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軍
如果說影像是電影的骨架,那么音樂則給了電影靈魂。在所有電影中,激昂時分、動情一刻,包括無言的時分,都需要音樂來讓色彩漾出感情,給畫面帶來生氣,令影片的氣氛圍繞在你周圍,甚至深入你的毛發(fā),搖撼你的心靈。即使在沒有人物對話聲的默片時代,音樂都是不可或缺的電影元素。也許,沒有了那些歡快或者悲傷的配樂,卓別林的電影都會變得過于歡鬧無聊。
讓我們認識一下這些為電影注入生命和靈魂的好萊塢配樂大師們吧,他們理應(yīng)得到不次于導演的尊敬和愛戴,他們的音樂甚至獨立出來也能被看作偉大的藝術(shù)。常常,當那種美妙的,每次都能打動我們心靈的樂聲響起,我們立即就能感到電影中活動的影像、色彩和氣息逼真地再現(xiàn)眼前,勾起我們初次的電影回憶。讓我們向這些長期在幕后的大師致敬吧,這些電影靈魂的譜寫者!
詹姆斯·霍納(1953.8.14——)
個人音樂風格:帶有世界音樂元素的抒情性交響樂
經(jīng)典樂器:蘇格蘭風笛
擅長電影類型:史詩性的唯美浪漫影片
黃金導演拍檔:詹姆斯·卡梅?。▋扇嗽缭诳仿∵€是攝影師的時候就認識了)
推薦原聲:《風云際會》《光榮戰(zhàn)役》《秋日傳奇》《勇敢的心》《泰坦尼克號》
獲獎:1次奧斯卡、1次金球、3次格萊美
咋看上去,頭發(fā)黑黑卷卷,眼睛笑笑瞇瞇的詹姆斯·霍納完全沒有約翰·威廉姆斯或者杰瑞·戈德史密斯那種大師氣派。但憑借著《勇敢的心》和《泰坦尼克號》的風行,他卻幾乎成為了最為我們熟知的好萊塢配樂大師。
因為對蘇格蘭風笛的偏愛,很多人印象中都把詹姆斯·霍納看成了英國人。實際上,他生于洛杉磯,只在童年時跟隨父母住在英國倫敦?;艏{五歲就開始學習鋼琴,并受過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嚴格訓練。當70年代他回到加州后,在著名的南加州大學(USC)拿到了學位,接著又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也就是著名的UCLA(出過非常多的電影人)取得理論作曲的博士學位。在好萊塢眾多音樂人中,他是標準的學院派作曲家。
剛拿到學位的霍納本來一心想從事嚴肅的音樂創(chuàng)作,在音樂學院中當個老師。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為AFI (美國電影學院) 學生的電影作品寫了一些電影配樂,忽然發(fā)現(xiàn)為電影譜曲正是自己最向往的創(chuàng)作模式:它不僅可以滿足自己的音樂創(chuàng)作欲,而且當完成一個作品后,你馬上就可以站在交響樂團前,知道自己的作品演奏起來是什么樣子——霍納熱情急切的性格可見一斑。
詹姆斯·霍納的第一部真正給人留下印象的電影配樂作品是《星際迷航:可汗的憤怒》(1982),不過在他為電影配樂的早期階段,霍納并沒有表現(xiàn)出特別出色的個人風格。他完全是以約翰·威廉姆斯和杰瑞·戈德史密斯的學徒面目出現(xiàn)的——后來,已經(jīng)功成名就的霍納曾承認:“我確實在開始的時候受了杰瑞·戈德史密斯那種管弦樂風格的影響,這是因為那些雇我配樂的人想要這種風格。而我一直沒機會對他們說:‘去死吧!”
確實,長相平和親切的霍納其實并不擅長這種氣勢恢弘強悍的樂風,反倒是影片里那些描繪無限星空的抒情樂章讓他發(fā)揮得十分出色。到了1985年,科幻片《魔繭》(Cocoon)讓霍納找到了感覺。這部科幻片本身就一反特效、動作的常規(guī),頗有點溫馨動人的感覺,霍納甜美溫暖的曲風和影片正好相得益彰。到了1988年的《風云際會》里,他已經(jīng)把那種充滿傳奇色彩的神秘美感把握得相當?shù)轿涣?。不過,在這部影片中,霍納的音樂最大的問題是與電影情節(jié)結(jié)合得不夠緊密,有時有點各走各路的感覺。人物在那里不緊不慢地說著臺詞,這邊音樂卻是悠揚唯美,一路輕飄……
所以,一般我們都把1989年描寫南北戰(zhàn)爭的影片《光榮戰(zhàn)役》看作是霍納配樂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他對歷史題材細致唯美的音樂表現(xiàn),也使自己得到了第一座格萊美配樂獎。1994年,《秋日傳奇》開始為霍納奠定了他的大師地位。我們幾乎可以說,沒有了詹姆斯·霍納的配樂,《秋日傳奇》這部電影恐怕會下降一個檔次。接下去,《勇敢的心》《鬼馬小精靈》《阿波羅13號》等一系列影片讓詹姆斯·霍納在90年代進入了黃金時期。尤其是《勇敢的心》,讓霍納那種在傳統(tǒng)交響樂中揉合進世界音樂或民族音樂的手法成為了配樂史上的經(jīng)典范例。艾瑞克·瑞格勒演奏的蘇格蘭風笛令無數(shù)人動情,愛爾蘭音樂、蘇格蘭風笛甚至都因此片而一時大受矚目?;艏{張馳有道、空靈深情的特點在《勇敢的心》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從《秋日傳奇》到《勇敢的心》,霍納配樂中的凱爾特風格越來越突出了。接著,在《泰坦尼克號》中,霍納繼續(xù)發(fā)揮著蘇格蘭風笛的威力。在席琳·迪翁極富穿透力的高音和挪威女聲的輕吟曼唱中,悲情與浪漫、宏大與溫婉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這部影片帶給了霍納巨大的財富(除了80萬配樂費用,每賣出一張電影原聲他就能得到1.2美元,而截至2000年,電影原聲已經(jīng)賣出了創(chuàng)記錄的2800萬張);炙手可熱的人氣(他終于可以和約翰·威廉姆斯平起平坐了,但遺憾的是,錄音時,那些樂團總是在談天喧嘩,怎么也不能像對威廉姆斯那樣給霍納面子)和兩座小金人(最佳配樂和最佳原創(chuàng)歌曲)。
不過,詹姆斯·霍納也是好萊塢配樂大師中頗多非議的一位。這種非議主要來自他的“拷貝”習慣。比如對《2001太空漫游》中俄羅斯音樂家哈恰圖良的芭蕾舞曲《蓋雅納》的模仿運用;比如說在《秋日傳奇》中對亞歷克斯·諾斯《安邦定國志》配樂的模仿。更讓人受不了的是他對自己的“抄襲”。尤其在他產(chǎn)量頗豐、質(zhì)量良莠不齊的90年代,很多影片中你都能聽到幾乎一模一樣的“霍納樂段”——還有他標志式的“煩人的鋼琴”和縹緲的女聲和聲。雖然霍納自己辯解說,要求音樂家每次都寫出完全不同的作品是不可能的,連莫扎特也做不到。但可惜,樂評人和樂迷卻不買賬。從某種意義講,詹姆斯·霍納的風格和《泰坦尼克號》這部片子頗有幾分相似之處:包裹在歷史題材下的感情故事,不失大氣、略帶矯情,雖能名列經(jīng)典,卻差了一點厚重渾然的份量升入殿堂盡頭。
據(jù)說,這位外表隨和的配樂大師曾“發(fā)誓”決不為電視節(jié)目做配樂。他骨子里那種學院派的固執(zhí)、認真,加上他本性中的熱情,也許能把霍納推上更高的高度,但愿如此?。ㄎ赐甏m(xù))