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啟,胡征宇,盧 霞,黃農(nóng)審,黃嬌連
(1.蘇州大學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江蘇蘇州215021;2.廣西橫縣桂華繭絲綢有限責任公司,南寧530300)
通過對近年來江蘇、浙江、四川等地出口絲類商品質量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全國自動繅生絲等級有所提高的同時,清潔潔凈已成為影響生絲質量的主要因素[1-2]。在高品位絲(6A)的定等因素中,凈度因素占60%左右的比例。蠶品種、養(yǎng)蠶、上蔟、收烘繭、煮繭、繅絲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均對生絲潔凈有所影響。提高生絲潔凈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因此需要做好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3]。筆者利用煙熏蠶繭的這種方法來研究蠶繭的內、中、外層繭絲結構形態(tài)和膠著點的狀態(tài);通過模仿蒸汽煮繭來觀察煮繭過程中蠶繭吐水的情況,從而判斷繭子的煮熟均勻狀態(tài)。經(jīng)上述兩組試驗了解蠶絲生產(chǎn)過程中潔凈產(chǎn)生的機理,然后根據(jù)試驗結果調整工廠生產(chǎn)過程中的相關工藝參數(shù),最終提高生絲的等級。
干繭,火棉膠(中國上海燙金材料廠,化學純)、無水碳酸鈉(中國上海試劑總廠,分析純)、柴油燈、長頸漏斗、試管夾、蒸籠、針筒、紅墨水、溫度計、剪刀。
1.2.1 試驗一:繭絲排布形態(tài)的觀察
1)用真空滲透法使繭子繭腔吸入水,使其能夠沉入水中。2)加入2 L水,煮沸后將真空滲透過的繭子放入其中,持續(xù)煮10~15 min。3)將煮熟的繭子取出,對其進行索理緒,拉成正緒繭。4)點燃柴油燈,用試管夾夾住長頸漏斗,倒扣于火焰上方,使黑煙能夠更多地匯聚到一處。當漏斗細口處有大量黑煙冒出時,將繭子放在細口上,慢慢轉動繭子,使得繭子能夠被均勻熏黑。5)將熏黑的蠶繭放在白紙上,緩慢抽絲,同時觀察繭子絲線的走向并做好記錄。如此便可得到繭子最外層的繭絲走向;將繭子抽絲至中層和內層,分別用同樣的方法得到蠶絲中層和內層繭絲的走向。
1.2.2 試驗二:模擬煮繭吐水狀態(tài)觀察
1)用針筒向干繭中注入紅墨水,注滿繭子內腔后用火棉膠將繭子針孔封住。2)待火棉膠風干后將繭子放入蒸籠,蓋上蓋子并插入溫度計使其懸浮在繭子上方,利用水蒸氣對繭子進行蒸煮(圖1)。3)當看到有紅墨水剛剛滲透出來的時候,記下溫度計的度數(shù)。夾起繭子,觀察其吐水面積并做好記錄;然后重新將繭子輕輕放入煮繭設備中,每間隔1 min再取出繭子觀察其吐水面積并做好記錄,如此反復直到繭子吐水完全。
圖1 模擬煮繭裝置Fig.1 Simulation of cocoon cooking device
用相機拍攝蠶繭繭絲形態(tài),得出蠶繭外、中、內繭絲走向,如圖2所示。圖2繭絲的走向可以用圖3的簡化圖來表示。
由圖2可以看出,同一層中,外層繭絲之間重疊較少,沒有內層繭重疊的那么混亂難以區(qū)分。其簡化圖表現(xiàn)出的區(qū)別是內層繭的膠著點明顯多于外層繭。根據(jù)內外層繭絲粗細差異而進行聯(lián)想,內層繭相對于外層繭,絲與絲之間的重疊機會更大,膠著點更多,導致網(wǎng)眼變小,使得水很難滲透進去,因而在煮繭過程中難以實現(xiàn)膨潤,從而導致繅絲離解困難,容易產(chǎn)生環(huán)颣,對生絲的潔凈問題造成很大的困擾。
圖2 蠶繭外、中、內層的繭絲走向Fig.2 Trend of cocoon silk of outer,middle,inner layers of cocoon
圖3 蠶絲走向簡化圖Fig.3 Simplified diagram of silk trend
由圖3看出,蠶在吐絲時有其實只有一種形態(tài),即8字型。相鄰兩個絲圈的對頂角所形成的斜角用Φ表示,Φ角大小的改變,其根本原因是蠶移動速度的變化。Φ角越小,則同一繭層中單位面積所鋪的蠶絲越多越密集,并且膠著點也越多,鋪網(wǎng)形成的網(wǎng)眼也越小;Φ角越大,同一繭層中鋪網(wǎng)所用蠶絲越少,形成的膠著點也越少,鋪網(wǎng)形成的網(wǎng)眼也越大。繭絲的縱向長度用A表示,橫向長度用B表示,外層繭和內層繭的縱向長度A、橫向長度B幾乎沒有什么差異。
另外,繭子外層容易煮熟。因為外層繭絲結構較為松散,當煮繭的時間過長時,在煮熟過程中接觸高溫水蒸氣幾率大于內層繭絲。因此時間過長,外層繭絲會由于過度煮熟而產(chǎn)生糙塊。而繭子內層由于絲與絲之間的膠著點多,網(wǎng)孔較小,水蒸氣較難通過,其相對于外層繭絲難以煮熟,如此又容易產(chǎn)生環(huán)颣。從而可以得出繭子內外層差異是產(chǎn)生繭絲清潔凈度問題的根本原因。
圖4為蠶繭吐水過程示意。如圖4所示,煮繭設備中的繭子是還未加熱的初始狀態(tài),加熱過程中,當溫度計示數(shù)上升到87℃時,繭子開始吐水。此時可以看到,繭子下半部分開始有少量紅墨水滲透出來,但是繭子上半部分顏色沒有改變;吐水1 min后,繭子下半部分開始有大量紅墨水滲透出來,顏色比開始吐水時的繭子更深,而上半部分顏色仍然沒有改變;2 min后繭子下半部分有大量的紅墨水滲透出來,顏色進一步加深,并且開始向上半部分蔓延,但是上半部分的繭子依舊主要呈現(xiàn)白色,即仍然沒有吐水;紅墨水完全吐完后,繭子下半部分顏色更加深,下半顆繭子有種潰爛的感覺,但是上半部分的繭子最終都沒有吐水。
從圖4可以看出,繭子吐水是從下半部分開始的,直至下半顆繭子吐水完全時,上半顆繭子依舊沒有發(fā)生吐水現(xiàn)象。在煮繭過程中,繭子在水蒸氣中吐水只會吐半顆,煮熟度不能均勻。煮熟時間較短,會造成繭子下半部正常膨潤,而上半部分偏生,這樣就會使得繭子下半部分解舒正常,而上半顆繭子沒有吐水,絲膠難以膨潤,從而產(chǎn)生環(huán)颣;煮繭時間適中,則使得上半顆繭子受蒸汽作用少量膨潤,下半顆繭子也未產(chǎn)生膨潤過度。此狀態(tài)是目前煮繭的一個平衡狀態(tài),后面通過調整部吸水,能夠減小上、下半顆繭子間的差異,從而不產(chǎn)生環(huán)颣和糙類;然而若煮繭時間過長,則雖然繭子上半部分受蒸汽作用適度膨潤,但是下半部分會產(chǎn)生膨潤過度的狀態(tài),其最終勢必會產(chǎn)生大糙[4]。
因此,下半顆繭子煮的偏熟,容易產(chǎn)生生絲的清潔問題,而上半顆繭子煮的偏生,容易產(chǎn)生生絲的潔凈問題,這勢必造成繭子在煮的過程中,清潔問題和潔凈問題不可能同時解決,只能想辦法去尋求一個平衡點。
圖4 繭子吐水現(xiàn)象觀察Fig.4 Observation of cocoon guttation phenomenon
綜合上述試驗與分析,在原有生產(chǎn)工藝的基礎上,對工藝生產(chǎn)的方案進行了改造,通過不斷調整生產(chǎn)條件來提高生絲的清潔、潔凈分數(shù)。
原方案與改進方案中,固定不變的參數(shù)有:真空度0.096 MPa;總壓0.1 MPa;蒸煮室1溫度98℃;蒸煮室2溫度98℃;繅絲車速185 r/min;車頭溫度80~84℃;運轉率96%;繅絲湯溫33℃;理緒溫度41~42℃。其他各方案數(shù)據(jù)變動對比如表1所示。
表1 各工藝參數(shù)對比Tab.1 Comparison of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原工藝繭子的上車率比較高,且煮繭車速也較快,水質為弱堿性[5],通過此工藝生產(chǎn)出來的生絲清潔分僅98分,潔凈分僅93.45分,只達到了4A級別(表2)。經(jīng)調整后,能達到5A或6A級。
表2 原工藝及調整后的生絲商檢成績Tab.2 Inspection result of raw silk with original process and after adjustment
通過不斷降低繭子的上車率,生絲的清潔和潔凈分數(shù)均有顯著提高。上車率的降低會不斷地剔除次繭[6],包括黃斑繭、柴印繭和油繭。次繭的混入會導致生絲的清潔、潔凈受很大的影響,黃斑繭是因蠶的尿液形成,使黃斑部位的膠著狀態(tài)與蠶繭其他部位不一致;柴印繭會使得蠶繭局部不易膨潤;油繭則是蛹油導致其具有疏水性,同樣使得蠶繭難以膨潤。因此通過不斷降低繭子的上車率能夠使得繭子間的差別減小,從而使生絲的清潔程度有所提高。如表2所示,生絲等級能達到5A級別,說明降低繭子上車率的做法能有效提高生絲清潔程度。
在方案一的基礎上,同時降低煮繭車速,并在低溫滲透部向溶液中加入酸。在降低上車率的同時降低煮繭車速,會使得煮繭時間延長。但是由于繭層間存在差異,外層繭較為稀松,容易膨潤;內層繭較為緊密,難以膨潤,因此勢必導致繭子內外層膨潤狀態(tài)的不一致。而在降低煮繭車速的同時,在低溫滲透部向溶液中加入酸,會使得溶液從原來的弱堿性調整為弱酸性,從而使蠶繭外層浸酸,以達到抑制外層繭絲膨潤的效果。再加上煮繭時間的加強,最終能夠使得繭子內外層間的煮熟狀態(tài)趨于一致,從而有效地提高生絲清潔程度。通過評分發(fā)現(xiàn),此種方案也能有效地提高生絲清潔程度,生絲的清潔、潔凈成績符合6A級標準。
根據(jù)試驗一與試驗二所知,蠶繭的內、中、外層繭絲的膠著狀態(tài)存在著差異。外層容易潰爛,而內層相對于外層比較難以膨潤。煮繭機中,出口部和低溫滲透部對蠶繭內層繭絲膨潤幾乎沒影響。方案二由于加強了煮繭時間,因此會導致外層繭絲稍微過度膨潤。所以在方案二的基礎上,降低出口部溫度,并且稍微下調低溫滲透部溫度,能夠使得繭子外層繭絲稍微凝固,從而有效地抑制繭子外層的煮熟狀態(tài)。同時,在繅絲過程中由于進一步剔除了次繭,最終能夠使得繭子的潔凈分繼續(xù)有了小幅的提高。由表2可以看出,調整出口部溫度來提高繭子潔凈的做法是可行的。
1)通過試驗觀察可以得到,繭子的內外層鋪網(wǎng)狀態(tài)、膠著點密集程度不一樣,從而形成繭層內外差異。
2)通過吐水試驗觀察發(fā)現(xiàn),繭層吐水極不均勻。繭子下部分吐水量大,而上部分基本無吐水,從而導致繭子層內差異。
3)繭子層內、層間差異會影響生絲清潔凈度。偏熟影響清潔,偏生影響潔凈。
4)降低繭子上車率可以提高生絲的清潔凈度。
5)加強蒸煮并滴酸,可以在保護外層繭絲的同時增強內層的煮熟,有利于減少環(huán)颣、糙類的產(chǎn)生,能對潔凈產(chǎn)生有效作用。
6)根據(jù)煮繭適煮狀態(tài)與黑板成績,微調溫度出口部溫度,并且在繅絲中途進一步剔除次繭,也可有效提高生絲潔凈。
[1]沈以紅,鄭慧,黃先智.生絲清潔潔凈問題分析[J].四川絲綢,2004(3):10-12.SHEN Yihong,ZHENG Hui,HUANG Xianzhi.Analysis on raw silk cleanness[J].Sichuan Silk,2004(3):10-12.
[2]華冠絲綢有限公司.影響生絲凈度的制絲工藝的研究[J].山東蠶業(yè),2000(4):4-5.Huaguan silk Co.,Ltd,.Analysis of silk process on effect of raw silk studs[J].Shandong Sericulture,2000(4):4-5.
[3]梁鳳英.影響生絲凈度的原因與對策[J].現(xiàn)代紡織技術,2004,12(4):34-36.LIANG Fengying.Reasons of and measures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cleanness of the raw silk[J].Advanced Textile Technology,2004,12(4):34-36.
[4]沈振秋.我廠提高外地繭自動繅生絲清潔的對策[J].絲綢,1995(2):31-33.SHEN Zhenqiu.Our factory improve automatically reeled silk cleanness countermeasures by use cocoons of other places[J].Journal of Silk,1995(2):31-33.
[5]許才定,錢偉,蔣旭云,等.采用合適的真空滲透煮繭工藝提高生絲潔凈成績[J].絲綢,2000(2):32-33,36.XU Caiding,QIAN Wei,JIANG Xuyun,et al.Proper vacuum osmotic cocoon cooking for improving raw silk neatness[J].Journal of Silk,2000(2):32-33,36.
[6]方哲來,王金娣.試探病疵繭與生絲清潔潔凈的關系[J].絲綢,1993(1):21-23.FANG Zhelai,WANG Jindi.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ease defects cocoons and raw silk cleanness[J].Journal of Silk,1993(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