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欽峰
英國作家毛姆寫過一個故事,主人公是兩位醫(yī)生。
亞伯拉罕是個天才的外科醫(yī)生,還在醫(yī)學院就讀時,就是校園風云人物,無論哪種獎學金,只要是他有資格申請的,別人就會自動放棄——沒有人敢跟他競爭。大學畢業(yè)后,亞伯拉罕進入英國著名的圣·托馬斯醫(yī)院工作,很快就被破格提拔為醫(yī)院領導,沒有人會懷疑,等待他的將是飛黃騰達。正式上任之前,作為慶祝,他搭上了一艘前往地中海的貨輪作長途旅行,打算旅行結束后就回倫敦走馬上任。
幾個星期后的一個早晨,貨輪在埃及亞歷山大港臨時靠岸,亞伯拉罕站在甲板上眺望這座陽光照耀下的白色城市,猛然覺得似曾相識,好像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家鄉(xiāng),又仿佛苦修多年的教徒大徹大悟,他認定此地就是靈魂的棲息之處,毫不猶豫地帶上全部行李,棄船登岸。幾天后,亞伯拉罕給圣·托馬斯醫(yī)院寄去了一封辭職信,從此在亞歷山大定居下來。他在公立醫(yī)院找了份工作,賺錢不多,剛好夠維持生活,然后娶妻生子,平靜度日。
亞伯拉罕辭職后,他的大學校友卡爾米凱爾幸運地接替了他的職位。
卡爾米凱爾也是個才華橫溢的青年醫(yī)生,但在亞伯拉罕的光芒籠罩之下,只能甘做“老二”??柮讋P爾本早已認命,不料好運從天而降,人生從此巨變。
兩個年輕人的人生發(fā)生了戲劇性轉換。十幾年后,卡爾米凱爾成了名醫(yī),并受封為爵士,住豪宅,娶美妻。相比之下,亞伯拉罕則要平淡得多,十多年來最大的變化,就是頭發(fā)比以前更少了。
卡爾米凱爾覺得他很傻,自己現在擁有的地位,本應該是屬于亞伯拉罕的。亞伯拉罕卻為當初的決定感到無比慶幸,在自己最喜歡的地方從事最熱愛的工作,每一天都過得心滿意足。
兩位醫(yī)生,誰更幸福呢?作者亮出了自己的觀點:“我很懷疑,亞伯拉罕是否真的糟蹋了自己。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huán)境里,淡泊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
大多數人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容易被世俗裹挾,被名利誘惑,當內心與外界發(fā)生沖突時,首先放棄的多半是自我。于是,我們苦苦追求的,不再是幸福本身,而是讓別人看起來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