢察長;三是市、縣(含縣級市)兩級的書記、市長縣長、人大主任、政協主席、法院院長和檢察院檢察長;四是異地交流的領導崗位如組織部長、紀委書記等。如果不屬于異地交流任職的官員,可以執(zhí)行正常的房改政策,不屬于適用官邸制的范圍。
中央雖然采納了課題組的建議,但官邸制的具體實施范圍、對象等等都還需要中央進一步確定方案,將來具體哪幾級官員需要實行官邸制,還需中央進一步確定。
官邸制并不是萬能的制度,它不能解決所有的官員住房問題,僅只能解決重要職位官員在任期間的住房問題。但從長遠角度來講,官邸制是有利于防止腐敗、防止“以權謀房”現象的。
鏈接
古代官邸制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探索實行官邸制”。實際上,自秦漢起,中國古代的赴任官員,就由國家提供住房。不過,那時的官員住房不叫“官邸”,而叫“官舍”。
“官舍”,就是官吏的住所,因為常與官衙連在一起,如今日之“機關大院”,所以有時也兼容辦公場所的含義。若用現代語匯表述,大抵就是機關住房的意思。
自秦漢起,各級官員均由國家任命,無論是各地賢能被征辟或舉薦到中央當官,或原在京畿居住者被外放到各地當官,大多存在有異地仕宦解決住所的需要。因此,由國家向赴任官員提供住房,大約也就在秦漢之際逐漸趨向制度化。
官吏家屬可以隨居機關住房
《漢書》卷三十九記曹參封爵列侯,食邑平陽,但本人先后在齊國和中央任相,其長安的“相舍后園近吏舍,吏舍日飲歌呼”云云。此“相舍”與“吏舍”,就是相國住宅和吏員宿舍的同義語,當由國家提供。漢高祖劉邦向全國發(fā)布《同安輯令》說:“凡為列侯食邑者,都給印綬佩帶,賜給宏敞的住宅俸祿達到二千石級別的將吏,就可遷居長安,賜給次一等的住宅。”這當然是開國時期優(yōu)待功臣的一種措施。
再看《漢書》卷九十三記,侍中董賢為邀漢哀帝寵信,休假日亦不肯回家與老婆團聚,于是哀帝特許董賢的妻子搬進他在宮中的住所,“若吏妻子居官寺舍”。根據這一條史料可知,西漢后期,官吏家屬可以隨居機關住房(官寺舍),已經是普遍現象。《太平御覽》卷四九一引《漢書》稱,光祿大夫魏霸喪妻,其長兄還特意“為(魏)霸娶妻,送至官舍”?!端螘肪硭氖挥浰挝涞凵凇暗ね焦偕帷保涓竸⒙N時任晉陵郡功曹?!端问贰ば⒆诩o》記宋孝宗“生于秀州青杉之官舍”,其父趙子時在秀州居官?!冻啥嘉念悺酚浰抉R光生于郫縣官廨,其父時任該縣縣尉。《曲洧舊聞》卷三記,歐陽修也是其父親任綿州司戶參軍時“生于司戶官舍”的,后人還把這個住宅改為“六一堂”(歐陽修號六一居士),以志紀念。
被貶官員不得享受官舍待遇
居住官舍不僅是一項福利,也是一種政治待遇?!妒聦嶎愒贰肪硎挥?,北宋名相寇準受政敵迫害,被貶為衡州司馬。衡州府向來不給這種徒有虛名、實受監(jiān)管者分配住房,“百姓聞之,競荷瓦木,不督而會,公宇立成”。眼看其在民眾中威望如此之高,政敵又趕快把他遷到雷州,并終于達到令他郁憤而卒的目的。
蘇東坡的弟弟蘇轍也曾被政
按照國際慣例,絕大多數官邸和公宅都是免費入住的,即使交費也是象征性的。按照我國國情,對于所有國家擁有的官邸和公宅,實行免費入住較為合適。官邸和公宅的內部設施和維修,國家要建立統一制度予以規(guī)范。
對于官邸制之外的官員,主要指那些不參加房改的正部級以上,但又不屬于實行官邸制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國家為他們在任職期間提供公宅,卸任后搬出。具體來說主要包括除政治局常委以外的政治局委員、國家副主席、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等。國家和地方的官邸,是權力的象征,特別是國家領導人的官邸,很容易成為國家的代名詞。官邸一般是單獨建設的,符合條件的官員必須入住?!肮啤崩锏姆课菘梢允亲赓U,也可以是國家建設,符合住“公宅”的官員也可以選擇不住,領取住房補貼后自己去解決住房問題。敵章某貶到雷州,“不許居官舍,遂僦民屋”。章某得知后,嚴令州府究治膽敢借房給“管制分子”居住的民眾。后來章也被貶到雷州,碰巧亦向這個人求租房子,對方心有余悸地答復他:“前蘇公來,章丞相幾破我家,今不可也?!贝藶檎味窢幹ち以谧》繂栴}上的反映。
官舍住宅緊張,自降住房標準
地方官連同隨任家屬免費享用機關住房的傳統,一直維持到清朝覆滅(我們可以從辛亥革命時期有關各地光復的報道中看出,清廷的各級地方官多在義軍攻打衙署時束手就擒或攜眷出逃)。但京朝官住房的解決方式,卻經歷了較多的變化。前文說過,兩漢時官員多居機關大院,東漢王充《論衡·詰術篇》稱:“府廷之內,吏舍比屬”(漢時“吏”之概念包含“官”義),足見規(guī)模之大?!逗鬂h書》卷六十四記趙岐的祖父官任御史,故其“生于御史臺,因字臺卿”,又可知同居的家屬中,甚至包括成年的兒子媳婦。
《后漢書》卷二十七記,張湛官拜太中大夫,“稱疾不朝,居中東門候舍”。唐李賢注解,洛陽共有十二個城門,中東門是其中之一,門衛(wèi)編制中有一個秩六百石的候吏,職掌是迎送從此門進出的賓客,“候舍”就是候的住所。張湛以秩二千石的高級官員,不住官舍而自降住房標準,搬到候舍去,其表面理由是既然“稱疾不朝”,就是請長病假不理事,所以不該居住官舍。但遞進一層推度,京師官舍緊張恐怕也是一個原因,不如自己識相。
退休離任必須搬離官舍
“屋宇并官所造”,其性質自然是“官舍”了。若從所有制關系上考察,分布在長安居民區(qū)里的京朝官住宅中,還有不少與之同類的情況,就是皇帝為表示對大臣關懷,特賜一部分高級官員攜眷入住產業(yè)屬國有的宅第,一般情況下又隨居者的調任、貶謫或告老還鄉(xiāng)而收回。
《唐語林》卷七記,永寧坊有一幢被風水先生稱為“金盞地”的住宅,先后有王鍔、韓令弘、史憲誠、李載義等許多大臣住過,可知這都是與職務相關的待遇。當然以“賜第”形式化官為私的也有,不過因改朝換代或獲罪受處等原因,亦難保永業(yè)。如安祿山得志時,玄宗曾“敕于親仁坊南街造宅堂”,送給他進京朝見時居住。等他垮臺了,房子也就沒收了。
家具雜用不許擅自添置、不得帶走
住房以外,官吏住所內的一應家具雜物亦由機關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以明代淳安縣署為個案,據《海
在確定實行官邸制和公宅制的范圍時,有兩個問題至關重要:一是要堅持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也就是從新擔任領導職務的干部中實施,原領導人以及離退休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可采取自然過渡的辦法。二是研究建立原領導職務和新任職務之間的對接機制。比如原來一位參加過部長級房改的領導如果提升為國家領導人了,那么可在保留原來房改房的同時,享受國家提供的官邸或者公宅,任期結束后應該搬出,可在保留現行正部級領導干部享受220平方米住房的基礎上,再給予一定補償。
領導干部現有住房的全面清理可以說是難點,必須進行全面登記造冊,進行詳細調查統計,只有做好了這些基礎性工作,處理好多方面的關系,才能減少建立官邸制的阻力,才能檢驗官邸制的成效。
在實行官邸制的同時,仍允許官員個人買房。如何避免“以權謀房”?則需分檔規(guī)定各級官員的“官邸”標準,超標準超額部分必須由本人承擔。同時,設立專門的“官邸”建設資金,對所有資金的使用支出情況進行嚴格的審計,保證資金真正落實到實處。
首先要建立全國統一的“官邸制”監(jiān)管制度,包括建立領導干部住房申報制度及住房檔案,對多占住房的要限期清退,逾期不退的,除按市場標準加倍收取租金外,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及程序交由紀檢監(jiān)察部門嚴肅處理。
必須建立和健全懲防并舉的干部住房監(jiān)管制度體系,紀檢監(jiān)察機關、公安機關和房地產建設管理部門聯合監(jiān)管,多方聯動才能真正起到監(jiān)管的效果。
同時,加大住房腐敗懲治力度,盡快建立和健全領導干部住房腐敗問責制度,明確住房腐敗的問責對象、程序、內容、方法和責任追究范圍。此外,還要建立領導干部住房信息公開制度,才能充分接受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
公開的信息應該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制定并向社會公開不同級別領導干部的“官邸”標準,公開干部購買或建造住房的申報和審批程序,以及違規(guī)超標占有或建造住房處罰的具體規(guī)定;二是規(guī)范干部住房公開的適用范圍,明確干部住房信息公開的內容,暢通群眾對干部住房腐敗投訴舉報的反映機制;三是在建立干部住房狀況定期檢查登記制度的基礎上,及時公開干部購置、建造、交易、租賃住房的實際狀況及其資金來源等相關信息,保障群眾對干部住房的知情權。
(作者系“中國特色官邸制研究”課題負責人,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
瑞集·興革條例》載,知縣的家具雜用有63種200余件,縣丞、主簿等有60種,典史僅19種。
洪武時,黃州府有個同知安貞,因“擅造公宇器用”,被部下吏員向按察司檢舉,按察司又向中央匯報。朱元璋得知后,為安貞開脫,說是“房宇器用都是公家的,安貞若另遷他官,一樣也帶不走”(《典故紀聞》卷四)。據此可知,給你多少家具,你就使用多少,私自動用公款添買,就是違犯制度。另外,官員調任或退休時,所有家具雜用,都要按清單歸還。
《萍洲可談》述,王安石從出判江寧府任上自請退休,夫人吳氏把官舍里一張?zhí)闪晳T的藤床帶回了家。未幾,“郡吏來索,左右莫敢言”,只好悄悄地向老爺匯報。王安石知道吳夫人“好潔成癖”,自己則以邋遢與她“每不相合”,于是“跣足登床,偃臥良久。吳(夫人)望見,即命送還”。由此可知,官員搬出公房時不得帶走任何公家用品,也是歷代的規(guī)矩,即使貴為宰相,亦不得違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